巨筆映像——長江淮河的世紀牽手,解碼引江濟淮“八大樞紐”

往事越千年,魏武夢斷留遺憾!

悠悠華夏自三代肇始,歷朝皆建都北國(基本在淮河、黃河以北),然百姓多仰望東南桑竹美食。而在古代因運輸乏力,凡皆依賴水運通衢,遂致水利漕運累朝皆為國之大政。一幅《清明上河圖》即可佐證北宋河運之繁華,或賴於王安石變法中專門推薦一名江淮路轉運使監管國家公糧物資漕運……

然而,縱觀中華歷朝歷代,在水利漕運、邊防城池等工程施行過程中,無論是“將軍白髮征夫淚”“孟女哭長城”,還是“盡道隋亡為此河”的大運河,似乎都流傳著百姓的血淚哀怨與朝政爭論;即便在最重視水利漕運的宋代,也因此暴發了以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為代表的反對派與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改革派之間的激烈爭論,其中蘇軾曾上書皇帝“今欲鑿空訪尋水利,必大煩擾……”、“開河如放火,與其勞人,不如勿開”等諫疏。然而,回望史冊,人們卻不得不佩服那些拍板上馬的決策層,大運河“至今千里賴通波”,不僅澤被當代,更使後世盡享“共禹論功不在多”的水利、防洪、漕運之便捷!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溝通江淮為歷代有為之士力爭之德政工程,其於民生福祉之貢獻前文已備述其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的必然性。正如,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幹出來的!而與歷史流傳不可同日而語者,更有當下中華水利技術與裝備的雄厚實力為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往無前,圓夢,就在當下!

築夢新時代,風正一帆懸!

經過半個世紀的數番論證和歷年多輪嚴苛的專家審核,引江濟淮世紀工程終於在2016年歲末正式開工。

鋪展藍圖,因山就水,劈嶺填壑,橋樑與渡漕同進,輸水與灌溉俱備,一條縱貫江淮的大動脈躍然而現。規劃明確:引江濟淮工程由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部分組成。其中新建和改建八大樞紐工程、總計長達700多公里的輸水線路、數萬名建設者同步進行施工,如何對這一宏大工程進行管理呢?為此,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引江濟淮集團)下設安慶、廬江、肥西、合肥、淮南、江水北送六大建管處,駐紮現場高效管理,既各負其責亦受安徽省指揮部統一調度。

為了近距離感受這一項“世紀工程”,江淮晨報記者沿著運河江水北上的路線歷時大半年,長途奔襲上千公里,探訪引江濟淮中的八大關鍵樞紐,感受大國工程的氣勢,感觸大國工匠的風采,為您揭秘引江濟淮如何從藍圖走進現實。

巨筆映像——長江淮河的世紀牽手,解碼引江濟淮“八大樞紐”

引水長江邊——安慶 重點:樅陽引江樞紐

千百年來,長江浩浩湯湯,茫無際涯;流過多少往事蹉跎,目睹幾多滄海桑田,如今又一件跨越千年的大事件又將在這裡開始上演。據引江濟淮集團安慶建管處處長方海介紹,安慶建管處負責建設項目里程計54.091公里,共分為三段,依次為樅陽引江樞紐及河渠工程、菜子湖疏浚及影響處理工程、孔城河段河渠及橋樑工程,是全線投資最大的樞紐工程。

據瞭解,目前樅陽引江樞紐及河渠工程和孔城河段河渠、橋樑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在整個引江濟淮工程中,樅陽引江樞紐工程種類最多,施工條件非常複雜,技術要求極高,防洪任務繁重,建設任務異常艱鉅。”方海說。

樅陽引江樞紐建設內容包括泵站、節制閘、船閘、過魚設施、跨渠交通橋等多個項目。同時,該樞紐所處的地質為淤泥質土,並且緊靠長江、長河周邊施工,因此施工難度巨大。

“每年4月至7月的汛期時,工程會面臨巨大的防汛壓力,汛期河道漲水時,面臨無法旱地施工的狀況。”方海稱,樅陽引江樞紐工程建設工期45個月,計劃完工日期為2022年6月30日。

分水巢湖畔——廬江

重點:鳳凰頸引江樞紐、廬江節制樞紐、兆河節制樞紐、白山節制樞紐

八百里形勝參差,萬千重濤瀾洶湧。巢湖雄臥江淮之間皖中腹地,70年風雲際會,中廟嫋嫋梵音,姥山碧水煙霞,正在靜靜地守望著長江淮河的世紀牽手。

沿著引江濟淮線路,當向北跨過桐城與廬江交界處,就來到了廬江建管處所轄地段。在引江濟淮的八大樞紐中,鳳凰頸、廬江、兆河、白山四大樞紐工程,均位於廬江建管處,同時廬江建管處也是唯一承擔建設兩條引江濟淮輸水線路的責任單位,西兆線和菜巢線都經過廬江建管處的範圍內。

廬江建管處相關負責人劉平告訴記者,廬江建管處主要承擔引江濟巢段的建設任務,工程總投資113.6億元,開挖渠道總長約為109公里。目前四個樞紐,除了鳳凰頸引江樞紐和兆河節制樞紐尚未開工,其他均已開工建設。

在四個樞紐工程中,廬江節制樞紐是為滿足引江濟巢段菜巢線工程引水、通航、防洪等需要,在菜子湖與巢湖分水嶺上建設的控制性樞紐工程。廬江船閘閘室段位於郯廬斷裂帶發育的岩層破碎帶一側,劉平表示,該樞紐在引江濟淮工程中,是地質條件十分複雜的樞紐工程之一。

而位於巢湖西南岸邊的白山節制樞紐,不僅溝通巢湖與樅陽引江樞紐之間航運,更重要的是它的生態作用,它是引江濟淮工程中控制水質的關鍵樞紐。當巢湖水質較差時,白山節制樞紐將節制巢湖較差水質的湖水不進入小合分線,從菜子湖線所引江水,將直接通過小合分線北上,不再進入巢湖。

位於無為縣的鳳凰頸引江樞紐是引江濟淮西兆線的起點。長江水從這裡引入後,利用西河、兆河的天然河道,最後進入巢湖。上個世紀九十代,鳳凰頸排灌站就已經建成,目前也一直髮揮著“引江濟巢”的作用。在引江濟淮工程中,鳳凰頸排灌站將進一步改造和擴建,滿足引水需求。

而位於巢湖南岸的兆河節制樞紐,則是引江濟淮西兆線的終點,它不僅溝通巢湖與鳳凰頸引江樞紐之間的航運,同時它也能將從西兆線引來的長江水注入巢湖,從而達到改善巢湖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功能。

巨筆映像——長江淮河的世紀牽手,解碼引江濟淮“八大樞紐”

白山節制

提水派河口——肥西 重點:派河口泵站樞紐

揮別浩浩長江,流過平緩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淮運河在巢湖西岸開始步入第一道難關——抬高水位,準備翻越江淮分水嶺。

當源源不斷的江水從地下倒虹吸穿過杭埠河,便進入了肥西建管處的工程範圍,在這裡,一路北上的長江水來到派河口樞紐後,將第二次被抬高。

肥西建管處處長助理陳曦告訴記者,派河口樞紐是連接引江濟巢線路與江淮溝通線路的重要梯級泵站樞紐,江水將在這裡抬高4.8米。派河口樞紐是整個肥西建管處投資量最大、建設任務最重的工程,建設有泵站、船閘、節制閘(導流導航工程)等項目。為保證工程建設進度,早在2016年12月,水利部就批覆先行建設該樞紐工程中的施工準備導流導航工程。

作為引江濟淮八大關鍵樞紐之一,派河口泵站樞紐建成後,不僅合肥人能夠喝到長江水,而且合肥航運將從這裡進入巢湖,順流而下,進入長江,通江達海,因此航運意義亦十分重大。

巨筆映像——長江淮河的世紀牽手,解碼引江濟淮“八大樞紐”

跨越分水嶺——合肥 重點:蜀山泵站樞紐

江淮分水嶺作為橫貫合肥全境的地理分界線,自古以來即讓依嶺而生的百姓望嶺興嘆,它雖然不高,平均海拔只有100-300米,但由於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土壤條件和水源匱乏,使這裡千百年來農業生產頻遭各種自然災害。然而,江淮分水嶺卻因其特殊的區域位置和戰略價值,歷來為兵家所重。因其地處古時吳楚邊界,江淮流域隔嶺相望,三國硝煙、淝水之戰及至後來的宋代抗金均在這一帶留下多少金戈鐵馬和英雄豪傑……

雞鳴山下,曹操古河、三國新城、逍遙古津,千年歲月流淌,歷史從這裡開始改寫——

當江水來到合肥市蜀山區之後,就意味著它走進了引江濟淮工程難度最大的一段旅程(本報明天將專題報道)。跨過江淮分水嶺,這裡是引江濟淮線路中海拔最高的標段;為了實現江水自流,就必須再將江水輸送高程數次抬高。

於是,在蜀山泵站樞紐,每一秒鐘都有300噸江水被抬高12.7米,相當於四層樓的高度。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蜀山泵站樞紐將建設國內最大的混流泵站,裝機容量達60000千瓦,工程建設規模位居引江濟淮八大樞紐之首。

抬高江水後,江水將進入江淮分水嶺特有的膨脹土和崩解巖區域。合肥建管處處長王同如告訴記者,該建管處負責建設管理的河渠工程總長32.04公里,雖然長度不長,但是大部分都穿過膨脹土分佈區域。特殊的地質條件,如果稍有不慎,工程建設就會功虧一簣。

奔騰入淮——淮南 重點:東淝閘樞紐

翻越江淮分水嶺,穿過瓦埠湖,奔騰的長江水浩浩蕩蕩進入淮河。從肥西與淮南的交界處至淮河,這段93.53千米的線路,都屬於淮南建管處管理範圍。而引江濟淮八大樞紐最北邊的關鍵樞紐,東淝閘樞紐正是由淮南建管處負責建設。

據淮南建管處副處長劉大雷告訴記者,與其他地段在旱地開挖渠道不同,東淝河船閘樞紐工程位置特殊,周邊工程、水系和地質條件複雜,上下游為東淝河和淮河,分別有瓦埠湖蓄洪區、壽西湖行洪區,以及靠山圩等3個生產圩,“我們幾乎是在水中建設,複雜多變的地質,對工程結構、基坑降水和支護安全影響巨大。”劉大雷說。

據瞭解,東淝河船閘樞紐預計2021年10月完工。因此,東淝河船閘工程施工期跨三個汛期,工程建設防洪度汛壓力較大。在現場,記者看到,施工區三面環水,深基坑最大開挖深度達20米。劉大雷表示,工程施工期降水和建築物安全監測防護任務艱鉅。

東淝河船閘是江淮溝通段的入淮口骨幹控制工程,與東淝河老節制閘、新節制閘、老船閘共同組成了東淝閘樞紐工程。劉大雷稱,工程建成後,不僅緩解沿淮淮北水資源緊缺局面,將實現江淮航運直接溝通,使得航運里程大幅縮減,對生態、經濟等諸多方面具有重大積極作用。

七級提水——皖北城市供水新時代 重點:西淝河輸水線路

位於淮河以北的江水北送段是引江濟淮工程的最後一段。在這裡,引江濟淮主體工程西淝河線路不通航,它的主要任務是以供水為主,向安徽省淮北地區和河南省東南部的周口、商丘部分地區城鄉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並且結合改善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區輸水沿線地區的農業灌溉補水和改善水生態環境。

江水北送建管處副處長鬍義文告訴記者,經過此前三級提水後,江水北送段沿西淝河利用淮河北岸現有西淝河站進行四級提水、新建闞疃南站五級、新建西淝河北站六級提水至茨淮新河,再通過新建朱集站七級提水沿西淝河北送。

西淝河輸水線路總長222.28公里,其中西淝河從入淮口(西淝河站)到皖豫省界總長度185.87公里。是引江濟淮輸水線路最長的一段路。胡義文稱,根據規劃,需要在2020年底前發揮應急引淮河水為亳州市供水的先期效益,所以江水北送段也將是引江濟淮工程中率先通水的一段。

正所謂:滾滾長江南來水,淮河遙望歲月催,嶺上將軍千古事,盡逐春華秋月飛!從千年遙望到世紀牽手,全長700多公里,福澤皖、豫兩省5000多萬城鄉百姓的江淮運河終於從夢中走進現實,從史冊駛入史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