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虧虛需重視,腹為五臟六腑之宮,陰陽氣血之源經常按揉補氣血

人體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經常按揉腹部對身體的好處很多,也是健康長壽、中醫養生的方法之一,以下為大家介紹按揉腹部的好處和具體手法。 按揉腹部的好處:

1、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洩,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可起到排洩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這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2、經常巧妙地按揉腹部,還可以使胃腸道黏膜產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過多,並能預防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揉腹還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這是因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經,通過輕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細血管暢通,促進脂肪消耗,防止人體大腹便便,從而收到滿意的減肥效果。

3、經常按揉腹部,還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於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起到輔助治療的良好作用。

按揉腹部的具體手法: 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清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恆,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膚有化膿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腸炎、痢疾、闌尾炎等)時,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擴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擴散或出血。揉腹時,出現腹內溫熱感、飢餓感,或產生腸鳴音、排氣等,屬於正常反應,不必擔心。

氣血虧虛需重視,腹為五臟六腑之宮,陰陽氣血之源經常按揉補氣血

揉腹臥功

平躺,放鬆。一般人躺著的時候腰椎會往上弓起來,下面空著。用意念放鬆腰椎,尾閭往前扣,往上翹,兩胯往上收,讓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後突出去。調好姿勢後,兩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點在氣海穴(肚臍下1.5寸)上。吸氣時往腰部放鬆,先直著向下壓,呼氣時手抬起來。呼吸時不要發出聲音。一般做81個呼吸。然後掌根慢慢轉動,先逆時針轉,再順時針轉。練完後兩手放到體側,安安靜靜地觀想著命門,吸氣時氣聚往命門。

下壓時一般會感受到腹主動脈的跳動。如往下壓時感覺裡邊疼痛,說明裡邊還有溼氣和寒氣,身體還不夠健康。等壓著不疼了,說明經絡通了。這點也能衡量氣充足與否。有的人肚皮很軟,一壓能摸著骨頭了,說明丹田氣不足。反覆練習,腹部慢慢會變的有彈性。這是很簡單、就能練出功夫的方法。

一、姿勢要求

1、仰臥,兩腿平伸。

2、左手掌按於上腹正中,右手掌按於左手背。

3、兩手沿順時針方向(上、左、下、右)揉動。不是在皮膚上摩擦轉動,而是粘著皮膚轉。按力由輕而重,逐漸增加。轉速要慢而勻,手要穩而沉,範圍要由小而大。

二、意念活動

神隨手轉,不即不離,意注腹中,隨動環轉。

三、功效

此法是培益中氣、是少林派(易筋經)練氣入膜之要法,是武功內壯法之一。練一週左右可感覺腹內氣隨手轉呈恍惚盪漾之象。練1—3個月,中氣倍增,自覺氣力足有精神,說話聲音洪亮(有膛音),上腹部豐滿,腹直肌腱劃部分豐滿,以及腹中線之凹消失。這是“筋膜騰起”之徵驗。

此法不僅適用於中氣不足者及胃腸病患者鍛鍊,而且是習練氣功內壯之秘訣。

揉腹有個小竅門:用意念讓整個肚子連帶肌肉跟著手轉。一開始它不會轉,慢慢會轉了,氣的動感就會逐漸變大,這時就比單純的揉更好。如果氣比較足了,意念就要往深處走,往深處到混元竅(混元竅在胃後面,相當於網膜囊--網膜形成的一個囊),意念放在那個位置上,氣就到了更深層。從皮膚層到深層筋膜(腹橫筋膜),再到腹膜,然後到腹腔裡面的系膜、臟器表面的漿膜,這樣一層層深入,就把腹腔的內氣充實起來了。揉膜每次練25~30分鐘。揉膜可以隨時隨地地揉,坐著、躺著都行,隔著衣服揉也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