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樸珺“貴族精神”的焦點,在於“禮儀”與“精神”的順序問題

時下,有一田姓女子田樸珺談及的“貴族精神”,成為了網絡熱點。她的文章著重描寫英國禮儀,字裡行間,處處透露出,她對英式禮儀的崇敬與嚮往!但同時,她又毫不客氣地指出中國人缺少這種禮儀,需要向英國學習……

目前的中國,確實沒有“貴族精神”

談及“貴族精神”,首先得了解何為貴族。

貴族是由貴和族這兩個字組成,什麼是貴?物以稀為貴;什麼是族?性質屬性大致相同的事物集合。

貴族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稀缺事物的集合!人類當然是事物的一個子集,那麼對於人類範疇來講,貴族的意思就是稀少的一類人!

田樸珺“貴族精神”的焦點,在於“禮儀”與“精神”的順序問題

貴族的稀缺性,又體現在何處?答案想必大家都清楚——財富!而財富確實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那麼擁有財富的人就一定是貴族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貴族還有個限制性條件——血統。

沒錯,即使貴族沒落了,他依然是貴族。比如三國的劉備,雖然他織蓆販履,但是他照樣是貴族,因為這是由其血統所決定的。

我想,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貴族的定義都是如此。

所以,田樸珺說中國缺少“貴族精神”,應是正確的。因為“貴族精神”的限定語是“貴族”,時下之中國何來貴族一說?既無貴族,何來的貴族精神?

她這句話,既然正確。為什麼在網上,對她的批評聲,卻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我想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對英式禮儀過度崇拜,而無視中國

很多人說是因為她心中的貴族精神,只是針對英國貴族,這當然是一部分原因。

但我認為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於,她將英氏貴族精神給神聖化了。

在其文章中,田小姐這樣寫道:

“我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曆史的老房子裡,鄰座都是貴族。

貴族精神在英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我需要WiFi密碼時,管家用手託著一個小銀盤,不是直接遞給你,而是非常優雅地轉到我面前,銀盤上放著一張摺疊得非常精巧的紙片,打開就是密碼,神奇的是管家為你服務的過程都是無聲的。”

田樸珺“貴族精神”的焦點,在於“禮儀”與“精神”的順序問題

通過她對貴族精神的描寫,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她對此精神的憧憬與崇拜,真真可謂是溢美之詞,溢於言表。

光說對貴族精神的讚美,這還可以理解。但她此文又對沒有擁有“貴族精神”的人,進行了批判!

她認為,中國人缺少尊重,英國人就很講究,她給一位勳爵發郵件用的稱呼是sir,其秘書很認真地糾正她應是Lord。

這就是她認為的貴族精神。另外,她在文章中,甚至不惜用大量的“我們”一詞,來代替中國大眾。其實這是非常不嚴謹的措辭,你不能以自己的思維妄加揣測他人,而且這個他人還是整個中國人。

田樸珺“貴族精神”的焦點,在於“禮儀”與“精神”的順序問題

所以最大的矛盾就在此處。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至明年也才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中國雖然已基本解決了衣食問題,但“住”等一系列的問題尚未解決。因此,就禮儀復興而言,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太在意禮儀,而沒有深究禮儀的背後

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曾有過類似的貴族精神——禮樂文明。

禮,即周禮,是由周公所創立的一整套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的規則。樂,則是大型祭祀活動中所演奏的音樂。

不過這種禮樂文明,經過春秋戰國的戰爭洗禮,早已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禮崩樂壞,這就是孔夫子對當時社會的最好描述。

有人說孔子“克己復禮”,是為了加強統治階級的合法性。我覺得,此種看法是不對的。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就有點張冠李戴。將“克己復禮”放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來看,其想法的初衷,是為了結束春秋時期諸侯連年混戰的局面,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田樸珺“貴族精神”的焦點,在於“禮儀”與“精神”的順序問題

而禮樂究竟有何等魅力,能使孔夫子這樣的人大力推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其背後所隱藏的“精神思想”。

那麼要使百姓注重禮儀,還是在於“克己”,因為“克己”在前,“復禮”在後。

什麼是“克己”,說白了就是加強自身道德建設,從而克服自身缺點。

事實上,孔子的“克己復禮”一直被大眾和專家誤解,只因專家們認為此句話的重心在“復禮”,殊不知此句話的重心實在“克己”,試問沒有“克己”哪來的“復禮”?

因此,“克己”才是禮樂文明的最終形態,而“復禮”不過是“克己”後,所顯現出的外在形式,“克己”才是“復禮”之本。

作者總結

就中國式的禮樂文明來講,是先加強思想建設,而後“禮儀”自然能夠迴歸。

田樸珺一味推崇的英國“貴族精神”,則是先從學“禮儀”做起,繼而讓“思想道德”迴歸。即是用“復禮”的方式讓“克己”迴歸。

當然,我不能說她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我也不清楚這兩種方式孰優孰劣。如果就我個人而言,我想將這兩種想法結合起來。

思想道德,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很難把控,如果在此期間,加上一點“儀式感”的禮儀,那麼“克己”的效果可能更加清晰可見!

而田樸珺之所以被群嘲,還是在於她捧英踩中。至於其用“禮儀”讓“精神”迴歸的方式,是真心實意還是藉此炒作,恐怕只有她自己知曉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