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傘村:“一張葉子”鋪開了一條致富之路

上傘村,地處大石山區,全村的耕地幾乎為石旮地,是典型的石漠化集中連片區。受自然因素的制約,產業難以發展。20年前,整村幾乎望不見一抹綠色。如今,走進上傘村只見一棵棵桑樹如同天上散落的星星一般,在石疙瘩地上頑強生長。曾經荒蕪的石旮旯地,披上綠油油的“新裝”。

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說到桑蠶,上傘村可以說是全縣桑蠶產業的發源地。97年以前,因為離加尤鎮和縣裡較遠,當地人多數與周邊鄰近的鳳山縣更沙鄉通婚,且相對頻繁。“當時的鳳山縣更沙鄉一直做著桑蠶一條龍的生意,上傘村憑藉著通婚的這層親戚關係,在過年過節‘回孃家’與‘回婆家’的走村竄戶中,引進了桑蠶的種苗。”上傘村支書熊國堯介紹說。

上傘村村民到更沙鄉“親孃”家幫忙幹活,慢慢學習到了種桑養蠶技術,回村後把技術教授給同村的村民,村民們開始走上種桑養蠶的道路。

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種桑養蠶是一個見效快的產業,當年一斤蠶繭能賣到五塊錢一斤,一張蠶能產90斤左右,一年能養上五、六批蠶。這收入對於當年的經濟水平來說是非常的可觀。“我們村邊上的磨賢村和東哈村見識了種桑養蠶的高效益,扛著鋪蓋翻山越嶺到村裡來跟我學習技術,晚上一排人就在蠶房門口打地鋪睡。”該桑農張大爺樂呵呵地說。

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2004年,一輛大巴車駛進上傘村,送來一批特殊的客人——凌雲縣人民政府組織的桑蠶產業考察團。考察團看到上傘村種桑養蠶產業的經濟效益。於是就研究決定在全縣全面鋪開桑蠶產業。從此,桑蠶產業便發展展成為凌雲縣“三張葉子一隻雞”產業裡的“金字招牌”。得到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後,該村桑園面積逐年增長,養蠶規模逐年擴大,由最初的40畝擴大到如今的2100畝,桑農由原來僅僅的6戶發展到如今的250戶,桑農佔全村總戶數的69%。

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種桑養蠶是個好的產業,我現在一年養得7批蠶繭,每批至少有8張,算起來一年8萬元錢是穩穩得的。自從養蠶以來,基本上現在都不用出去打工,在家裡好好打理,坐等收錢。”交流時上傘村撈麼屯塗座周對筆者欣慰的說道。

“在我們村,我家種桑葉估計是最多的了,種得有50多畝,去年2018年的時候養得7批,每批15張蠶繭,得個19萬元錢。今年因為一些方面管理疏忽了一點,按照目前,我按最低價20元一斤,收入最少也是15萬元這個幅度。”上傘村茶洞屯養蠶大戶李禎意得意地說。

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截止目前,全村全年養蠶總收入已逾400萬元,桑蠶產業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6.6萬元。

審核:黃元榮

監製:任上騰

中共凌雲縣委宣傳部主管

凌雲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親們,請注意了!

以後有新聞稿件(除電視新聞稿件)的請投:凌雲縣融媒體中心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小編每天都會查收,謝謝!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