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独角台场”

就此轩内听一唱

闲坐久别停一会

河阳八士门街的茶馆,是村里人最爱去的地方,也是游客们驻足最久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位双目失明,却能熟练弹奏十余种乐器的民间老艺人。他就是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角台场”的代表性传承人——丁钟相。

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一个人就是一支乐队

“独角台场”历来是盲艺人为了谋生,定点设摊,在街头巷尾,集市庙会等节庆活动场合表演的独特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独角台场的特点是,通常要一个乐队才能演奏的乐曲,只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丁钟相老先生今年71岁,是七里乡杜塘村人,现住在河阳,这间茶馆就是他的舞台,而这个乐器架子就是他的老伴儿。

“这个架子是我请村里的一个木匠师傅专门做的,然后按我的思路把这些乐器放上去,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丁老先生在演奏间隙和我们介绍:“架子上的是鼓,架子下面的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和梆子5种乐器用横木连着,成为踏板,然后脚踏手敲,来演奏婺剧、缙云山歌小调。要是加上口吹唢呐、笛子、手拉胡琴,还能演奏更复杂的曲子......”坐在茶馆喝茶听戏的游客啧啧称赞:“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自学成才

音乐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芒

已过古稀之年的丁老先生依旧精神矍铄,在聊到与音乐结缘的故事时,丁老先生回忆......

“我出生后三个月,眼睛就看不见了。”音乐不只属于拥有光明的人,虽然丁老先生无法用眼睛感知世界,但是老天在关掉一扇门的时候,也为他开了一扇窗。双目失明的丁老先生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

“我从小就喜欢听婺剧,小时候逢年过节,每次村里请戏班子来演出,我都早早的来到戏台边,那些表演曲目听几遍就能记住一个大概。”18岁那年,他跟着一个到村里演出的剧乐团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器乐的基本功,但没过多久,剧团就解散了,学习乐器也就这么搁浅了。

又过了十几年,戏班子又到村里演出了,听着熟悉的婺剧旋律,与音乐重逢的丁老先生,一边听戏,一边自己琢磨,慢慢地,他学会了二胡、大锣、大鼓、唢呐、鼓板等乐器。

丁钟相先生为我们演奏

在贫苦中绽放光彩

“音乐是我看世界的眼睛”

丁老先生一生未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除了政府的低保补助,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迫于生计,只能上街头卖唱,有时会在十字街摆算命摊,但是赚不了几个钱。“以前有个盲艺人叫周孙昌,当时就靠表演独角台场来过生活,我就想,我也做一个架子,到集市、庙会去表演,还认识了几个盲人同伴,我们就一起到处卖艺,他们唱,我来演奏......”

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丁钟相先生和乐友们

在附近乡镇,甚至青田、龙泉、金华、义乌等地方都留下了丁老先生和他的朋友卖艺的足迹。“后来参加了比赛,从没想过能够上舞台表演,虽然我看不到有多少观众在看演出,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如今,应河阳古民居景区的邀请,丁老先生常年在河阳茶馆里表演,只要村民和游客来茶馆,老先生便会和他的乐友们奏上一曲,日日如此,乐此不疲......

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孙晓枝/摄

曲艺重传承

勤练结硕果

和丁钟相先生一起演奏的“乐队”成员中,有退休教师、有景区的保安大叔,还有来自各地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们......茶馆的老板娘还是老先生的徒弟呢!

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丁钟相先生与游客合奏

“我是个戏曲爱好者,开这个茶馆也是想给村里人和游客一个可以免费喝喝茶水、听听戏的歇脚处,我跟老先生有缘,学独角台场也才刚入门,老先生总是不厌其烦的教我,一遍一遍......”茶馆老板娘与丁老先生可谓是亦师亦友。

“老先生是个全才呀!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这是乐友们对丁老先生的评价。

缙云71岁老人双目失明,却能一人演奏一台戏

丁钟相先生与徒弟

“缙云能表演独角台场的艺人太少了,而且我们年龄也大了,这门曲艺要传承下去,还要靠下一辈啊。” 丁老先生对我们说,独角台场要求表演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与天赋,而且还需要一心多用,手脚协调,一般人很难熟练掌握,需要勤练下苦功。丁老先生还表示,“我要感谢河阳这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到独角台场,希望更多年轻人都能够学习独角台场,让这门曲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临走前,丁钟相老先生和他的乐友们给我们演奏了婺剧《白蛇传》选段,热情地欢迎大家来茶馆喝喝茶,听听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