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一般带研究生是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

梦芝幻


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以我的经验来看,导师带研究生,是要与学生相处2-3年,并且这段师承关系是要延续一辈子的。因此老师肯定会慎重选择能为自己增光添彩的学生,而不是能因为砸了自己的招牌。

导师选学生,一般会考虑以下学生的以下条件:

1.智商,即考研成绩。

考研成绩肯定是导师极其看重的,但不是唯一关注的。考研包含初试和复试,总成绩在前几名的考生,证明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导师肯定会抢着要的。初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公平竞争,要通过努力复习争取高分。而复试,是学生近距离接触导师的机会,一定要从各个方面(不只是专业知识,还包括仪表、谈吐、态度等)展现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给导师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2.情商,即性格特点。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有点像是父子关系。学生是否勤奋努力,性格是否乐观开朗,能否尊重导师、忠诚地为导师效力、在外维护导师权威等,都是导师选学生时关注的点。而只会学习、不懂人情世故的“书呆子”,也许学习成绩并不差,但导师也不会喜欢,毕竟学生今后要走向社会,死读书的人也不会受到社会欢迎。

3.创新能力。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有时不只是师生关系,还有一方面是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因为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搞的学术研究,既是学习,也是工作;既是完成论文、提升学术能力的需要,也是要为导师创造利润、获取收入的。科研项目,必然要创新才有价值。此时,导师必然会关注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学术创新能力,因为知识可以教,但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的。

4.关于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

我觉得在复试前提前联系心仪的导师,详细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给导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不是一件坏事,但要做好心理准备:结果并不都是圆满的,也许会遭遇尴尬或吃到闭门羹。

比如我当时考研初试成绩名列前茅,给一个年轻有为很有上升潜力的导师发了一卦邮件,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其团队的愿望,结果老师给我回的是:你的条件不错,但学院是复试后统一分配导师。导师诚不欺我。

我还有一个本科同学,也给他报考学校的一位名气很大的导师发过邮件,结果人家回复“学生已收满,没有名额了”。

总之,读研究生,一名导师也就带几个或者十几个硕博士生,导师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唯分数论。


海叔教育堂


不光看考研分数,还要看大学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忠诚度。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超出了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因为这期间有师承的问题,并且跟导师带的不同年级的同学关系也不一般,不再以学长学姐称呼,而称呼为师兄师姐。

并且导师和研究生要朝夕相处两三年,如果合不来是很很麻烦的一件事,所以导师在选研究出生的时候都非常的慎重,不光看中考研成绩排名,还要看大学成绩、性格特点和忠诚度。

我在2010年通过了研究生笔试,然后进入了北京名牌大学的复试阶段。在这阶段过程中跟导师面谈过,再加上录取以后跟导师的相处,了解了导师最看重这三点!

♦说一下我的经历:

1.复试前联系导师,投石探路

研究生复试开始前,我提前给我要报考的导师发了email,不久导师就给我回信:欢迎报考。后来得知,几乎所有的导师都会这样回复,因为这时互相都不确定,还有后面的面试考试和导师确认。

但是,给导师提前发一个邮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让导师记住你的名字,在以后见面的时候,不至于太唐突,并且也表达出自己的诚意。

2.跟导师面谈,增加印象

到了北京大学后,找到宿舍楼地下室住下,这里全部是参加复试的考生,听这些临时舍友说要去找一下导师面谈,这样才更有诚意,到考试的时候碰到了这个导师的话,会给加印象分。

鼓足勇气后,敲开了导师的办公门,没想到已经有一个考生再跟老师谈,轮到我后,导师先认真看了我的大学成绩,然后跟我聊了一些家乡情况,再给我介绍了读研究生的一些学习日常。大部分时间都是导师在说,我都是听着,我猜这时候主要是看大学成绩和性格特点。




3.读研时学习弟子规,培养品德

到了后来读研究生时候,在开周例会前十分钟,导师先组织研究生们学习“弟子规”,让每个研究生轮流讲一段。我想这时候是培养研究生尊师重道、对导师忠诚的品德。


所以,导师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从面试录取的培养,都在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忠诚度这三个问题。


牵牛花牵牛郎


我不多说什么,给你讲一下我同学和我的情况。

我们都是提前联系好导师,我之前联系的导师没复试前就答应收我,并且让我读博,答应帮忙推荐名校,还有个学校导师(我调剂的)连复试专业课主要考哪几章,重点章节都给我说了,还说再帮我问问,今年他不出题。我同学调剂复试也是先见了导师,导师答应收他,最后当然也成功上岸。我学姐,复试前在外边跑了一周联系导师,最后也如愿以偿,见了导师,去了某985高校读研。

所以什么按分数排,导师相中了谁就要谁,导师更喜欢带一个让自己看着顺心的,懂事的,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孩子,都进了复试了,大家真实的能力水平差距不大,要谁都一样。假如你提前给某导师联系过,甚至面对面交流过,导师不管如何都会对你比其他人有更深刻的印象,即使学校让导师随机选学生(我知道的是很多是双选),他看到你的名字时会比其他人更有感觉,很可能就收你了,因为他只认识你。我同学在某普通一本读研,当初学校也是说的开学后随机分配导师,可是他还是提前联系了老师,最后也跟了那个大佬导师。

尤其是学硕,老师就带那么一两个人,如果其中有个学生虽然认学但是也不会办事,也不会说话,两个人要相处整整三年,不得难受死了。


我叫老驴


因为是过来人,在此给题主分享一些个人经历和经验:

首先,在此简单分享一下个人经历,起初决定考研的时候有幸碰到一位赏识我的导师,因为当初接触的时候他就有郑重的问过我:对科研感兴趣吗?喜欢做试验做一些研究吗?本人是工科专业,而且确实更倾向于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来锻炼自己,于是坚定的说是,后来也慢慢长开了一些交流,当时也告诉他我学习成绩并非名列前矛,为何会选中我,印象很深刻地是他告诉我,对于研究生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学习的态度以及对科研事业的足够兴趣,因为科研是相对枯燥烧脑的,而且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科研成果转化的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就业混一个研究生文凭自此之后,便和导师约定如若顺利考取研究生,便跟着他好好干做一些成果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涯!

因此,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看法是:首先,导师最看重的是你对学习的态度和对科研的兴趣及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我们无限的科研创新潜能,这个我们可以考研后或挺前找想报考学校的老师交流了解一下彼此,让他对你有所了解;其次,当然如果大多数老师和考生并不熟悉了解,可能更多的会考虑到学生的入学成绩及本科所获取的成果及奖项,对比起来,因为这些也都是自己学习能力的象征,通过这些能增加老师的印象分;最后,有的老师会更倾向于招收一些有自己特长方面的学生,如计算机编程,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以及一些专业科研需要设计到的软件,通过某方面特长,能让老师对你眼前一亮,因为熟练掌握这些能让导师更快的引领你走进考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小操研途说


硕士生导师每年有两个时间会收到准研究生的找导师邮件或短信。一个时间大约是每年的9月份,是各学校推免的保送研究生,另一个时间大约是每年的3月份,是考研成绩出了之后、进行复试之前的准研究生。(我在学校的时候管理导师的邮箱,这两个时间会看到很多找导师的邮件)



依据我2016年考研找导师的经验以及自己导师和身边硕导要学生的事例,可以确定的说,导师带研究生的时候肯定不是只按照分数高低来选择的。

在选择保研和考研的学生时,只要入围了学校面试,那么大家就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比拼的是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考试成绩,或者说是综合排名。在综合面试、与心仪导师单独接触时,导师会全方面的考察每个学生,从谈吐气质、人品性格、科研能力、学习态度等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后是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达成一致之后才会确定带一个学生。



而且现在对于保送研究生来说,很多时候硕导其实也知道一个本科生并不会有太多的科研成果,但是为了加分保研,论文专利奖项什么的有时候水分比较大,所以并不会只看这一方面。我研究生期间的硕导就不会很倾向于带保送生。对于考研的研究生来说,准备了大半年的研究生考试,最后考的初试分数很高,只能说明这个学生在研究生初试考试中发挥的不错,但是对于科研能力、学习态度等并不能说明什么,所以导师们也不会只看初试成绩的。



说到底,不论是保研还是考研,获得保研免推资格和考研初试成绩过线,都只是入围了而已。


当当当465


我是电气专业咨询君。

作为一个初试分高复试分高却选导师不那么顺利的考研过来人,我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看法,希望能对你有一点借鉴意义。

当时我是以初试第一的成绩进入了所报方向的考研复试,复试的笔试和英语听力也不错、面试中规中矩,可是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却还是比较被动,为什么?

第一,没有提前联系导师。这一步非常的关键,等到复试成绩公布我去找我最想找的导师的时候,他说除了保研之外的名额,已经有人在复试前联系面谈确定人选了。

第二,很多导师喜欢招本校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可能本来就认识熟悉,或者有本校的其他老师引见,不管是碍于情面还是有同校感情,导师们乐于这样选择。

第三,我虽然初试复试都还不错,但是在本科阶段没有出什么亮眼的成果,很多导师恨不得确定人选了赶紧拉到实验室为项目课题开展直接上手帮忙。

在导师们看来,进入考研复试阶段的学生多几分少几分甚至一二十分其实区别不大,重要的是他们对你本科学校、读研之前的课题经验、面试反应、兴趣爱好等等东西更感兴趣。

但是,每一个导师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不管怎么样,努力考个好成绩才是考研成功的基础,是你的重要筹码。

万一碰上个只看分数的导师呢,不是吗?

我是电气专业咨询君,欢迎留言讨论或者私信我,如果您有什么关于电气专业高考、考研和就业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我哦😊




电气专业咨询君


考研初试分数高,确实可以帮助你在复试过程中得到先机,但是并不代表你初试分数高,导师就一定优先选择你。

那导师到底在乎哪些点呢?首先,专业能力。这点应该算是导师最在意的,毕竟导师录用你,其实大部分是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协助他或她的课题、项目或者研究;所以,就算是你初试分数不太高,但是你专业课成绩很不错,且在复试专业课的考察中能有不错的表现,你照样可以脱颖而出的。其次,良好的品德。这个是很多导师比较看重的一点,所谓要做事先做人,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品德,那再配以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话,未来的前途一定是不可期的。再次,“多才多艺”。所谓的多才多艺是指,你不但擅长一个学科领域,还有着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潜质。打个比方,你本科学的是小语种,现在考研想考法律专业;又或者你本科是工科的学生,考研想考金融专业;诸如此类的学生可以有相对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导师下达的任务。还有,思维逻辑能力。这个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上面,如果你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你可以在复试中展现出高人一等的逻辑思维能力,那就会给导师一个信号:你是个可造之材。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进入了复试,就要忘记你的初试成绩,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复试中的每一项都尽量完美的完成,这样你自然可以绝地反击。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考研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张雪峰老师


导师一般带研究生是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有些比较“单纯”的导师带研究生可能会只是按照考研初试的成绩高低来选择,但大部分研究生导师不会这么“单纯”。很多导师选研究生,不仅仅是看研究生考研初试的成绩,而且还看该研究生在读本科母校期间的专业课成绩,同时还看对方的品德修养和具体的情商是否在“服务区”。

说到专业成绩,一些导师首先会看一下研究生是否跨专业考研。对于那些并非跨专业考研的考研党,导师一般会更为信任,因为部分导师觉得对方本科学的是某个专业,考研时选择的还是那个专业,那么这位研究生的专业底子是比较厚的,这种学生也是导师比较放心的存在。

看完研究生的专业是什么之后,导师自然会再次了解研究生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知识掌握得如何,如果只是追求“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考研党,估计是很难入导师“法眼”的。毕竟专业成绩太差的研究生,很多导师认为这样的人很难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带这样的研究生估计会非常累,所以这一类的大学生并非大部分导师的首选。

我们再聊一聊导师对大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

我们知道,不管什么人,包括研究生在内,有啥都不能有病,缺啥都不能缺德,对于缺德之人,在面试的时候被导师揪出来,估计被导师选上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考研初试的成绩再高,只是和考研党能否被录取有着比较大的关系,而与导师是否愿意带你是两码事,大部分导师对品德修养比较高的研究生更为看重。

我们接着再来聊一聊导师对研究生情商的要求。

相信大部分导师都希望自己所带的研究生都是善解人意之人,而不是事事都和导师对着干的愣头青。复试之前提前联系导师,给导师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这是情商高的第一个具体体现;跟导师交流的时候,站在导师的立场考虑问题,诚意满满,这也是情商高的第二个具体表现;对导师比较尊重,而不是连名带姓地调侃,不对导师的长相一脸嫌弃,不对导师评头论足,不在背地里说导师的坏话,把尊师这两个字“置顶”,这是情商高的第三大具体体现。

在专业素质、考研成绩、情商性格等方面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一些导师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到其他的因素,比如性别方面的因素,有些导师比较喜欢选择女生,有些导师比较喜欢选择男生,这是很难预料的事情;再比如颜值方面的因素,有些导师喜欢颜值比较高的研究生,这样看起来赏心悦目;有些导师喜欢选择比自己长得还要难看的学生,这样导师自己就更自信;还有的导师比较看重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口语水平越高,越能收到部分导师的青睐......总之一句话——“导师心,海底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当然,导师选研究生,研究生也可以选导师,对于人品和口碑不怎么样的导师,考研党最好不要选。

当然,在生源数量紧缺的情况下,导师一般不会讲究太多,只要是通过初试,各方面都表现差不多的研究生,都有可能“照单全收”。如果研究生在填写《研究生研究方向与导师选择意向表》的时候没有哪一个导师愿意带,成了无人问津的存在,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到时候目标院校会给你随机分配一个导师,至于分配到什么样的导师,只能拼人品了。


微雨润苗


大体上是这样的,但是又和你想的有点不一样!复试的时候导师负责打分,遇见中意的学生分数会打高一点,但具体这个学生能否被录取,还要看综合成绩。复试结束之后,秘书会把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平均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根据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到低录取。



确定你被录取之后,你就可以选导师了。根据你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自己中意的导师,在选导师之前要首先给导师发一封邮件确认一下老师是否还有名额。但是你也知道比较有名的老师会有许多个人报考,但是名额是有限的。是否要某一个学生主动权完全在导师手里,成绩是一个方面,但不起决定作用。你被学校录取后成绩就完成了他最大的使命。老师是否要你还跟你的本科出身,英语水平,科研经历有关。


所以答案就很明显了,导师录取学生并不是完全看分数,但分数高确实有优势。在导师看来进了复试初试考360和考380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录取谁取决于谁基础更好,更有潜力。从学生角度,尽早联系,自荐信中表明自己的优势并明确表示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这样能很好的给老师留一个勤奋好学的印象,那么你被录取的希望就很大。


考研小秘书


本人211小硕一枚,经历过考研和找导师,不一定按照分数高低来选择,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第一,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双向选择,就是说你选择了导师,导师认可你,这样你们才可以成为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二,专业素养,学生找导师一般会和学生有个沟通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把自己想法和导师沟通,导师也会介绍一下他自己的研究方向,看你是否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也会问一下你的专业问题,看你的专业素养怎么样,因为研究生都是需要做课题和项目,导师都希望找一个专业素养好的学生,这样做课题和项目上手也比较快。

第三,人品,导师都希望找一个人品好的学生,懂得感恩。导师通过和你沟通交流,差不多会对你有一个初步判断,同时你对老师也会有一个印象,看是否满足自己的想法,建议找导师前,最好能找到导师现有的学生先进行初步的沟通交流,再去和导师谈。

第四,做事情的态度,读研都要做课题和项目,有些东西是你感兴趣的,有些则不然,那么既然导师分配的科研任务,态度就要端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第五,认真刻苦,导师都喜欢认真刻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愿意通过一些科研项目来锻炼和提升自己,老师会优先把科研项目让认真刻苦的学生来完成。

第六,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能代表一切,一步领先不代表步步领先。因此,导师选择研究生考虑的因素不只是成绩,不同的导师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祝你成功,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