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养家,27葬八位亲人,30出嫁:吕碧城太姥姥沈善宝的传奇人生

清末民初,一位传奇女性横空出世:

她20岁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25岁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师范学校校长,29岁成为总统府顾问。

她就是被称作“李清照后第一人”的吕碧城。

12岁养家,27葬八位亲人,30出嫁:吕碧城太姥姥沈善宝的传奇人生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吕碧城,而是她的太姥姥(外曾祖母)沈善宝。沈善宝的人生比她的外曾孙女吕碧城更传奇。

沈善宝12岁挣钱养家,27岁安葬八位去世的亲人,30岁“高龄”出嫁……

知识变现,经济独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现在风行的东西,沈善宝二百年前就玩过了。

沈善宝,字湘佩,晚年号西湖散人,是道光咸丰年间的女诗人与女性文学领袖。她“博通书史,旁及歧黄,丹青,星卜之学,无所不精。而尤深于诗”,著有《鸿雪楼诗集》15卷,《鸿雪楼词集》1卷。

12岁养家,27葬八位亲人,30出嫁:吕碧城太姥姥沈善宝的传奇人生

沈善宝命运坎坷,从她九岁起,先是家中遭遇火灾,然后,丧父,丧母,丧妹,丧弟,兄弟失和,一个女孩子可能遇到的悲惨命运都让她遇到了。

沈善宝让人敬佩之处在于,她没有哀哀哭泣,悲叹命运不公,而是走出闺阁,挣钱养家。她奔走于大江南北,以一己之力拯救一个家庭,对亲人尽完职责以后,她才出嫁。

沈善宝结婚以后,一面相夫教女,一面组织诗社,招收了上百个女弟子教她们学写诗,还著成一部15卷的清代女性诗词汇编《名媛诗话》。

在那个女权未兴的时代,她以实际行动倡导女权

她是一个远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女子。

一、大火烧掉家产,父亲自杀身亡,母亲带着七个孩子,怎么活下去?

沈善宝九岁以前,她家是个完美家庭的范本。

她的父亲沈学琳是一位文人雅士,喜欢花花草草,吟诗赋词。

她的母亲吴世仁(字浣素)是一位名媛,“才藻富丽”,“天资敏悟,凡为诗词书札,挥笔立成,不假思索。

她的母亲喜欢弹琴,父亲在一边静静地听。多年以后,沈善宝还记得她父母写的诗:“已成绝调君休讶,不惯循声我亦痴。”

沈家是吴兴名门望族,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也有一些祖产。

沈善宝回忆道:

“故居箫引楼前有玉兰一株,高数十丈,花时,先严置酒延宾,登楼吟赏。

沈家旧居有座箫引楼,楼前一株玉兰,高数十丈,每逢花开,洁白的花朵缀满枝头。她的父亲就置上几桌酒,宴请亲友,登楼赏花,吟诗,其乐融融。

美好时光在沈善宝九岁时结束了。

嘉庆二十一年,杭州城发生大火,烧毁数千户人家,沈家也在其中。沈家的“屋宇珍物付之一炬”,那座承载着家庭美好记忆的箫引楼化为灰烬,沈善宝母亲半生创作心血积累的《箫引楼诗文集》也被大火焚毁。

第二年,沈善宝父亲出任江西义宁州州判,希望挣点宦资,养活一家九口。但是沈父的个性很不适合在官场上混,当了两三年州判,他被同事排挤诬陷,愤而自缢身亡,年仅36岁。

我们不知是什么样的绝望,让一个中年男人抛下妻子和七个年幼的孩子,毅然决然走了。

很可能,同事的诬陷是诱因,起因从三年前那场大火开始。祖宗几代积累的家业,一把火烧没了,他做个小小州判,仅能养活妻儿。为了这点薪水,还要承受同事排斥倾轧,他感觉人生彻底无望了。

沈父一死了之,把生存的难题扔给了妻子和七个年幼孩子。

12岁养家,27葬八位亲人,30出嫁:吕碧城太姥姥沈善宝的传奇人生

沈善宝信札

二、十二岁的沈善宝卖字卖画,养活全家

父亲自杀的时候,沈善宝年仅十二岁。

她有两个哥哥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死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刚满百天。

母亲拖着七个孩子,欲回杭州回不得;留在江西,没有收入,没有积蓄,也没法生活。

父亲含冤而死,沈善宝痛不欲生,她想化身成为一个身负绝技的侠女,手刃仇人,为父报仇。

“我思觅吴钩,愿学赵娥技。左揕仇人胸,右扶谗人齿。”

理智告诉她,仇恨可以慢慢分解,眼下最重要的是让一家人活下去。

她的两个哥哥年龄不大,没有功名,自己糊口都困难,弟弟妹妹还年幼,只能她承担起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的重担。

她会刺绣,还会写诗画画。

沈善宝从小跟着母亲吴浣素和姨母吴鬘云学习诗文书画。她母亲在诗词创作上很有见的,她让沈善宝学诗从《文选》入手,才不失于粗鄙,倘若从唐以下入手,必会失于浅陋。

那时,沈善宝写诗画画没有功利目的,就是闲暇时娱乐。

“少小耽吟咏,东抹与西涂。继而学丹青,聊复以自娱。”

父亲去世以后,沈善宝开始出售诗文书画养家,她认为仅凭母亲给她的启蒙还不够,她又拜一些名人为师,勤学苦练,技艺精进,“日勤翰墨,不数年,求诗画者踵至”。

沈善宝的名声很快传出去,出售书画作品的收入竟能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

“书画竟能供菽水,才名直欲动公卿。”

沈善宝16岁时,在寄父姚昀帮助下,她全家带着父亲的棺材,终于回到原籍杭州。

12岁养家,27葬八位亲人,30出嫁:吕碧城太姥姥沈善宝的传奇人生

沈善宝手迹

三、她以一自己之力,安葬了家族中八位去世的亲人

沈善宝全家回到杭州,日子并没好起来。

七年前的那场大火把家业烧毁,如今家徒四壁,一家人的吃饭仍然成问题,也没有能力给父亲举办一个像样的葬礼。

比贫困更难受的是人们的态度。当年沈家有钱有名望时,那些对沈家阿谀趋奉的,现在看到沈家沦落到贫困线上,衣食无着,就变了嘴脸,对沈家讽刺挖苦。

“炎凉判贫富,今古情无殊。昔之趋奉者,今反来揶揄。”

沈善宝还要继续卖字卖画,才能让一家人吃上饭。

“百拜辞高堂,远棹袁江水。不栉非男子,跋涉求甘脂。岂矜书画能,势处不得已。聊分白发忧,瓶罄维罍耻。”

沈善宝风尘仆仆,奔走于江淮之间,一个女孩子在外奔波,艰难辛酸,非一言能尽。

1828年,她应山东寿光人李怡堂邀请到寿光去,先是在船上被偷窃财物,后来又遭遇翻车。

几年后她外出卖画时,遇上决堤,洪流滚滚,她乘坐的小船失去控制,让她险些葬身于洪水之中。

最让她难过的还是亲人接二连三去世。

1828年底,她在大哥陪伴下到达山东寿光,在义父李怡堂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第二年春天,义父亲自陪同她南归,路上游览扬州与苏州虎丘等地。当她兴冲冲回到家时,没看到妹妹沈善芳的身影,原来善芳(兰仙)于二月初九病故了。

沈善芳是沈善宝唯一的妹妹,善芳从小跟着母亲学诗学琴,是个小才女。沈善宝临行前,妹妹怕她路费不够,偷偷把自己的首饰塞进她的包裹里。这个懂事又聪慧的妹妹,却仅活到十八岁。姐妹俩最后没能见上一面。

沈善宝一页页翻着妹妹留下的诗篇,痛断肝肠。

不到四年,她的母亲又去世了。她在袁江卖画,母女又没见上一面。

母亲去世后不久,小弟善熙也去世了。

五年逢三丧”,沈善宝的心都在滴血。

父母都已经去世,她对亲人“生养”的任务已经完成。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人对父母的责任,既包含着“生养”,也包含着“死葬”。给死去的亲人举行一个葬礼,埋入祖坟,任务才算完成。

沈善宝的父、母、弟、妹还没有葬入祖坟,她的伯祖、庶伯祖母、纶新叔、庶祖母没有后人,她没能安葬。

沈善宝擦干眼泪,继续卖字画筹集资金。终于,在她二十七岁时,筹够了资金,她们兄妹举行了一个盛大葬礼,把父亲、母亲、妹妹、弟弟、伯祖、庶伯祖母、纶新叔、庶祖母八人葬入祖坟。

八棺齐葬,引发舆论轰动。

人们称赞沈善宝是孝女,那些原先见沈善宝抛头露面卖文卖画拜师父拜义父,指责她不守规矩的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12岁养家,27葬八位亲人,30出嫁:吕碧城太姥姥沈善宝的传奇人生

四、结婚以后,她开诗社,授徒,编诗集,忙得不亦乐乎

“而今弱女为营墓,了却先人一片心。”

沈善宝安葬了父母弟妹,心里安稳了很多。

她这些年东奔西走,很少在家中停留,即使停留家中,也是写诗作画,侍奉母亲。如今她的父母都已经安葬,她没有了卖画的动力,生活安顿下来。

古人云,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家庭也是百事哀。

沈善宝的两个哥哥都是底层文人,以教书游幕为业,经常失业,生活困顿。母亲去世以后,她的兄弟们闹矛盾,一个弟弟负气出走。

几年前,沈善宝通过义父李怡堂认识了山东安丘人李湘棻,又认识了李湘棻之母李太夫人(姓史,又称史太夫人)。李太夫人也是一位诗人,她对沈善宝十分赏识,认沈善宝做了义女。闻听沈善宝之母去世,她写信让沈善宝到京中居住。

沈善宝见自己在家中住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就来到京城。李太夫人热情接待了她,还忙着张罗她的婚事。

在李太夫人等人的帮助下,沈善宝三十岁时,嫁给安徽来安人武凌云为继室。

武凌云是道光十六年进士,担任过礼部主事,吏部郎中,山西朔平知府,其貌不扬,诗文平平。沈善宝偏偏看中他,大约认为此人比较可靠。

“自从洗手做羹汤,无意驰名翰墨场。”

沈善宝结婚以后,生育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就是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的外婆。有丈夫的薪水维持生活,沈善宝终于不必卖字卖画。写诗,画画,对她来说又回归娱乐。

生活的繁琐,儿女的拖累,让她的诗作数量大大减少,但是,她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墨。在十几年南来北往的卖画生涯中,她认识了很多名媛才女,到达京城以后,她又认识一些能写诗填词的官宦小姐夫人。

两年后的一个秋日,一个由沈善宝牵头,顾太清、许云林、项屏山、钱继芬等闺阁诗人组成“秋红诗社”,她们在一起吟诗,填词,宛如那些文人们的文学社团。

沈善宝深感女诗人的诗作流传不易,为了让她们的诗作不至于失传,她用十几年时间,搜罗清初到道光年间一千余位才女诗作,编成一部长达15卷的《名媛诗话》。

沈善宝丈夫的前妻生有两子两女,沈善宝与继子女关系很好,这部《名媛诗话》就是继女武笺霞帮她完成的。

12岁养家,27葬八位亲人,30出嫁:吕碧城太姥姥沈善宝的传奇人生

名媛诗话

沈善宝编纂《名媛诗话》之余,还招收了上百名女弟子,教她们写诗。

沈善宝生活的时代,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男尊女卑模式,人们还是信奉女子无才才是德,沈善宝以实际行动打破人们的偏见,让人们看到女子可以有独立人格,也可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在一个小范围内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和审美水平

她是时代的先进者。

一个这样的太姥姥,有个吕碧城那样的外曾孙女便不奇怪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