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中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一代人的記憶

老電影中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一代人的記憶

回想八十年代初時,“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正如日中天,出現了大量反映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書刊、報導、影視,也給吾輩正在成長中的心靈刻上了深深的烙印。進入九十年代,隨著中越關係恢復正常化,對越自衛還擊的題材從各種媒體上都消失了,以至於逐漸成了一場被人們遺忘的戰爭。撫今追昔,不勝感慨之至。

對越自衛還擊戰的老電影有《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長排山之戰》、《新兵馬強》、《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閃電行動》、《蛇谷奇兵》。

老電影中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一代人的記憶

從拍攝時間上看,八部片子分三個時期: 八十年代初期:《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長排山之戰》、《新兵馬強》、《花枝俏》八十年代中期:《高山下的花環》 八十年代末期:《閃電行動》、《蛇谷奇兵》

從情節類型上看,分為二種:以《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新兵馬強》、《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為一種,講的是城市兵(如方虎南、黃永亮、趙蒙生)和新兵(如馬強、鞏大方)等,是如何在戰爭的殘酷環境下,磨去了身上的驕嬌之氣,成長為報效祖國的勇敢士兵的故事。這種故事發生的大環境則是八十年代初時普遍的青年理想失落,感到迷惘。

《長排山之戰》、《閃電行動》、《蛇谷奇兵》則為另一種,以真實發生過的戰役為背景,描寫了我軍的英勇善戰,戰鬥場面激烈,懸念叢生,扣人心絃。

老電影中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一代人的記憶

從人物的塑造上看,憨直可愛的馬強、愛發牢騷的靳開來、頑劣不羈的黃永亮、性格多柔的趙蒙生等,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些演員一直奮鬥在影壇上,如今已成為了大腕級人物,如飾演趙蒙生的唐國強、飾演老班長姜元的孫海英、飾演參謀肖軍的鄭小寧、飾演越軍特功隊長阮雄的趙小銳、飾演戰士梁國柱的儲智博等。有意思的是《鐵甲OO八》中方虎南的童年時戀人,是當時僅有10歲的許晴飾演的,而《閃電行動》中捨身滾雷的戰士林小亮,則是人們都熟悉的“潘冬子”祝新運飾演的。飾演《花枝俏》中黃永亮的是當年的著名青年演員寶洵,他和肖雄主演的《苦果》當時廣為人知,可惜此人後來隨出國潮去了新西蘭,在中國影壇上消失了。

在《閃電行動》中演劉凱華的杜振清是一副標準的軍人形象,後來還演了《中國勇士》中的我軍特工隊長。看過了很多前蘇聯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其中千軍萬馬、戰機如雲、坦克奔騰的宏大的戰爭場面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再觀我們的戰爭大片,千軍萬馬、血肉相搏的場面不輸於人,然而現代化的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景象,則少有見到,更多的是以小米加步槍的劣勢武器與敵苦鬥。英勇是英勇了,卻總給人以缺撼之感。所幸的是,在上述的關於對越自衛還擊戰的影片中,見到了我們自己的萬炮齊發和裝甲鐵騎,這場對越作戰也是我軍建立以來唯一一場運用了大規模裝裝甲部隊和大規模炮兵的戰爭。

有幾部片子是以對越作戰中的真實戰役為背景的。如西線11軍穿插封土的《高山下的花環》、東線41軍猛攻朔江的《長排山之戰》、東線42軍43軍坦克部隊奔襲東溪,包抄高平的《鐵甲OO八》、《蛇谷奇兵》、兩山輪戰時我軍特種偵察作戰的《閃電行動》等。其中,比較接近於真實戰役的是《長排山之戰》和《蛇谷奇兵》。

《長排山之戰》的戰役背景是:東線第一階段進攻中,41軍從正面向高平方向突進,以1個團兵力進攻茶陵,使那裡的越軍無法分兵,另以1個師由莫隆突破向扣屯地區穿插,1個師猛攻朔江。在莫隆地區,中國軍隊利用夜暗進行偷襲,迅速突入越軍陣地展開混戰。經一夜激戰,越軍通農縣獨立營被全殲,中國軍隊繼續插向縱深。沿路多高山懸崖,中國突擊部隊跋山涉水,不與越軍正面作戰,直抄小路疾進。越軍發現中國穿插部隊後,立即進行了騷擾和阻擊。中國軍隊一面分兵阻擊越軍,一面加快速度向班莊、扣屯地區穿插。在朔江地區,41軍122師與越軍精銳246團展開激戰。這裡只有一條公路通向南方,公路兩邊都是高聳的長白山脈。中國軍隊以坦克部隊沿公路正面進攻,另以2個團翻山越嶺插至敵後,一舉將越軍陣地突破。越軍憑藉長白山上的洞穴和草叢頑強抵抗,清剿戰鬥進行得極為殘酷。中國士兵的紅領章與紅帽徽在山地叢林中十分顯眼,結果遭到了越軍的嚴重殺傷。幾次強攻被擊退後,中國軍隊即以一部從正面佯攻,另以主力從後山懸崖爬上山頂,然後上下夾擊越軍。從山頂到山谷,到處都在進行犬牙交錯的交手戰。越軍雖然能打,但畢竟處在被包圍之中,而中國士兵對於這種“掏地洞”的戰法很快適應並多有創新,以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炸藥包開路,甚至發明了用竹竿捆上手榴彈伸進洞裡空吊爆炸的戰法,一個一個的端掉了越軍的洞穴。激戰至20日,朔江地區的越軍第246團幾被全殲,殘餘士兵混入叢林逃跑。

老電影中的對越自衛還擊戰,一代人的記憶

《蛇谷奇兵》和《鐵甲OO八》的戰役背景是:東線我軍42軍和43軍在炮火掩護下,從廣西佈局到水口關地段突破越軍防禦,分左、右兩路向東溪挺進。東溪是越南高平省石安縣縣城,越北4號公路由此向北連接高平,向南連接諒山,是連接越軍防線的必經之路。南集團部隊左路軍從水口關走公路,經復和縣城插向東溪;右路軍為主要突擊部隊,集中了20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搭載步兵部隊,突破布局插向東溪。預定奪取東溪後沿4號公路北上,直搗高平。左路軍部隊所走的是大路,便於坦克部隊行動,然而這裡也是越軍的重點防禦地段,沿路多處發生激戰,推進速度緩慢。右路軍所走的則是一條狹窄的鄉間土路,一路坡陡彎多,兩邊都是懸崖陡壁。越軍沒有想到中國的坦克部隊會走這條路,沿路並沒有佈置太多的阻擊部隊。當發現中國坦克部隊攻過來時,越軍一面以火箭筒和機槍火力阻擊,一面在道路拐彎處設置路障。43軍坦克部隊衝在最前面,車上搭載的部兵迅速下車戰鬥,前鋒坦克一面開火射擊,一面猛撞路障,頑強挺進。上午9時50分,43軍一輛坦克單騎衝入了東溪。守衛越軍還以為是自己的坦克,頻頻招手致意,等看清了坦克上的紅五星,才如夢方醒。中國坦克衝進東溪城內一陣猛打,驅散了守衛越軍。因長途奔襲,步兵落在後面,和坦克部隊落節了。43軍坦克部隊獨立防守東溪3個小時,可惜越軍現在處於一片混亂中,沒有及時調集兵力反擊,致使戰局陷於被動之中。至下午13時,中國後續穿插部隊源源開到,牢牢控制了東溪及其外圍要點。 18日凌晨,我軍後續部隊進至東溪,立即以主力沿4號公路向高平挺進;另以一部兵力向南面七溪越軍199團攻擊,掩護主力側翼安全。2月18日,越軍發現中國軍隊竟從南邊攻來,急調2個團兵力在高平以南設置了重重防線。中國軍隊以坦克為先導,步兵搭乘“63式”裝甲輸送車隨後發起衝擊。沿路連衝越軍路障,步兵及時下車攻殲路兩邊的阻擊火力點。除了大石路障外,越軍在路上還埋有地雷和插有竹籤陣。越軍的蘇製冰雹反坦克火箭彈也很厲害,擊毀了不少中國坦克。中國軍隊連經奮戰,不顧傷亡,終於突破層層阻擊,殲滅了越軍阻擊部隊。 19日,我軍1個營攻佔納隆,炸燬了納隆大橋,堵住了高平越軍向西南撤退的道路,為圍殲高平守軍創造了有利戰機。綜觀上述八部影片,也有不少缺撼之處,如拍攝手法較為單一,人物表現程式化,不少地方還在表現單純的說教。但是,那種青春的熱血,飛揚的激情和理想主義,則是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更可貴的是,影片中表現的青年男女的感情,是非常純潔含蓄的,有一種動人之美,與現在許多影片中充斥的濫欲截然不同。這是那個時代的印痕,也是讓我們最懷念的東西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