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说汉语过春节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提及“华人”一词,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所谓华人,在大多数未指明的情况下指代那些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及其后裔,即“海外华人”的简称,是拥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华夏先民移居他国,近代以来更是达到空前规模。目前,华人的踪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全球大多数知名城市也基本都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和中国城。

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说汉语过春节

▲古巴华人街

不过也应当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华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往往不会太大,唐人街的占地面积也不过几条街或者一个街区而已。然而在南美洲的一座城市里,华人数量却居然超过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相比起其他国家的城市,这无疑是个有些夸张的数字,甚至可以说,在这座城市里,华人随处可见。这座城市便是智利共和国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伊基克。伊基克是是塔拉帕卡大区的首府,面朝太平洋,背靠阿塔卡马沙漠,有“沙漠明珠”的美称。伊基克辖区人口约60万,其中拥有中国血统的人就多达15万,因此尽管这里与中国相隔数万公里,仍能从诸多方面察觉到熟悉的中国痕迹。

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说汉语过春节

▲伊基克市区

假如有幸前往伊基克并听当地人谈话,就会惊讶地发现,许多与饮食相关的词汇其实都是中文词语的音译,比如中国餐馆叫做 “chifa”(类似于“吃饭”),馄饨叫做“wantan” ,炒面叫做“chaumien”,而中国的传统饮食在当地人餐桌上更是屡见不鲜。在饮食文化深受中国影响的同时,伊基克人对中国武术尤为热衷,许多人都将其作为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户外活动。

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说汉语过春节

▲“金田起义”场景油画

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华人聚居于此,他们究竟来自中国何处呢?一切还要从19世纪中叶说起。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爆发,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开始。尽管洪秀全等人一度击败清军并成功建立政权,然而在内讧政斗和清军围剿之下,运动最终失败。当时,太平军残部为摆脱清军追杀,有许多人都乘船向海外逃离。其中一支隶属于侍王李世贤的部队,一路转战到福建后尚有数万之众,其中有30000余人自愿选择被卖到国外当“猪仔”,以求混口饱饭吃。同治元年(1862年),一万余名太平军残部和家眷们被一道运到南美洲的伊基克,工作是收集鸟粪和开采硝石。

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说汉语过春节

▲华工旧照

不过平静的生活没能持续太久。1866年,智利因为硝石资源与秘鲁、玻利维亚爆发冲突,这一万余人在翁德容和陈永碌的带领下,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联军展开激战。不久太平军余部在波内达要塞伏击敌人并大获全胜,使得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智利一方倾斜。此后,陈永碌率领太平军在莫克瓜、塔克纳、阿里卡等地连续击败玻秘联军,最终使智利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说汉语过春节

▲伊基克的中国城

为感谢太平军对这场战争的贡献,智利政府决定将伊基克划为一个自治区,供太平军休养生息。这个提议听上去充满诱惑力,但却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太平军继续参与智利对秘鲁的战争。太平军本来就是从太平天国运动的硝烟中失败而流亡至此的,又在前几年持续战斗,大多数人已经彻底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因此他们拒绝了这一提议,放弃了自治的权利,转而融入进伊基克这座城市。

南美有一港口城市,四分之一居民拥有中华血统,至今说汉语过春节

▲参加节日聚会的伊基克华人

就这样,不少太平军将士迎娶当地女子,逐渐繁衍开来。如今,伊基克的口岸贸易与旅游业发达,数量众多的华人为伊基克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伊基克华人从未忘记祖国,对国人十分友好,对中国文化也保持着强烈兴趣,还有许多人至今使用中文、过传统春节。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伊基克成为了中国与智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与典范。

《列国志:秘鲁》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世界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