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学医的人越来越少了吗?2020年是否会出现医荒?

136160621


现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应对医闹等问题,医患关系相对来说没有呈现越来越紧张局面,而且根据我走访医生的反馈来看,也并未发现越来越紧张的趋势。而且,不管医患关系如何,也不会影响到学医的人变少的,反而是只多不少。

国家政策逐步规范,缓解患者医疗鸭梨

一方面,国家针对常见的医闹有相应政策出台,医闹等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不闹还能拿钱,闹了就可能没有了。

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医改,出台政策扶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医改旨在推动分级诊疗,实行医药分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传统医疗痛点。像比较突出的过度医疗现象,就是重点整治对象。

移动医疗强势补缺,营造和睦的医患环境

国家已经出台了扶持移动医疗的政策,移动医疗崛起已经是不争事实。而移动医疗可以发挥着强势补缺政府医改工作,比如说推动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家庭医生、支持医生多点执政等。患者将可以通过萌医生等移动医疗平台,实现在家附近的基层医院看大小病,不用跑老远去大医院看病,减少看病成本,提高看病效率。

医生可以在平台上多点执业提高收入,注重个人品牌塑造,以市场的口碑、评价为导向,来倒逼医生医德、服务于技术的自我提升,因为在移动医疗平台上,患者的口碑将会决定医生的收入与形象。

患者掌控主动权选择医生,改变传统的单一就诊关系,比如通过萌医生绑定医生,作为长期的健康顾问形式,变成了长期的交流互动型的朋友关系,通过医患交流塑造信任,有利于降低医患矛盾,提升医患的和睦、亲近感与信任感。

医学是长期的朝阳行业,医生将会变得越来越吃香

医学自古以来,都是朝阳行业,传承几千年下来,都是与日俱增的局面。因为人们的生老病死都跟医学是分不开的。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大,注定了学医的人数是只多不少。

而且从当前的市场来看,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民营医院与互联网医院的崛起,在政策扶持推动、行业法规完善、医患关系缓和及收入提升的情况下,医生这个岗位将会越来越吃香,因为未来对于家庭医生等岗位的需求量会很大,求医的人数只会多而不会少。


一天两条


5月中旬,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门诊区,人山人海,约11点40分终于轮到我了(68号后面还有人在等)医生职称是主任医师,教授,看了我带去的资料,问了个问题即开药,一句吃一个月后再来便叫下一个,一分半钟最多,到了门口再跑过去问了一句,出来后总觉问诊时间太少了!几乎零交流。乘高铁返程闲着算了算,8点30分∽12点,3,5小时,一上午算看75个人,摊到个人也就这么点时间,要是按要求5分钟,那得到什么时候?所以能理解,只要这药管用就是好医生!在我候诊的近三个小时里,目视内不见一个医生上厕所!约11点开始,有护士端上咖啡饼干送到医生那里,提提神补充的能量。在此点个赞,真的很辛苦!就是像生物链一样,有煮饭的吃饭的,人这一生当中总有个头痛脑热的,没有了医生怎么办呢?自已弄点草药吃吃?汽车故障了得请师傅修吧?无论这车是3万的QQ还是3百万的豪车!不用担心,会有人学医的!要担心的是学医的去干别的行业,如来钱快的医药代表,这个国家得管管了,医药代表等同于腐败的温床!愚以为光靠医生自已拒腐蚀有点难,得国家层面进行打击整改,理清理顺从药厂到医院到吃药的管道,不要让这根管道"堵塞"了!


青山84


这世上什么工作都可以消息,唯独医生不行,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的心愿是最好医生这个职业消失,或者医生全部死光,至少生病后,去了医院还要受医生的二次折磨,最后身体没了,钱也没了,不去医院至少钱还是在的。本人是名医生,医患关系紧张每天都在经历,这里面的原因太复杂了,这里就不说了。要说2020年会不会有医生慌,肯定不会,不止2020年,2030年,2040年等都不会。为什么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医疗的投入会越来越高,医生阳光的深入会不断提高,对于灰色收入的打击力度,监督力度会越来越强,医保的投入会不断增加,看病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并且随着法律的健全,伤医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疾病的理解都会比老一辈人更进一步。其实医患关系紧张,最后吃亏的还是病人,医生会更加保守,更多想投身于医疗的人才会望而退步,对于"麻烦的病人"都会尽快赶走,或者不收治,这是大环境而定的。国家越来越强,医患关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只是这个过程有点漫长。


内科医生陈军


虽然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但是学医的人还真没有说越来越少,口说无凭,我们来看一些数据就知道了:


这是每年医生的净增人数,其实并没有下降,并且呈上升趋势。虽然2002年有个小的减少,是因为此前出台了执业医师法,规定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人才能获得执照。有相当一部分老医生不符合执业医师的要求,因此没有获得执业资格,所以那一年中国的医生数较前一年有减少。


这是每年净增医生数/毕业医学生数的比值,波动范围并没有明显变化,其中上面蓝色的是1990-2001年,下面红色的是2004-2015年, 随着大学的扩招,医学生在大学毕业生中的占比也有上升趋势。

现在中国人口每千人的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09年的1.42人涨到2014年的2.12人,再到2015年的2.21人;对于想要脱离寒门的高考学子来说,能够拥有一门看病的技艺,无论在哪里都能谋生,也是很多人之所以报考医学院的原因。

所以,现在的形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还没有到医荒的程度。只是如果继续往恶化了发展,以后会不会出现医荒,就真的无从得知了。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怎么可能出现(医生荒)放开民间中医,一切迎刃而解!!!现在医闹,多因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钱用了!病转重了!又对患者解释不清楚!!!绝大部分有证的无料!!!一个感冒,或咽喉炎都搞十天八天未见好转!!!左捡右查的费用高得惊人!!!医疗是治病救人,做成了生意赚钱肯定不妥!!!但不赚钱,又不能为继!!!矛盾!!!!!!医院只留西医!!!中医,民间中草医,民族医等等,一律放开!!!让其竟争,汰劣留强的自然淘汰法则!!!适者生存!!!设立中立鉴定机构,由国家,捡验机构,退休老中医,老百姓组成,鉴定事故属那方责任!!!医,药人员监督医疗器械,药监监督药源头!!!富余人员一律自寻出路!!!只有这样,可减少医患矛盾!!!人太紧则无智!!!垄断总会真正断!!!可有以千万个理由反对!!!但发展的规律,不会照你的意想去发展!!!绝对会背道而驰!!!事情已发展至此,改革誓在必行!!!抱残守缺,只会更加被動!!!让“一切中,民间,民族之医走向前台,真正发挥他们的才干!!!让中华医药的优秀者真正发挥各自的才华为百姓解决疾苦!!!让“中华沃土的医者茁壮成長!!!只有前行。。。。。。


江水绿更蓝


过去优秀的考生选择报考一流的医学专业,随着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中国的医生职业是个非常高危的工作,辛苦。本科五年,规培三年,八年,这只是培养一个住院医师的时间,硕士,博士更长。新住院医师薪水不高,当然,名医的工资高还有额外收入,年轻医生熬到名医有个漫长的过程,付出与收入成反比。医患纠纷导致的医患矛盾随时都有人身危险,经济风险。


杏林晓雨


学医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从医学院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出医学有多热门。医学属于尖端学科。对高科技人才永远是缺乏的,医患关系紧张没有减少学医的热情。那每年都有交警执法遇到反抗的。交警牺牲的不少。难道因为交警牺牲就没有人考公务员当交警了吗。考生是挣着去考呢,刑警逮捕坏人经常有遭到反击致伤的。你看一下有多少人挣着当刑警。老师也经常遇到坏学生打击的。难道没人当老师吗。你看一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没有合并到上海交大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05年合并到上海交大录取分数线是持续上涨。如果没有报考。医学院录取分数线会上涨吗。事实胜于雄辩,从医学录取分数线就能看出来医学专业有多热门。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都是非211大学。但是临床医学专业比一个重点985大学录取分数线都高很多。。可见医学专业是许多优秀高三学生的向往,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在湖北二本招生临床医学录取分数线最高579,最低564。虽然是二本招生。但是居然超过一本线52分。医学院录取分数线都很高。既然不推荐学医。为何这么多优秀高三学生学医。事实胜于雄辩。讲100句空话都没有一个真实例子有说服力。2017年曾报道香港6个状元全部选择学医。医学专业属于朝阳产业。永远不会过时。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乱年代永远不会失业。永远需要医生。所以吴阶平的父亲吴敬仪是位大实业家,教导孩子不要从政从商坚决让孩子学医。吴敬仪是大实业家难道没有你有眼光。没有远见吗。不知道学医培养周期长。课业负担重吗,鲁迅留学日本学医。孙中山留学香港学医,郭沫若留学日本学医。外科之父裘法祖留学德国学医,可见学医是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选择,在美国前20名高薪职业。医学专业包揽前10名。占了前15名。在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医学教育都是精英教育。只有最优秀的人。学习最好的学生。才有资格学医




好医生2792


本人就是医生。学医是不会减少的,医学院一本不行招二本,二本不行招三本,总会招满,只是学医的成绩越来越低,反正成绩差的总比成绩好的多,还用得着担心没人学医?学医未从医主要是挣钱多的岗位太少了,县级医院本科生就是三四千一个月,还要应付各种考试,各种检查,还要天天给人赔笑脸,动不动就扣钱,随便摆个地摊也好些。

不过中国的医生绝大多数太矫情了,医生在中国原本就是郎中,中九流的,能混口饭吃就应该满足了。应该追求高尚的情操和理想,流芳百世。华佗不就是因为被人杀了才一举成名的,医生是伟大的事业。

我儿子今年高考,这么伟大的事业我还是劝我儿子让给别人吧,不然不就太自私了,大家说是不是?


空气好甜123


医生也是一个职业!如果能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很好,有地位,那么有很多优秀人才去学!反之!人类、生物的健康问题是这个世界最难得问题!解决他不能光靠医生!今天看到一个视频非常气愤:说是一个老中医骂西医医生是饭桶!西医需要各种仪器,而且还治不好病,而中医只需要三个指头号脉可以把人的病找出来而且治好!现在陷入了迷信医疗么???古代那么好的中医,特别是皇宫里的御医,哪个皇帝是长命百岁的,现在呢?随便一个正常人都能活到七老八十吧!到底西医对国人有没有帮助,治疗效果和数据会说话的!大家对西医的意见无非是看病贵,就诊时间短!那么多病人看病短时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是病重的,需要关注的,哪个医生也没有给你耽误!及时劝你住院进一步完善检查了解情况!不是么?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凭良心,别让我们以后无医可看,我是说优秀的好的医生,只有一个行业可以看到前途的时候,那么这个行业才有飞速发展的可能,要不然只会是固步不前,损害的是子孙后代的利益!


用户5639311926639


很多人都说医患关系不好,学医的越来越少。

真的是这样吗?

自己动手查查各大高校医学院的分数线就知道了:学医的人很多,也一直都是报考热门。

虽然医生缺口很大,虽然学医的人多从医的人少,但医生数量上来说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出现医生荒。

有评论说证难考。

正规医学院毕业,学习能力不会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是难题。

医专毕业可能通过考试难一些。

这也造成了一个现状:城市不缺医生,乡村缺,甚至一些地方县医院也缺。

看看三甲医院每年的招聘,还不是挤得头破血流。

而县医院能招来一个研究生都要给十几万的安家费。

可想而知,医生不缺,缺的是基层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