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READING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关于阅读的重要意义,家长们已基本达成共识,学龄前盛行的亲子阅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校课业负担的加重,课内作业与课外阅读争抢时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应该怎么办呢?

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课内作业和课外阅读的逐渐成为一对矛盾体。究竟该鼓励孩子广泛阅读,还是该让他们用心钻研功课呢?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将学业与课外阅读看成是对立的事情,孩子的时间可能多被作业挤占。毕竟,时间有限,家长都选择“以大局为重”。可是,作业真的是“大局”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怎么说。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精神饥饿感”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

“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

但正如孩子学习语言、音乐、绘画都有不同的最佳时间窗口,这种“精神饥饿感”在中小学阶段更容易形成,因为科学上一般认为人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所以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科学家认为,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孩子长大以后,是在用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自己。

所以,孩子早期的经验对成长非常重要。当他们成人以后,他们是用孩提时代所获得的东西为根基,继续去构建内心的成人世界的。

“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

在进入小学阶段后,相信不少父母都发现,再美好的计划都跨不过上学这道坎儿。在孩子上学之前,许多家长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故事,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但上学以后,孩子阅读的时间被一点点地挤掉了,因为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睡眠,所以只能有所取舍。

这样的苦恼绝非个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是摆在很多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较多。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可以把孩子分成4种类型: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第一种: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第四种:不爱读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事实上,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两套大纲绝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

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校园学习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会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主飞翔。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要让每个孩子方便地得到最适合他们的图书”

阅读重要,比阅读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读什么。

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说“我现在有这样的困惑,学校每天会利用孩子早晨到校这段时间给学生放古诗,几十首古诗全部用说唱的方式录制,孩子在家里时嘴里经常叨叨,不过怎么听都不是味儿。”据这位妈妈介绍,别管是“锄禾日当午”还是“床前明月光”,什么样的诗句在孩子嘴里都用欢快的说唱节奏唱出。

这种方式追求的是琅琅上口,是为了让孩子记住。但阅读的关键不是背下来,而是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

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阅读是以读、写、绘、儿歌、童谣为主,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默读等形式,到了再高的年级,就可以开展主题的探讨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素材来源 ▏老虎工作室

课外阅读和课内作业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教授的建议来了

设计|袁果

如果喜欢,就朋友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