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哪个最悲痛,为什么?

卢广奎


少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读来都让人极为心酸。他们对人带来的打击与悲伤是致命的,我们只能用时间去慢慢消化它。小暮觉得,它们无法简单地分出悲痛与否。

人常说,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少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了。「少年丧母」是指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依靠与避风的港湾;「中年丧偶」是指生活中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伴侣;「老年丧子」更是令人痛心、惋惜,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的。



少年丧母:

亲人的亡故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少年时期。虽然男权思想已经逐渐淡化,但母亲在家庭中担当的角色也是不能忽视的。母亲能够用女性独具的母性光辉去引导孩子,有着比父亲更多的包容与耐心。同时,母亲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年少丧母的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感缺乏症状,也容易发展为“问题少年”。



少年时期是一个孩子在各方面的心智建立、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的是亲人循循善诱的人生教导。在这个时期,孩子可能对亲人的离去没有过多的概念,但从身边人的反应中,她也会大概了解事情的全貌。朝夕相伴的亲人的离去,对于未经多少世事的少年来说,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他们尚在少年时期,面对如此巨大的变故,如果没有身边人的及时心理干预以及自身积极的自我心态调整,那么亲人的离去,将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少年丧母」称为三大悲剧之首。


中年丧偶:

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夫妻俩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当贫困的家境刚有起色的时候,当幸福的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当孩子即将成家,一家人享受天伦快乐的时候,自己的枕边人突然撒手人寰,抛下刚刚有一定起色的家庭,此时的丧偶之痛,更是令人难以承受,有些人还会因此一蹶不振,从而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但此时,在经历了至少三十年的人生旅程之后,人对于身边人的离去,已经有了一定免疫,能够正确调整自身心态,从丧偶的悲伤中及时脱身出来。但相濡以沫的伴侣的离去,给人带来的悲痛之感也是巨大的,需要很多的时间来慢慢修复心中的伤痕。

老年丧子:

张恨水说:「世界上每天一个人吃饭的,不计其数,然而没有多人共餐的盛况在前陪衬着,也就平常了,所以一个冷淡的所在,最怕的是有过去的繁华来对照」。在生命的盛宴里,孩子不辞而别早早离席,剩下杯盘狼藉的局面到最后,老人面对这样的结局,往往是最痛苦的。「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用来描述老年丧子的心痛和无奈,或许是最恰帖不过了。



他们曾经是父母,却突然没有了孩子。尽管没有了孩子,可是在心理上他们仍然摆脱不了为人「父母」的心态,总是在餐桌边保留着孩子的座位,总是情不自禁地和孩子说话写信……孩子永远都在,只是在他们心里,不在他们的生活里。

有孩子的家庭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一旦缺了一个角,家庭就没有了稳固的根基,孩子所带走的欢乐不是用简单的三分之一来计算的。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怎样的人生滋味?一个生龙活虎的孩子从此在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无数父母因为孩子的离去而一蹶不振,身体状况甚至会恶化,整日郁郁寡欢。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信念和力量支撑他们完成生命的旅程呢?



因而,少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给人带来的痛苦是同等的,我们没有办法对它们的痛苦程度进行量化评分,也无法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劝告经历过家庭变故的人“要坚强”,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在旁陪伴他们,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以帮助他们更快的走出阴霾。


关注今日头条号“暮享国际老年大学”,进入头条号主页面点击“更多精彩”,带你探索、解密更多你想知道的!


暮享国际老年大学


都悲痛吧。看到这个,想起我婆婆,少年丧父,那时刚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活下来多么不容易。四十多岁,公公意外去世了,快七十岁了,唯一的儿子,我老公,意外也走了,老公走的时候,婆婆没有了眼泪,感觉她眼泪在几十年里都流干了。唯一庆幸的是,她十年前找了个老伴,还有四个女儿,能照顾她的晚年。


yangl1314520


不一样的痛,小时丧母,那时还小,痛可以说没有那么痛。

中年丧妻,那得看感情深不深了,也会走出来的。

晚年丧子,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时候,人刚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在这时候丧子,就非常痛,很容易走不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