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都是顶级学霸,都特立独行却又天差地别,道尽了中国教育之痛

今天提到的两个人,对我们非常有借鉴意义。

从他们身上,不但可以看到当前中国教育暗流深涌的焦灼之痛,同时也给了所有父母最好的借鉴和警示。

两个都是顶级学霸,都特立独行却又天差地别,道尽了中国教育之痛

一个是耶鲁村官秦玥飞,一个是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

两人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顶级学霸

秦玥飞当年以绝对优势的成绩获得了赴美全额奖学金,成了耶鲁当时在中国仅招的两名学生中的一个;柳智宇曾为中国夺得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满分金牌,后保送北大,是北大赫赫有名的“数学天才”,大学毕业前即被麻省理工以全额奖学金录取。

两人的人生选择都非常“特立独行”

从耶鲁毕业后,秦原本可以拥有优厚的年薪和生活待遇,可是他却选择来到湖南省的偏远落后农村,做起了一个没有编制、没有五险一金,每月工资一千多块的大学生村官;柳智宇得到了麻省理工的全奖,在家人都为其打包好行李的时候,却选择了放弃,去北京的龙泉寺出家当了一名僧人。

两人都是绝对“理想主义者”,都不为世俗功利左右

秦玥飞自己曾说过: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农村。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什么功利都抛开了;柳智宇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想找“一条心灵的出路”,希望可以实现“利众生济渡沧海的大愿”,“一下子就把社会照亮”。当年的另一位金牌得主邓煜说“他是一个绝对理想主义者,有非常可爱的一面”。

两个都是顶级学霸,都特立独行却又天差地别,道尽了中国教育之痛

两人身为学霸,却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反而心系他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可贵社会服务精神

身为中国教育的优胜者,可以说是社会的宠儿,拥有着优渥的资源和广阔的天地。

可是秦为了改变农村人的生活和命运,选择了艰苦而清贫的农村;“数学不能救世人!”柳带着这个思想选择了佛前的那盏孤灯。

说真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对此二人的格局和胸怀除了钦佩还是钦佩。

两人却又天差地别:

一个“出世”,一个“入世”

“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先贤两种不同的处世思想。

“出世”,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权利地位,不在乎利害得失,反而将目光投向自身的修养、境界,以精神追求为人生目标。

“入世”,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表示一个人应该在社会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价值。“达,则兼济天下”是为这种积极的态度。而且“入世”还有一种意思,意指人活在尘世中要接受现实。

表面上看,秦属于“入世”,柳属于“出世”,但再仔细看,其实秦的“入世”里有“出世”,柳的“出世”里也有“入世”。

但是两人的“出世”和“入世”终究不同。

两个都是顶级学霸,都特立独行却又天差地别,道尽了中国教育之痛

秦是用实际的动作去“救世”,柳通过心灵的方式来“渡世”

以一己之力,来为他人谋福,这是秦和柳两人共同的心愿。

但是秦是实实在在地扎根农村,为农村人做这做那,做的全是实实在在的实事。而柳选择的是宣传佛法,从心灵的层面来帮助、改变世人的生活和命运。你不能说,人的精神世界就不需要“救”了。

柳智宇看到了这一点,人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需要拯救的。

一个着力物质,一个着力精神(这话其实也不客观)。

秦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人生的意义,清楚自己的使命;柳直到大学毕业还在苦苦思索,为“心灵找一条出路”

问起秦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他告诉人们:

小时看见父母艰难求生的身影,让他早早地立下志愿:要让千千万万像他父母那样的人有一天过上像样的生活!

所以他不用思考人生的意义所在,他的目标和使命早就在心里。

柳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华师一中物理教师,母亲工程师。从小家里就为他专门建了小实验室,别人都在外面抓蚂蚱的年纪,他总是独自一人在想:太阳落山,一天过去了,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什么呢?

想起了这个,“没意思!没意思!”小小年纪的他大声地喊起来。

直到上了大学,接触到佛学,才“找到了心灵的出路”。

两个都是顶级学霸,都特立独行却又天差地别,道尽了中国教育之痛

秦一直过着一种主动的生活,柳一直都过于被动

在谈到父母的时候,秦说“我有两个非常爱我的父母”。

父母怎样爱秦玥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秦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感受到了爱,才会去感激、感恩。

努力学习是秦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所以秦不是被动地学习,他主宰着自己,他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学习。

柳不一样。小时候的柳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长辈一个批评的眼神,他就会自责又害怕。”“他渴望表扬,而得到表扬最好的方法就是考高分。”

所以他不看电视,不看报,也不交朋友。学校组织看电影,他可以借着影片闪烁的光亮,做完一张物理复习试题。“有时上一堂课,就一直在等一句表扬的话。”

太在意父母师长的评价和看法,使他一直都处于很被动,很压抑的状态中。

为了得到肯定,他拼命地学。最后导致,日复一日地做题,反而成了一种极好的自我催眠方式。

但是心里却一直有一个疑问:我这是为了什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直到为了备战奥林匹克,在国家集训队,在沈阳进行封闭训练时,他在饭桌上向华师附中校长吐露了长久以来的压抑。

一句话震惊了全场:他很直接地对校长说“我个人不需要这块金牌,而你们一附中需要这块金牌。”

综上所述,两个人,一个为了目标和理想主动去学习和生活,一个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努力。一个快乐,一个压抑。

两个都是顶级学霸,都特立独行却又天差地别,道尽了中国教育之痛

讨论:给中国教育和所有父母的警示和借鉴

可以说,柳智宇就是过去那些年、包括现在中国教育状态的一个缩影。

他的故事,道尽了中国教育之痛。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正在承受和柳智宇一样的压抑,我只看到,如今的家长,越来越充满了教育的焦虑;如今的孩子,闲暇越来越少、睡眠越来越晚、启蒙越来越早、学习越来越重。

而从秦和柳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

当一个人离实际生活太远,当学习与生活实际没什么关联,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空。

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学习没有灵魂。因为看不到学习的价值。

所以不要再没命地报班了,没有用的。

即使到最后能够把孩子培养成顶级学霸,孩子还要面对一个人生意义和他自身兴趣爱好的问题。人终究要找回自己、做回自己。

中国自古崇尚“学而优则仕”,我们要孩子有好成绩。但是我们更希望他真正快乐,成有用之才。

如何让孩子既快乐,又有好成绩?

答案不是学习,

反而是,

生活!生活!生活!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