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 題/6歲戰場殺敵,17歲便慷慨就義,是他守住了大明最後的氣節
  • 文/予安
  • 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
  • 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柳亞子是近代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詩人。

他的詩文中洋溢著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激情,也具有鮮明的戰鬥性。

在詩文方面,毛主席和郭沫若同志都給過他極高的讚揚,郭沫若曾直言“他(柳亞子)是一位典型的詩人,有熱烈的感情,豪華的才氣,卓越的器識,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

就是如此進步熱血的革命詩人在著作和評論裡多次提到了一個對其詩風以及革命思想影響巨大的人物。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柳亞子


他就是夏完淳,一個在詩文上取得巨大成就,思想上又影響著後世萬萬人的明末才俊。

而他最該被記住的一點是,他為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在萬般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堅守自己的底線,一直到最後。

1.漢家風骨

作為抗擊清軍的首領,夏完淳犧牲的年代,天下早已不是漢人的天下,那一年的年號是清順治四年(1647年)。

佔據了中原的後金女貞已經開始著手建立一個歌舞昇平的時代,而他們的當務之急,是招安或者掃平那些頑抗勢力。

從那個孤獨的山上,落寞的身影開始,彷彿就已經宣告了明朝的終結。滿清知道,大明剩下的臣子也知道。縱使所有人都知道,明已經迴天無力了,但總有人選擇去堅守作為臣子的本分,作為漢人的尊嚴。

即使崇禎帝已經化作黃土四年,那個睥睨天下,萬國來朝的大明也好像不復存在了,可總有人會接下“明”的大旗,繼續堅持著。期間,穿著龍袍,試圖守住漢人最後江山的上位者從弘光帝換到隆武帝又換到永曆帝。

漢家政權,一次次的被推翻,被圍剿,又一次次頑強地建立,從左良玉到黃道周再到史可法,一個個國之重臣,國之柱樑倒下,卻又一次次的被人撐起這片殘缺的天。

即使大勢已去,也要和國家共存亡!

1647年,明,永曆元年,局勢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大廈將傾之下,那個堅守住漢家氣節的人,叫做夏完淳。

在他慷慨赴死,盡顯男兒血性和漢家氣節的時刻,他還只是個十七歲的少年。

“時窮

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夏完淳畫像


2.多事之秋

時間倒回到他出生的那年。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多事之秋。

朝堂上,崇禎帝正忙的焦頭爛額,他不僅要和各懷鬼胎的大臣周璇,還要面對國門外氣勢洶洶,要殺過山海關來的女真人,和內裡怎麼殺也殺不完的起義軍。

內憂外患已經讓他感覺力不從心,國庫空虛的緊,軍費又像個無底洞,開銷巨大,入不敷出之下,難免力不從心。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而更糟的事情又發生了——全國多地大地震。

《明實錄》記載武陵“夜半地震有聲,黑氣障天,井泉氾濫,地裂孔穴,漿水湧出,倒塌榮府宮殿及城垣房屋無數”澧州(今澧縣)“震聲如雷,地裂沙隨水湧,房倒樹拔,壓死人畜無數。”這還僅僅是受災地區的一部分。

大地震帶來的是十數州地區災情嚴重,房屋倒塌,糧食盡毀,百姓居無定所。

在那個交通運輸條件差,醫療衛生條件跟不上的時代,賑災費用對於大明來說更是天文數字。

崇禎皇帝的功過在這裡暫且不提,在我看來,他是個想要扭轉局勢,勵精圖治的皇帝,但前人給他留下的這盤棋,如今嚴峻的形勢之下,他已經很難落子了,在這個步步陷阱的棋局下,稍有差池就會帶來滿盤皆輸。

全國上下一片混亂之象,曾經風光無比,四海臣服的大明朝終於顫顫巍巍的走向了自己的終局。

而夏完淳就是在這一年出生了。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終年三十四。清軍入京後,以禮改葬於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3.文采風流一世宗

夏完淳之父夏允彝是一個很合格的官員,他既奉公守法,不貪汙行賄,也很有遠見,對於國家大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雖然只是個知縣,但他和當時諸多文壇領軍人物交好。

其中就有明末著名思想家,撰寫了《五人墓碑記》的張溥和“明代第一詞人”陳子龍。

而這些看似弱不驚風,只談風月時政的文人也都是大明風骨的堅守者。

夏完淳是個神童,這令夏允彝很滿意。

5歲熟讀經史子集,7歲能誦詩文,9歲撰寫文集的他被父親帶著一同遊歷尚太平安定的南方,帶著一同參與這幫大明忠臣們的集會。

小完淳聽著這些想要匡扶社稷,救萬民於水火的儒生大家們對於時政的評論,對於大勢的判斷。

他們這些言論便有意無意的滋生著小完淳心中忠義的種子。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左為父親夏允彝,右為夏完淳


耳濡目染之下,夏完淳也漸漸的對歷史上慷慨就義,忠心昭日月的岳飛,文天祥傾慕嚮往無比。

自然的,在國家存亡之際,他追隨著自己的父親和陳子龍一眾義士,投身到了抗擊清軍的大業中。

在這段時間,也是夏完淳在文學上留下最多作品的時刻。他的作品裡既有對山河破碎的慨嘆:

“無限傷心夕照中,故國淒涼,剩粉餘紅。”

“長條短葉翠濛濛,才過西風,又過東風。”

也有他彰顯民族氣節,誓與山河共存亡的“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後世評價其詩文多抒寫興亡之恨、可謂“處處山河淚,篇篇烈士心”

因此,他也被譽為“明末詞宗”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夏完淳簡筆畫


4.悲歌慷慨千秋血

由於清王朝在江南的根基不穩,這裡便成了義軍紛起的地方,他們和史可法擁護的朝廷交相呼應著。而這個時期風雨飄搖的小朝廷便被史學家稱為“南明”。

清王朝猛烈的攻勢下,南明本就不大的土地也被一步步吞併,那些僅存的明朝臣子死的死,降的降。期間,愛國重臣史可法死守揚州,嘉定百姓全名皆兵,誓死不降。

這些有血性的漢家兒郎在用身軀誓死捍衛著自己的國土。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1644年時期的勢力圖


可是他們的血性與氣節換來的是清朝的震怒,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發生了,韃子們瘋狂的屠殺我族以致血流成渠。

此刻的夏允彝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失敗,幻想一次次破滅之後,眼見了太多血腥與黑暗,眼看著漢民族一步步走向深淵後,決心以死殉國,以全其名,以全其忠義。

夏父的死,生生刺激了夏完淳,再加之恩師陳子龍隨後被捕身死,夏完淳眼前逐漸將自己的慈父恩師的身影一點點化成歷史上的陸秀夫,文天祥等為國捐軀,捨生取義的義士們。

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抗擊清軍的決心。

“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髮從軍,想那日霜角轅門,想那日挾劍驚風,想那日橫槊凌雲。”如此豪邁之語,誰又能想到這是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之手。

這匆匆完婚還沒感受到片刻溫存的夏完淳便投身到了抗清起義的事業當中。輾轉多地招募義軍,抗擊清軍的他最後還是被捕了。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夏完淳抗擊清軍的簡筆畫


夏完淳被押期間,坐上漢奸的第一把交椅,被明清兩朝都委以重任的貳臣洪承疇親自來提審這位少年英傑,他想好好栽培這個冉冉升起的將星,答應給他高官厚祿。

卻被夏完淳大罵“洪亨九先生死於大明國事已久,天子曾臨祠親祭,淚灑龍顏,群臣嗚咽。汝等何樣逆賊醜類,敢託忠烈先生大名,穿虜服虜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賊耳!”

有的人活著,其實他已經死了。

洪承疇其實早就已經死了,他死在了松錦之戰兵敗的那一刻,他慷慨悲歌,英勇就義。

此刻站在夏完淳眼前的,只是一個為韃子賣命,坑殺漢人的清朝走狗罷了。

夏完淳的這番話使得這位曾經的抗清大將軍顏面掃地,汗兢兢而出。他已經見識過太多貪生怕死,只要許以少許利益就能勸降的小人,也見識過太多硬骨頭,寧死不降的同胞。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洪承疇畫像


很顯然,這個少年模樣的義士,即使年輕如斯,但他已經學到了這個世上可能別人一輩子都學不到的風骨與氣節。

夏完淳,中國史上最年輕的義士,慷慨赴死,以身殉國。但他的精神與事蹟卻永垂不朽,忠照千古。

他的絕筆詩也被選入了我們的中學課本,供後世萬人敬仰:

別雲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夏完淳簡筆畫像


5.後記

亂世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有人以死報國,捨生取義,有人貪戀富貴,貪生怕死,有史可法、左良玉這樣的忠臣良將,就有洪承疇、錢謙益的貳臣。

總會有識時務的“俊傑”選擇了讓自己的生命延續,讓自己享受富貴榮華。

但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傳遞 至今,即使經過匈奴,經過五胡亂華,經過鐵血蒙元還得以留存的不是因為這些聰明的人,而是因為那些看起來“認死理”的昏腦殼,守住我們漢家兒郎的風骨。

總有一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去堅守的,不是嗎?

那個三百多年前的少年守住了漢家的風骨,卻獻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放棄了後半生的富貴榮華。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民族英雄夏完淳六歲就上陣殺敵,將投降清軍的洪承疇罵的羞愧難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