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元雜劇《趙氏孤兒》是中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曾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改變成話劇,並在巴黎各大劇院演出,盛況空前。然而關於《趙氏孤兒》背後的真實歷史卻並非像元雜劇中刻畫的那樣感人動聽,甚至就連劇中的頭號反派“屠岸賈”也大概率是一位子虛烏有的人物。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關於《趙氏孤兒》故事的懷疑有許多,但歷史上的晉國趙氏家族確實曾遭遇一次險些滅門的慘案,只是在這背後或許蘊含這一個更為驚天的秘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剖析一遍趙事情的前後經過吧。

趙盾:獨斷專權

從春秋初期開始,晉國逐步崛起成為雄踞一方的大國。然而在此期間,晉國公族之間為爭奪君位而屢屢內鬥,其中尤其以曲沃代翼最為激烈。曲沃是晉國公族的一脈小宗,卻因勢力強大而對晉君展開了前後長達六十七年的戰爭,並最終篡晉上位,並且得到了周天子的認可。小宗擊敗大宗,成為諸侯國的新主人,這標誌著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開始,同時也刺激了此後晉國公族爭奪權位的野心。在晉文公上位前的幾代歲月裡,晉國公族之間的屢屢爆發內鬥,使得每代君王繼位之後都不得不提拔支持自己的卿大夫,壓制公族以穩固朝局。長此以往逐漸形成了十幾家勢力強大的卿大夫家族,趙氏便是這些卿族中實力相對較強的一族。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晉國趙氏發跡於晉文公時期的趙衰。趙衰,即趙成子,曾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19年之久,並多次獻計重耳脫險,最終成功登頂成為晉國上卿,並助晉文公參與踐土之盟,輔助其成為春秋霸主。後來趙衰死後,趙氏家主之位便由趙盾繼承。當時的趙氏一族主要人物包括趙衰妻叔隗之子趙盾,妾趙姬(晉文公之女)的三位兒子趙同、趙括和趙嬰,以及趙衰的侄子趙穿等。繼承家業的趙盾,於是率領整個趙氏家族繼續前行,並晉升為晉國執政。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注:圖中趙武為正卿的時間有誤

由於趙盾的權力慾望旺盛,並且性格也十分強硬,在晉襄公死後驅逐競爭對手狐射姑(至此,狐氏一族退出晉國卿族爭鬥),擁立了年幼的晉靈公為國君,開始排除異己、獨攬大權。在此期間,趙盾曾先後兩次擊敗秦國進犯,確保了晉國霸主地位的穩固。然而晉靈公長大後,趙盾專權依舊,拒不還政,引得晉靈公的殺意。只是在晉靈公的數次策劃下,趙盾都有驚無險的逃脫了。後來堂弟趙穿弒君,並迎回了因懼怕而準備逃出國境的趙盾。從此趙盾權勢愈加鼎盛,他為感念趙姬當年貴為國君之女,卻讓家母之位給自己的母親叔隗,先後提拔趙同、趙括和趙嬰三位同父異母的兄弟入朝為官。趙氏在朝中的權勢過盛,引起了其餘卿族的忌憚和敵意。趙盾死後,諡號“趙宣子”,時人對他的評價是“夏天的太陽”(夏末,百姓對夏桀的評價),可見當時趙氏樹敵之多。

趙括:分崩離析

趙氏的鼎盛,觸犯了晉君、欒氏和郤氏等勢力的利益,然而在趙盾死後,這些勢力攝於趙氏龐大的勢力和影響力並未立即動手,首先出現的變故源於趙氏內部。晉景公時,晉楚兩國間發生了邲之戰,趙嬰作為中軍大夫,卻晉軍潰敗時早早預備船隻,並且先行率領所部渡河撤退,沒有預先告知趙同、趙括。這件事情在兄弟三人中埋下了芥蒂,成為趙氏崩裂的導火索。趙盾死後,由趙括繼承了族長之位,但趙盾的爵位被其子趙朔繼承。由於趙朔的權威更大,相較而言趙括和趙同缺乏德行,因此此時趙氏的實際掌權者是趙盾之子趙朔。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然而由於趙朔英年早逝,為穩固趙氏內部團結,趙嬰便經常前去探望侄子的遺孀趙莊姬(晉成公之女),久而久之二人便走到了一起。此事爆出後,引起了對趙朔、趙嬰皆有不滿的趙括、趙同的反應,他們以趙氏家族的名義,流放驅逐趙嬰出了晉國。後來趙嬰來到了齊國並客死他鄉,故而被又被稱為趙嬰齊。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在趙朔、趙嬰相繼離開之後,趙括終於稱為趙氏實至名歸的家主,然而這卻引起了一個人的強烈不滿,那便是趙朔遺孀兼趙嬰情人的趙莊姬。為了替趙嬰復仇,或許同樣有替趙盾趙朔一脈爭奪家族權位的考量,她向晉景公誣陷趙括、趙同謀反。正愁難以削弱趙氏的景公得報後,與同樣反應靈敏的欒氏和郤氏等卿族迅速出動,一舉殲滅了趙括、趙同乃至其餘趙氏主脈成員。據悉當初趙嬰被兩位兄長放逐之時,就曾警告他們,說自己的離去必將導致欒氏作亂,到時候他們自己也就危險了。可惜此等警言並未被趙括、趙同放在心上,當時他們更關注的是收攬權力,反而對蠢蠢欲動的外部勢力漠不關心,最終導致慘劇發生。

趙莊姬:滅門慘案

根據《趙氏孤兒》的故事,此次趙氏滅門慘案是由奸臣屠岸賈策劃執行的。然而根據晉國當時的政治制度,缺乏根基的屠岸賈絕對不可能、也不敢主動招惹趙氏這樣一個如日中天的卿族。屠岸賈更可能是被欒氏和郤氏推上前臺的操盤手,甚至這個人物都有可能是後世杜撰的。正是由於趙莊姬的舉間,晉景公才有藉口對參與謀反的趙氏大宗趙括、趙同等人下手,反而是曾親手弒君的趙氏小宗趙穿一脈卻安然無恙。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當初,趙穿曾為趙盾立下汗馬功勞,然而權勢滔天之後,趙盾先後提拔了趙括、趙同和趙嬰等人,卻始終沒有提拔趙穿。各中緣由,趙穿是十分清楚的,他明白自己如若被封卿位,必定對趙氏不利。可是理解是一回事,心中焦慮又是一回事了,最終趙穿一病不起。臨死前,趙盾前來探望,他卻始終掛念自己的兒子趙旃能否封卿。最終趙盾安慰他,只要趙旃他日立功,必定什麼職位都能得到。後來趙盾踐行諾言,安排趙旃進入政壇,同時繼承了趙穿在邯鄲的封地,成為晉國卿族之外有一股強大政治力量,躲過了這次災難。

趙武:重振家業

趙莊姬出於對趙括、趙同的報復,向晉景公誣陷趙氏,但此事後來是否波及趙盾一脈,《史記》和《左傳》等史書眾說紛紜,表述並不一致。但其子趙武最終還是存活下來,並順利的長大成人。在這其中,有一位晉國重臣的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韓厥本為趙氏家臣,後被封為八卿之一(晉國有段時期,增設兩卿之位)而分離。然而他因感激昔日趙氏養育、知遇之恩,不僅對晉景公命其攻趙的指令堅決抵制,並且在趙氏覆亡之際毅然進宮強諫。晉景公自知過分,趙氏曾有功於晉國,如今自己卻要滅趙宗祠,難堵悠悠之口。於是他命趙武(也是晉景公的外甥)續嬴姓趙氏之嗣,並命祁奚將封地還予趙氏。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後來趙武步入晉國朝堂,並與韓厥之子韓起一同輔佐一代明君晉悼公。可惜悼公英年早逝,不過這並未中斷趙武繼續發展壯大。他一反祖父趙盾專制、狠辣、凌厲的執政風格,以溫和、忠信、禮義、謹慎著稱。除了由於祖孫二人性格不同之外,也未嘗沒有趙氏曾經歷中衰的關係。家道中落後,趙武身上承擔了太多責任,所幸他擔負的起。經歷了趙武的韜光養晦之後,趙氏終於再度傲然屹立於晉國。在晉悼公之前,由於晉國經歷了晉厲公時期的欒、郤之亂,使得此後晉君開始親近趙氏而遠離欒、郤,再加上韓氏對趙氏的親近,趙武死後,其子趙成依然能夠率領趙家屹立不倒。不過趙成英年早逝,所幸他留下了一位英姿卓著的兒子趙鞅。而此時的晉國,狐氏、先氏、欒氏、郤氏和胥氏已經先後退出了晉國卿族行列,僅餘六脈卿族了。

趙鞅:整合全族

趙鞅,即趙簡子,是趙氏復興之後又一位關鍵領袖。下宮之難,趙氏大宗中,除了趙武外皆慘遭屠戮,徹底清除了趙括、趙同等非趙盾一系的勢力。到了趙簡子時期,重新壯大起來的趙氏大宗結束了趙武時期的韜光養晦策略,轉而尋求更高的權勢。最先被他注意的目標不是別人,正式趙氏旁支,趙穿的邯鄲一脈。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早在晉景公時期,趙穿之子趙旃就成功封卿,因此避開了下宮之難。到了趙簡子時期,邯鄲一脈的家主是趙旃之孫趙午,由於他的母親是中行氏族女,因此邯鄲氏雖為趙氏小宗,卻與中行氏更為密切。為了擴充實力,趙簡子要求趙午將衛國進貢的500戶人口從邯鄲遷到晉陽,而晉陽正是趙氏大宗的封地所在。這一要求遭到了趙午的拒絕,趙簡子憤怒之下殺了趙午。事發之後,趙午的兒子趙稷和家臣涉賓因此佔據邯鄲抗拒趙簡子,趙氏內鬥爆發。

這本是趙氏宗族內部的一場糾紛,奈何以當時晉國錯綜複雜的局勢,戰火很快就擴大了。起先趙簡子是以晉國卿大夫身份下達軍令,要求上軍司馬籍秦統軍攻打邯鄲,剿滅邯鄲叛軍。然而籍氏本為荀氏家臣,後荀氏分裂為智氏與中行氏後,又依附於中行氏。因此,籍秦一方面磨磨唧唧的朝著邯鄲挪動,一方面不斷向中行氏通風報信。當時邯鄲趙氏小宗和範氏與中行氏都是親戚,因此三方實質上結成同盟,並聯袂策動對趙簡子的反叛。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當範式、中行氏率軍突襲趙氏時,上軍司馬籍秦隨即調轉兵鋒,與邯鄲軍隊一道向趙簡子發起進攻。倉促之下,趙氏撤回後方封地晉陽。當聯軍兵臨晉陽城下之時,趙氏自下宮之難後,迎來了又一次危機。所幸此時其餘卿族也出手了,當時韓氏親近趙氏而厭惡中行氏、魏氏則與範氏有怨,因此兩家選擇支持趙簡子一方。而作為中行氏的老對手,智氏家主荀躒召集自己的寵臣梁嬰父、韓不信(韓氏家主)、魏侈(魏氏家主)、範氏旁支士皋夷等五人密謀。智氏想要讓寵臣梁嬰父取代中行氏的位置,讓士皋夷擔任範氏之主。最終在三家干涉之下,中行氏和範氏潰敗,只是由於趙簡子的反對和韓魏兩方的倒戈,智氏想要取代兩家的方案也未能實現,晉國從此進入了四卿主政的時刻。

趙籍:三家分晉

在趙氏整合邯鄲小宗的過程中,晉陽城池的可靠得到了驗證。同時雖然在驅逐中行氏和範氏後,智氏與趙氏貌合神離。然而由於晉國境內依然有兩卿餘黨,外部則有齊、衛(衛國太子蒯聵則站在趙簡子一方)、鄭、宋等國挑動局勢,故而趙魏韓智四家依然保持了十分緊密的配合。然而智氏和趙氏之間的矛盾依舊十分突出,一方面雙方圍繞戰後方案發生過激烈分歧,另一方面在面臨二卿餘黨和外部諸侯反撲之時,荀躒將趙鞅推到敵人的刀口上,等著看趙鞅如何火中取栗。故而當趙簡子取得對外勝利之後,迅速凱旋。因為此時趙氏的心腹大患,早已變成了勢力強大的智氏。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戰事落定之後不久,晉國正卿智文子荀躒走到了油盡燈枯之時,趙簡子得以成為晉國正卿,從此開始獨攬晉國實權17年。在此期間,趙簡子一方面剪除了範氏旁支士皋夷等四卿之外的勢力,另一方面在韓氏和魏氏的協助下壓制智氏,並因此維護了晉國的統一。正所謂“趙名晉卿,實專晉權”,說的就是這段時期的故事,就連後來被尊為知伯的智氏家主荀瑤都顯得平淡無奇。趙簡子死前,曾將兒子趙籍(又名趙無恤)招到自己榻前,留下遺言告知他,日後趙氏如若有難,晉陽足以依靠。

從趙氏孤兒到三家分晉,趙氏是如何從家道中落重新崛起的

趙簡子死後,知伯荀瑤接替晉國正卿之位,隨即開始竭力發展自家勢力,並一躍成為四卿中實力最強、權力最大的家族。權力的膨脹助長了荀瑤取代晉國的野心,相比之下趙籍要顯得忍辱負重的多。趙籍,即趙襄子,他始終謹記父親趙簡子對其的教誨。因此在智氏獨斷專行之時,不斷暗蓄實力,親近韓魏。當知伯假借君王之命,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頭,向趙、魏、韓三家索要土地時,趙襄子明白機會來了。韓魏弱小,不敢抗命,趙氏卻堅決不從。於是智氏脅迫韓魏,共同出兵趙氏,趙襄子遂按父親臨終之囑退守晉陽。與此同時,趙氏秘密聯絡韓魏,言明唇亡齒寒之厲害,促成三家結盟。晉陽之戰,智氏腹背受敵、知伯身敗名裂,從此晉國由三家共同執政,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晉國趙氏一族幾經波折,在諸卿爭鬥不休的朝局之下始終屹立不倒,並最終成功肅清內外對手,成為三家分晉的主角之一。這其中既有某些特定的時代因素,也與趙氏歷代家主的努力奮進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