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說道:蜀國有五虎上將,名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是蜀國得以和擁有長江天險的吳國,和坐擁北方大部民眾的魏國,三分天下的屏障。

五虎上將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之後的幾篇小編再論述,今天講一下,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的故事。

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影視劇中趙雲的形象也是非常正面的。單騎救主,他不向關羽關二爺那樣傲氣凌雲,也不像猛將張飛那樣暴烈難馴,卻也是一個猛將,儒將的形象。

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也有人說,這都是影視,評書的誇張渲染,還有人說他不是蜀國的五虎上將,那麼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真相:趙雲是蜀國的五虎上將。三國志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張馬黃趙傳,將五人共同列傳,是蜀國五虎上將的由來。

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縣(今河北石家莊)人。他本是公孫瓚的部下,公孫瓚出身地主豪強,是一個特別的人物,早年的他經歷坎坷,常年征戰,自身沒有豪門子弟養尊處優、吃喝玩樂的腐化生活,待人誠懇,甘為囚奴與太守充軍遠方,赤膽忠心,久經沙場,功勳卓著。

後來,他變了,常年的廝殺使他後來變得性格殘忍,在戰爭劫掠中日益貪婪,殘害百姓。

公孫瓚派劉備與田楷共同抗擊袁紹,趙雲隨同前往,為劉備掌管騎兵。後來發現與劉備意氣相投,公孫瓚後來的改變讓他覺得他不再是明主了,與他心中止戈為武,還百姓太平的信念想違背。

在一次與劉備的偶遇中,於是轉而投奔當時人馬不多,但仁德之風傳遍天下的劉備了。

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提起趙雲,就不得不提一下趙雲的成名之戰,當陽長坂坡之戰。

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表次子劉琮先舉州投降,然後才派人通知駐守樊城的劉備,劉備無力抵抗曹操,不戰而走,路過襄陽時,城中十餘萬百姓自發跟隨劉備,致使行軍速度非常緩慢。

曹操派遣曹純率領五千虎豹騎僅用了一天一夜,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危急之下,劉備丟下妻子和孩子,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南逃跑,那也是劉備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候。

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裡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去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令劉備感動不已,此戰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兩扶幼主

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想當年他懷抱幼主,身護主母,百萬軍中七進七出,無可當之者,誅殺曹軍無數。曹操驚問:那個騎著白馬,在大軍中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的白袍小將是誰?身邊部將說:是蜀國一個叫趙雲的,曹操欣賞不已,傳令要活捉,不許放冷箭。卻被他在重圍中最終殺出,一騎絕塵,尋劉皇叔劉備而去,曹操撫馬長嘆:此等驍將,卻不是為我所用!

將軍風采是何等的快意與令人膜拜!當真是令敵我雙方都讚賞不已。

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真實的歷史上,趙雲是個什麼樣的戰將?

此後每遇與敵對陣,只要說是趙子龍,人家第一反應就說:可是長坂英雄趙子龍。至其70高齡還出徵漢南,一戰而勝,令敵手都感嘆:長坂英雄今猶在啊!!

這一段歷史雖有點誇張,但也是真實的。

三國志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自諸葛亮隆中對中提到的,奪取益州,荊州兩地,孫劉共同抗擊曹操的戰略,劉備借荊州成功後,離這個既定之策有進了一步。

為了讓蜀,吳兩國合作更加堅固,劉備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後,三國志中稱孫氏,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

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也一併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併成功奪回劉禪。

可以說他是後主劉禪的恩人。

將軍品行,山高水長

街亭是通向長安的要塞,是長安的咽喉,十分重要。馬謖大意失街亭後,蜀軍潰敗,一片慌亂。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

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趙雲是五虎上將中唯一壽終正寢的將軍,是蜀漢後期定國柱石般的的將軍。可以說是後期蜀國的軍神。

只要有他在,蜀軍將士的軍心就很穩定,畢竟誰背後有這樣一位身經百戰,深得擁護的戰神人物,這樣的將軍是屬於他們蜀國的,都會覺得自豪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被追封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為國捐軀,戰死沙場。

劉備曾說:子龍一身是膽也。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文丨歷史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