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最近朋友和我說,婆婆回老家了,這幾天就她自己帶娃,每次寶寶衝奶粉的時候總覺得奶瓶裡有股餿味,洗了好幾遍都沒用。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奶瓶本身的原因?

原來嘟媽朋友自己帶娃,根本沒時間及時清洗奶瓶,好幾次都是寶寶要喝奶的時候才發現奶瓶沒洗,然後馬上用流動的清水洗乾淨,最後用熱水燙下, 就給寶寶用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習慣,嘟媽想說的是這樣真的不好。奶瓶是寶寶的“奶媽”,所謂「病從口入」,寶寶奶瓶的清潔和消毒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每位家長都應掌握的奶瓶清潔方法

奶瓶裡未喝完的奶液以及奶漬都是細菌生長的最佳的營養與溫室,細菌會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大量的繁殖。而寶寶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這使得寶寶更容易因奶瓶中的細菌而生病。所以一定要及時清洗奶瓶。

清洗奶瓶看似一件很簡單人人都會的事情,但殘忍的告訴大家很多人清洗奶瓶的方法是錯誤的,可以說洗了和沒洗沒什麼兩樣。

下面清洗奶瓶的方法,為了保障寶寶的健康,請大家認真看並牢記每個細節。

1.及時清洗奶瓶

若在寶寶喝完奶後暫時沒有時間認真清洗,可以先用流動的水(用熱水更好)把殘留的奶漬沖洗掉,等有了時間後再

及時進行徹底的沖洗。

2.利用清潔工具

  • 奶瓶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徹底清洗奶瓶的底部和側面。
  • 奶嘴刷可更好清洗奶嘴兒,有效防止細菌堆積。
  • 奶瓶清潔劑,溫和不刺激,能更好清潔奶瓶上殘留的奶脂。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3.把奶瓶可拆分的部分全部都拆分後再清洗

清洗奶瓶時,有必要把奶瓶的每個零件拆開並分別進行清洗,包括奶瓶、奶嘴兒、奶嘴圈、防脹氣設計、重力球吸管等。

因為在各個部分的連接處,如奶嘴和奶嘴圈之間最容易殘留奶漬,導致細菌繁殖生長。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4.不想手洗,也可利用洗碗機

有些媽媽問可以用家裡的洗碗機給寶寶洗奶瓶嗎?答案是肯定的。

但也需要把各個零件拆開,將奶瓶倒置放在洗碗機的架子上,需要注意的是,要遠離洗碗機加熱部件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6.清潔後,讓奶瓶徹底晾乾

清洗後,將每個零件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保證沒有任何氣泡或肥皂殘留物。

然後把零件放在奶瓶乾燥架上,讓奶瓶自然晾乾。或者是可以使用有風乾功能的消毒器進行烘乾。亦或者是可以將奶瓶放在乾淨的、未使用的洗碗巾或紙巾上,讓奶瓶徹底風乾。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一定要保證奶瓶徹底晾乾,因為奶瓶上殘留的水分也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雖晾乾也很重要,但也不要為了儘快晾乾而用未消毒的抹布擦,因為沒有消毒的抹布自帶細菌。

消毒尤為重要

說完了奶瓶用後的清潔方法,我們再來說下消毒。關於寶寶奶瓶消毒,有兩個極端,有的父母每次使用都進行消毒,但有的家長卻從來不進行消毒。

其實,不需要做到每次使用完後都進行奶瓶消毒。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說法,只要是安全飲用水,每次用清水徹底清潔就足以有效的清潔奶瓶。

但是,首次使用新奶瓶或再次使用長時間擱置的奶瓶時,一定要進行消毒當寶寶小於3個月時,早產或免疫系統減弱時(如寶寶拉肚子時),消毒也是尤為重要的。

我們需將奶瓶進行徹底清潔後再進行消毒。目前,常見的奶瓶消毒方式有煮沸消毒和蒸汽消毒兩種方法。

1.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可以說是較原始的消毒辦法。

把徹底清洗過後的奶瓶各個零件放入鍋中,鍋裡填水淹沒過奶瓶零件,將鍋加熱,煮沸,煮至少3分鐘。關火,用乾淨的工具(如奶瓶夾、筷子等)把奶瓶夾出來,放在乾淨的紙巾上或奶瓶架上,冷卻乾燥。

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奶瓶都可以進行煮沸消毒的,尤其是塑料奶瓶。在消毒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2.蒸汽消毒

大多數的奶瓶消毒器或微波爐消毒都屬於蒸汽消毒,因為沸水的蒸汽可達到100℃,這樣可殺死細菌。

按照產品說明書加水後,把清洗乾淨的奶瓶和奶瓶零件放進去,蓋上蓋子,插入電源打開。滅菌過程大約需10分鐘左右。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開水燙一下算消毒嗎?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在清潔完奶瓶後用開水燙下,就算是消毒了。

其實,用開水燙那麼幾秒鐘是完全不能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想要通過開水燙死細菌,需要至少3分鐘以上。

燙那麼一下,只會燙死極少數細菌,剩餘未燙死的細菌照樣可以在奶瓶中快速的生長與繁殖。

但也不能否認開水燙下奶瓶,可以讓奶瓶更快的乾燥和有利於細菌不易滋生。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長了黴菌的奶瓶還能用嗎?

黴菌會在潮溼的地方生長,如果在每次使用後未正確的徹底清洗奶瓶或奶嘴兒等各個零件,亦或者是它們長時間保持潮溼,黴菌就會在奶嘴或吸管中生長。

若你發現了寶寶奶瓶、奶嘴或是吸管里長了黴菌時,只有在徹底清洗和清除黴菌的情況下,並進行消毒之後,才可以再次使用。若黴菌清洗不乾淨,則建議直接扔掉。

儘管並非所有的黴菌都是有害的,但某些類型的黴菌會生長黴素。當寶寶吸入這些黴菌,可能會使寶寶發生腹瀉等疾病。

病從口入,洗奶瓶這件事兒,真的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奶瓶和奶嘴兒等各個零件在完全乾燥後,若不打算立即使用它們,要將奶瓶組裝起來,並放在乾淨的密封容器裡,這樣可防止奶瓶受到外部汙染。

需提醒的是,與其他消毒方法相比,煮沸消毒可能更易損壞奶嘴兒。細菌會留在受損的表面,並且在清潔和消毒過程中仍能倖存下來。

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是,在奶瓶乾燥後、以及使用奶瓶或給寶寶餵奶之前,一定要洗手。

好好清潔和消毒奶瓶以及寶寶餐具,才能保證不讓寶寶「病從口入」。

「轉發」本文,讓更多家長掌握正確的清洗方法,讓寶寶吃的安心。

1.wikihow.How to Wash Baby Bottles.https://www.wikihow.com/Wash-Baby-Bottles.2019/07/17.

2.CDC.How to Clean, Sanitize, and Store Infant Feeding Items.https://www.cdc.gov/healthywater/hygiene/healthychildcare/infantfeeding/cleansanitize.html.2018/10/31.

3.babycenter.My baby's bottle, nipple and sipper have mould. Is it safe to use them once cleaned?.https://www.babycenter.in/x1050506/my-babys-bottle-nipple-and-sipper-have-mould-is-it-safe-to-use-them-once-cleaned.2017.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