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電動車銷量風雲榜:傳統車企遭“腰斬”,特斯拉率中國門徒突圍

引言 |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

上險數顯示,9月電動車總銷量41,738輛,佔乘用車總銷量的2.4%。電動車整體市場銷量,同比下滑19.4%。

車聚君覺得,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金九銀十期間,傳統燃油車的打折力度更大,促銷手段更豐富。而電動車的價格迴旋餘地本來就小,加上退補後成本驟升,導致電動車失去價格優勢。

▎二是,九月買車的人中,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國慶黃金週的自駕遊。而電動車天生不擅長跑長途,因此被排除在名單之外。

▎三是,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不少出行平臺步履維艱,甚至相繼倒閉,直接減少了電動車的批量採購。

在這種“準洗牌”的形勢下,各個主要的電動車廠家的具體表現如何?一起來看錶說話。

一、車企排行:特斯拉上升迅速衝擊北汽

9月電動車銷量風雲榜:傳統車企遭“腰斬”,特斯拉率中國門徒突圍

銷量前15的品牌中,最高的是北汽新能源,9月賣出了6,620輛電動汽車,但出現了明顯下滑,正在被第二名特斯拉縮小差距。銷量最少的是大眾品牌,賣出了638輛,這了是除了特斯拉外的唯一進入Top 15的外國品牌。

整個市場呈現長尾現象,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陣營。

第一陣營有四家:北汽新能源、特斯拉、比亞迪、寶駿,都是4,000輛俱樂部成員。第二陣營有:傳祺、吉利、蔚來、奇瑞、歐拉、小鵬、威馬、榮威等,都超過了1,000輛的月銷。

如果跟前9個月平均銷量比,大部分車企在9月都出現了下滑。

比亞迪9月電動車銷量只有5,628輛,不到平均月銷12,264輛的一半。吉利也從4388的平均量跌到了2193輛,奇瑞從3,431輛跌到1,949輛,歐拉從3186輛跌到了1,753輛,榮威從2,619輛跌到了1,172輛,長安從2,995輛跌到了1,046輛。

一句話,大部分自主品牌9月的電動車銷量相比平時出現了“腰斬”式下滑。原因如開頭所言。

但是,我們仍然看到有少部分電動車企業仍然實現了比平時更好的銷量。

比如特斯拉,它前9月平均銷量3,597輛,9月一個月就賣了5,936輛。一是因為Model 3開始逐步上量,二是Elon Musk按照慣例實行了各種“季末促銷大法”,它家每季末的銷量都是最高的。三是,從9月開始,特斯拉車主不需要再繳納購置稅了,一下省了數萬元。小馬哥應該感謝我們的政策好啊。

傳祺也以2335輛的成績,高於平均月銷。Aion S一炮而紅,除了產品力外,還沾了網約車的光--一開始2B帶來的巨大銷量,會給2C市場帶來信心,形成虛高的口碑。另外它的造勢水平也很高,管理層公開放出豪言:我們就要做第一!

蔚來、小鵬、哪吒三家新勢力,都比平時的月銷要高。其中,蔚來以1975輛的成績超越奇瑞、長城、上汽、長安等老牌車企的電動車銷量,說明新勢力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至少,它們在互聯網思維、服務創新、渠道創新上給行業帶來了新啟發。

二、車型排行:Model 3翻番成教科書


9月電動車銷量風雲榜:傳統車企遭“腰斬”,特斯拉率中國門徒突圍


大致瀏覽一下前20名暢銷的電動車,你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高科技感的依然暢銷。如Model 3、小鵬G3、蔚來ES6。它們不一定多貴,但肯定有鮮明的優點,讓用戶為了買單而忽略掉它們的缺點和品牌劣勢。

▎高性價比的依然暢銷。寶駿E100排第3、元EV排5、EQ1排第7、歐拉排第8,比亞迪e2排第12......業內一直有一種觀點:電動車只適合小型汽車。它的購買成本與使用成本都低,能激發用戶剛需而克服補貼退坡帶來的不利影響。特別是二三四線市場,這類小型/微型電動車其實就是以前熱銷的“低速電動車”的升級版。

▎高光型新車也會暢銷。比如Aion S、比亞迪e2、秦Pro等。汽車越來越向電子消費者靠攏,消費者呈明顯的喜新厭舊的特徵。如果一款車能進入“網紅”行列,它的銷量也會自發增長。

幾何A在9月的銷量為465輛,排在21位未能進入Top 20榜單。其實它的產品力也相當強,大概是因為沒有形成“一炮而紅”的事件營銷。這也沒錯,造車是一場長跑,靜水流深或許也是一種策略。

9月電動車銷量風雲榜:傳統車企遭“腰斬”,特斯拉率中國門徒突圍

我們得注意一下特斯拉,它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只用了10個月就建成,創造了世界汽車史的一個奇蹟。而且,它在第三季度實現了第三次季度盈利,GAAP淨利潤為1.43億美元,毛利率為22.8%。

這讓很多人羨慕不已,要知道保時捷的毛利才16%左右。而且,之前大家說起新勢力不盈利,總願意拿特斯拉當擋箭牌:它成立了17年只有兩個季度盈利,所以我們虧多少億是正常的。

話音未落,啪打臉了。

特斯拉在Q3季報裡說,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都將基本為正,業務已經發展到了可以財務自足。而且,Model 3在上海的試生產已經提前開始,Model Y也將在2020年夏季提前推出,明年還會產出少量Semi電動卡車。

季報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點:得益於在上海工廠獲得的經驗,特斯拉對Model Y的量產計劃能明顯提前,而且單位生產成本將比美國目前的Model 3低50%。中國真是所有新勢力的福地啊。

威馬創始人沈暉在朋友圈感慨:特斯拉的發展證明,這個市場被驗證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懈地執行。

車聚小結

當我們在討論電動車市場時,其實是有兩個陣營。一個傳統觀點是:中外陣營。即,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三體人”,和如臨大敵的所有中國車企--傳統國企、主流民企、造車新勢力,他們構成了“地球人”。

另一個觀點是:新舊陣營。即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國際造車新勢力”率領它的中國門徒“國內造車新勢力”,裡應外合形成有別於傳統造車思維的“新勢力統一戰線”。有點像三體人到來之前的ETO組織,或到來之後的治安軍一樣。

他們對抗的是整個傳統陣營,如長城、吉利、上汽、比亞迪、大眾、豐田、通用、保時捷。

沒有對錯,贏到最後的一定是有智慧、勇氣和大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