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贾平凹文学起航的地方,我文学研究的第一站

陕西省散文学会秘书长刘宁在商洛分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刘宁|贾平凹文学起航的地方,我文学研究的第一站

尊敬的方英文副主席、陈长吟会长,以及商洛地区散文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穿越秦岭,非常高兴参加我们散文学会商洛分会的成立大会。这是陕西省散文学会的大事,更是商洛文坛的大事,为此我向商洛分会班子及其所有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刘宁|贾平凹文学起航的地方,我文学研究的第一站

回顾这些年的学术研究,我研究了一个人、一座城和一条河,这个人就是贾平凹老师,一座城是西安城,一条河是黄河。文学中的商山丹水,是我走上学术研究之路的第一站,我通过贾平凹老师文本对商洛的山川地理、自然人文、风土民情有了深入了解。2009年我因为写博士学位论文,曾经和台湾大学硕士生赖佩暄一起来到丹凤,看过船帮会馆,专门拜谒了贾平凹的家。一到会馆门前,看到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高大建筑,立刻被震撼了。在馆内看到船帮用的纤绳、铁锚,一下子感觉从文本里认识的龙驹寨鲜活起来,对商洛水文化的认识相当深刻。

刘宁|贾平凹文学起航的地方,我文学研究的第一站

时隔十年之后,穿越秦岭,我再次踏上商洛这片土地,这是贾平凹文学起航的地方,也是我文学研究的第一站,因此感觉非常亲切。商洛是一个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地域,这里走出了贾平凹、陈彦、方英文,还有许多我不熟悉的作家,上述这三位作家在当代中国文坛上都是有深远影响的大作家,以他们为首,在商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群。今天看到这么多商洛地区的作家,就是证明。

刘宁|贾平凹文学起航的地方,我文学研究的第一站

为此,我深切感受到文学,尤其是散文在商洛有一支人数众多、创作力旺盛的作家群,我感觉非常高兴。借助商洛的江山之助,秉承当代陕西作家优良文学传统,我们商洛分会的作家们一定能将商洛地区的文学发扬光大,而当商洛散文越来越繁盛,陕西文学也就越来越繁盛。对于我们这个作家群,我希望大家处理好几种关系,以此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刘宁|贾平凹文学起航的地方,我文学研究的第一站

第一,要处理好立足地域与冲出地域的关系

在文学写作中,往往会遇到写地域文化,尤其对地域作家来讲,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作家要熟悉自己脚下的土地,要了解这片土地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写出个性,写出自我,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应该冲破地域的束缚,作品才能够被外省人,乃至世界所接受。

第二,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作家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事实上,地域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的,然而光有传统是不足的,还必须用现代眼光去观照,在古老文明中发现当代新文明,这才是当代作家要做的事情。

第三,要处理好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对作家来讲,写作是以感性思维为主,但不可或缺理性思维。一般而言,搞理论,是会对感性思维有伤害,而长期进行感性思维,理性抽象思维水平会下降。作家写作需要感性,譬如要塑造形象,表现情感,但也不能缺少理性思考,没有好的理性思维,作品的立意和境界是上不去的。所以感性与理性这两种思维都要训练。当然要写好作品,需要的还很多。我希望,我们商洛分会的散文家们要脚踏实地、目光远大,在散文的园地不断耕耘,不断收获,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广阔。

刘宁:文学博士,历史地理学博士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散文学会秘书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第六届冰心散文理论奖得主,著有《当代陕西作家与秦地传统文化研究》等著作,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地理学、西安城市文化、黄河流域文化变迁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