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靈感應在本質上只是一種精神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幾乎是第一個對夢進行系統地科學研究的人,在弗洛伊德之前,人們大多把夢當做一個未知的領域,古人用解夢來占卜預言,今人將夢來說玄說幻,只有弗洛伊德對夢進行了精神分析,論證它只是

潛意識願望的曲折表達,是一種心理活動。

然而,科學要想完全取代神秘主義並不容易,因為科學不能解釋一切。而按照人們的惰性思維,凡是不能解釋的都要歸入神秘中去,並以此來作為反對科學的論據。科學對尚無法解釋的東西會保持沉默,並留待將來;迷信者便藉此抬頭,大行其道,散播矇昧的觀念,他們不知道斯賓諾莎的那句話——“無知並不是論據”。

對於科學家來說,在神秘主義的攻擊下,是否還能堅守信念,乃是一個大問題。弗洛伊德在學術生涯中也不能倖免,但他堅持了下來,並對各種詰難進行了答覆。雖然解釋得不能算盡善盡美,但他始終堅持住了自己的科學立場。

弗洛伊德:心靈感應在本質上只是一種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學說的創始人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能否“託夢”現象?

夢常被視為通靈的門戶,不少人都確信它是一種神秘現象。對此,弗洛伊德也說:

“我們雖然已對夢作過科學的研究,但也不能否認夢和神秘境界是有聯繫的。”

所謂的“神秘境界”就是不受科學規律限制的領域。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例如聲音、文字、符號等——我們才能進行溝通交流、傳遞信息。然而,在生活中卻有一種“心靈感應”現象,不受這種科學規律的限制。

弗洛伊德認為心靈感應就是指“某一事件發生於某一特定時間,卻能夠不依據任何媒介而傳入遠距離外的一個人的意識之內”。

心靈感應是否存在,只有當事人知道,而且他沒法證明自己說的究竟是實話還是謊話,人們只能將信將疑。史書說宋太祖曾“託夢”給宋高宗,叮囑他把帝位還給自己的直系後人,後來孝宗才得以繼位;文學作品中,心靈感應也以“託夢”的形式來展現,例如《紅樓夢》中,秦可卿將要離世時,便進入王熙鳳的夢裡,囑託後事;《三國演義》裡,關雲長敗走麥城被斬首後,遠在西蜀的劉備夢見他來祈求為自己報仇等等。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也會到友人關於類似情況的講述,如某甲的親人遭遇意外或死亡時,他大約在事件發生時會出現下意識的反應。這是科學所無法進行解釋的,只得訴諸於神秘。

弗洛伊德的科學釋夢理論也曾遭受“託夢”說的詰難——有一個朋友給他寫信,講述了自己一個奇特的夢。這個友人曾結過一次婚,生有一個女兒,在妻子亡故後,他又娶了第二任太太,但他不願意同這個婦女生孩子。他的女兒成年後,便遠嫁他鄉,不久就懷孕了,預產期為12月中旬。就在11月16日的夜間,這名父親做了一個夢:

他夢見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生下了雙胞胎,這讓他感到很苦惱。

夢醒後,就在18日上午,他便接到一篇電報,說自己的女兒在前一天已經生下了一對雙胞胎,時間正好與他做夢時重合。這樣問題就來了:

  •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夢是一種遂願”,然而在友人的夢卻違背了自己的願望——他並不想跟第二任妻子生孩子,這該如何解釋?
  • 友人做夢的時間正好是女兒生產的時間,而且生下的正是雙胞胎,與夢境吻合,這種心靈感應現象又該如何解釋?
弗洛伊德:心靈感應在本質上只是一種精神分析?

畢加索《夢》

弗洛伊德對夢境是否違背願望的解釋

對於這兩個難題,只能做出三個選擇:一是依據現有的科學知識,試圖做出解釋;二是放棄原有的主張,擁抱神秘;三是固執己見,對於神秘現象進行堅決的否定與迴避。弗洛伊德選擇了第一種做法。

首先,根據夢境的偽裝理論,友人一直不滿意第二任妻子,不願跟她生育。同時他很愛自己的女兒,並懷念第一任妻子。在女兒懷孕期間,友人探望她時曾觀察其孕肚的形狀,在心中推測或許會有生雙胞胎的可能,這個一散而過念頭後來沉入了腦海底,變成了潛意識。在做夢時,潛意識允許他以女兒代替妻子,形成“我的亡妻是很喜歡孩子的:她若有雙胞胎,將不知道會如何高興”的願望。

在夢境裡,這個願望通過曲折的方式來實現——把第一任妻子的角色移置給第二任妻子,把女人生育的事件賦予了夢境的主角,所以才出現第二任妻子生雙胞胎的夢。表面上是不遂願,其實仍然是遂願了的。

這樣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而第二個問題就困難得多了。因為心靈感應現象確實是目前科學所難以解釋的,但弗洛伊德仍拒絕神秘。他說:

“也許你們告訴自己說:‘有許多人終身研究科學,到了暮年,卻轉而信仰宗教,這裡就有一個例證。’我知道有若干人確實如此,然而你們可不要將我列入名單內。至少我還沒有信仰宗教,我希望自己也不輕信。”

對於心靈感應問題,弗洛伊德不是武斷地否認,而是嘗試利用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它。

弗洛伊德:心靈感應在本質上只是一種精神分析?

心靈感應其實只是一種精神分析?

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要想影響到另一個人,中間總需要一些物質媒介,正如說話和聽話以手機為媒介一樣。而當潛意識插入其中時,會給人造成一種模糊,彷彿物質媒介消失了,心理活動實現了超距作用似的。

我們都知道,心靈感應是一種極為稀少的現象,並不是常態。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這裡的“妖”就是巧合。當潛意識模糊物質媒介,並遇上巧合時,心靈感應就“出現”了。

例如那個友人的夢,他在潛意識中已經根據女兒的肚型產生過是否會生雙胞胎的念頭了。這個念頭引發了夢境,並與女兒的生育時間重合,他便以為這是一個預言性、感應性的夢。日常生活中,巧合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也都淡然處之,見怪不怪,不想廢思想去解釋。可是當巧合被意識強化後,就變成少見多怪,並被我們當做了神秘現象,一邊說它無法解釋,一邊又拒絕承認它只是巧合。假如心靈感應真的存在,為什麼友人只能感應到這件事而不是對女兒的每件大事都感應得到呢?因為那只是一個低概率的巧合而已。假如他跟女兒有十幾年沒聯繫,不知道女兒懷孕了,這個夢是不會出現的。

同樣的,假如宋高宗沒有經歷國破家亡的流離和子嗣凋敝的難題,他是不會夢見太祖的;秦可卿若沒有病重,王熙鳳也沒有經常去照顧她,託夢便不會出現;假使劉備不知道荊州危急,不擔憂關公的安全,也是不會夢到關公的。“託夢”的前提是要有潛意識存在,並且還需遇上了巧合,這樣才能造成科學難題。而我們只要利用精神分析法,便可以做出解釋來。

弗洛伊德:心靈感應在本質上只是一種精神分析?

算命、占卜也只是一種精神分析?

有過算命、占卜經歷的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算命先生預言的事情並不準確,經常沒有完全應驗,但他確實說中了某些隱秘性的東西,總不由得讓人半信半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也可以嘗試的用精神分析法來解釋。

弗洛伊德曾觀察過占卜的過程,說賣卜者一般都是分發卡片、審察筆跡和手紋,然後問卜者的過去,最後推測其未來。“問卜者對於賣卜者的話常表示滿意,賣卜者的預測即使最終錯誤,問卜者也不以為忤。”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賣卜者無論通過哪種方式來占卜,其目的都是為了分析求卜者的內心願望,對其進行精神分析,然後順著這個願望去作答。他們引導對方發現了自己的潛意識,所以博得對方的信任,引為知己。而預言的實現總是需要巧合的幫助,巧合並不常出現,所以大部分預測最終都是錯誤的,但這不影響它在問卜者心中的地位。因為對於問卜者來說,賣卜者說出他內心深處潛意識中的念頭已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有一個病人曾向弗洛伊德講了自己占卜的故事:這個病人與自己的妹妹關係曖昧,常互相訴苦,以兄妹不能結婚為憾。後來妹妹有了男朋友,哥哥雖然心裡嫉妒,但仍幫忙撮合成了婚事。妹妹結婚後,這個病人就陷入了心理枯竭中。一天,他去拜訪了一個女術士,病人想知道自己妹夫的未來,便偷偷地把他的資料給了女術士。女術士查閱占卜書籍,得出預言:“

此人將於本年七月或八月吃蟹蠔中毒而死。

結果,到了那時,事情並未應驗。但病者依然覺得女術士很神奇,因為他的妹夫確實很喜歡吃蟹蠔,在去年夏天的時候還曾中過毒,差點斃命。弗洛伊德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奧秘:這個病人在妹妹結婚後,依然沒有克服對妹夫的嫉妒和惡感心理,這種心理在壓抑的情況之下,導致了身心枯竭。女術士通過精神分析,巧妙地發現了病人的這種潛意識心理。再結合他所給的材料,推斷材料所記敘的人喜好吃蟹蠔。她發現病人的潛意識願望就是:“好食蟹蠔者必將死於蟹蠔”。在這個願望的前面加上猜測的時間後,便成了一個預言。預言的實現需要巧合,假如正好碰上了巧合,女術士便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預言家;而即使沒有碰上巧合,未能實現,她也因窺測到病人的願望,並順從其心願而預測,獲得了對方的信任與好感。

這便是弗洛伊德堅持科學,用精神分析來解釋神秘問題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