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 ,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 ,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

並且,在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都知道,明朝是繼元朝後的朝代,也是漢人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是,令筆者無語的是明朝十六帝,大半是昏君,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竟然沒有發生過一次來自內部的大規模戰爭。這讓筆者對這個王朝的創造者朱元璋產生了好奇,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朱元璋的明朝。

大元開國五十年,他的疆域最遠時到達歐洲多瑙河,筆者認為它的強大遠勝過漢唐。但是,筆者也認為,人最應害怕的不是戰爭,而是和平後滋生出的墮落。元朝雖然地域遼闊,但是,由於它缺乏治理疆域的能力,所以,隨著時間流逝,在蒙古人的第三代帶頭大哥死去後,蒙古人就開始變得意嬌志滿,但漢人卻在元的等級制度下痛苦的掙扎。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每當他們跪在蒙古貴族腳下祈求饒恕時,他們的內心卻都在想,怎麼樣才能夠打敗這些可以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元朝宰相脫脫認識到:如果要徹底征服漢人,那麼,就不能一直對漢人採取迫害政策,脫脫因此發佈了一系列可以緩解蒙漢矛盾的政策。當時黃河氾濫,兩岸百姓成為流民,但朝廷裡面卻還在糾結要不要修繕黃河大堤,這樣的統治階級在現在人看來實在可笑。

在蒙古人無盡的壓迫下,漢人無法忍受,元朝統治下的中原大地終於發生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農民起義。

朱元璋出生在農村,祖上也是八代中下貧農,他的兄長在他小時候就因為饑荒餓死,他的父親在他十歲時也因飢餓而死。在史書中,英雄自出生就與眾不同,兒時的他在和湯和等人的交往中,眾人都認他做老大。雖然兒時被眾玩伴推舉做頭領,但是,朱元璋畢竟是窮人出身,他的父母餓死後,他也只能與哥哥分離各自逃難。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之後,朱元璋為了活命只能出家皇覺寺,但是,寺廟必經無法容納眾多的僧人,於是,他被派遣出去雲遊討飯。在這個雲遊的過程中,朱元璋見到了世間百姓的困苦,這也為他以後的行政制度設定建立了基礎。回到皇覺寺後的他,因為湯和的信被別的僧人看到,他不得不加入農民起義的潮流當之中。可能由於他的長相太不一般,剛入伍後就被郭子興收為親兵。

由於,他的表現非同一般,於是,很快就被升至副帥,但他漸漸的發現郭子興的眼界過於狹小,而他卻放眼於天下,於是,他找理由離開了郭子興開始了他自己的征戰。離開郭子興後的他佔領了一個城鎮,開始了經營自己的團隊。在這座城中他邀請到李善長,從這座城開始了他自己第一次的善待百姓。安頓好自己的大本營後,他便緊接著進攻周圍的城市擴大自己地盤。

在他進攻採石磯時他收穫了常遇春,之後,他就佔領了元朝重鎮集慶。在朱元璋發展的同時,起義軍的結構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形成了東南張士誠、湖南陳友諒、南方方國珍、北方韓林兒的格局。並且,在與元朝的決戰之前,起義軍們開始了互相吞併。同是貧苦出身的兩個人為了爭奪與元庭的決戰,雙方在鄱陽湖開始了大戰。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朱元璋兵二十萬,陳友諒兵六十萬,陳的船隊如山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船隻,朱元璋的戰船全部由漁船改造。兩人的軍事實力相差如此巨大,但是,兩人團隊的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朱元璋名義上所屬於小明王,朱陳開戰之前小明王被元軍包圍,朱元璋親自帶領軍隊前去營救,因此,在朱的精神感召下他的軍隊秉承著忠義。反觀陳友諒斬恩人,陰謀殺死自己的主子,軍隊人心一直處於浮動。

戰鬥初期陳的漢軍就在洪都攻防戰中失利,六十萬人進攻八千人防守的洪都,竟然攻打百餘天而未能攻下,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陳的軍隊並不齊心。但是,陳沒有去考慮兵將為何不齊心,只知將兵敗歸咎於兵將怕死,而沒有去安頓軍心掃去軍士間浮動氣氛,這是陳敗於朱的第一步。隨後,陳友諒率軍進入鄱陽湖要與朱元璋決戰,他想利用自己戰船優勢來戰敗對手,但朱元璋也很快就發現陳友諒戰船弱點,雙方因兵將、裝備各有優劣,而在鄱陽湖中相持不下。

從陳友諒剛得勢就將徐壽輝殺死,就能看出這個人不能隱忍沒有耐性,因此,這場陳朱之戰也註定了陳的失敗。在鄱陽湖相持不下的兩人,各自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在對待俘虜上,陳友諒將俘虜全部殺掉,而朱元璋則優待俘虜。這使得朱元璋軍隊士兵寧死不願被俘,而陳友諒的士兵本來就不服陳的言行,因此,朱的戰鬥力暴增,他的優勢也逐漸佔據了上風。

最終,這場戰役以陳友諒身死南湖嘴而結束,而朱元璋則開始了他驅除韃虜爭霸天下的征途。

朱元璋自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的之初,就採取李善長“高築牆,廣納糧,緩稱王”的建議。打敗陳友諒以後,長江以南再也沒有能夠與他比肩的勢力,他很快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打敗張士誠後的他,開始直面對抗元朝的大軍。雖然,這時的元朝軍隊已經恢復了一些蒙古人原本的戰鬥力,但是,朱元璋是從無數的起義軍中湧現出來的真正梟雄,他軍隊戰鬥力已經是起義軍中頂尖的存在。

之後,朱元璋在集慶稱帝,將集慶改名為南京,但他並沒有馬上對元朝發動戰爭,而是讓手下編寫年曆,讓百姓春種秋收有所依據。年曆編寫完成後,朱元璋才下命北征,並且,讓負責北征的徐達將年曆帶到北方。也正因如此,徐達在北征中原時,所遇反抗寥寥,反而每到一地都受到百姓們的歡迎。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就這樣,連強大的蒙古人,也要攻打數十年才能攻打下的北方中原,徐達只用了不到半年就將中原收復。隨後,常遇春又將元朝大都攻下,元帝逃往上都。但是,元帝椅子還沒有坐熱,就被李文忠在半天不到的時間內攻下,元朝皇帝包括大部分貴族都成為了明軍俘虜... ...

筆者認為,元朝之所如此快的被明朝滅亡,是因為朱的軍隊經過十幾年征戰,和其他朝代的起義軍有了本質的不同。朱元璋在不斷的與其他起義軍征戰中,他對他的軍隊進行改革,士兵無戰務農、閒時練兵、戰時為兵,屯糧練兵相結合。他的方針使得他的這支軍隊不必在依靠百姓供養,並且,戰時可迅速動員,可以做預備役的士兵也是無盡的。這也是為什麼朱棣北征胡虜南平越南之時,可以在短短的三個月就能集結五六十萬大軍的原因。

筆者認為,明朝的制度與其它朝代相比,它是既繼承了前朝而又超越之。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首先,他的屯兵制度並非朱元璋所創造出來,這種屯兵制度最先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而後在三國時期又被曹操進行改革。元末起義軍中,論富有,朱元璋不及張士誠;論士兵數量、武器先進朱元璋不及陳友諒。朱元璋之所以能將其他起義軍及元軍擊敗,是因為,在屯田制度下,將不缺兵、兵不缺糧,而亂世之中糧就是百姓的性命,朱元璋再實施這樣的制度,因此,他才得以在張士誠和陳友諒兩強的夾擊下立足,並逐漸將所有的敵人消滅。

朱元璋不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同時,他也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改革者。明朝以前的朝代,不論是漢人建立起來的王朝或是少數民族建立起的政權,當權者都會設立宰相一職,用來幫助當權者管理其轄下的軍政民生事務。但是,宰相在幫助當權者管理國政的同時,它也分割了當權者的權利,這對於當權者的權利產生了威脅。如:漢代梁翼隨意干擾朝政、三國曹操控制國權、唐朝李林甫和元載、宋之賈似道等。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朱元璋執掌天下後,他為避免以後明朝會發生這種事情,廢除了歷時數個朝代的丞相百官制度,設立四個輔官,將宰相和尚書省的的權利分配到了六部,將皇帝的權利擴大達到了巔峰。之後,他又設立華蓋殿學士、武英閣學士、文淵閣學士、東閣學士、文華殿學士等,這也為之後明朝的內閣制度建立了雛形。

由於,元朝法律從建立之初法律不完善,所以,建立之初的明朝,百姓法律意識淡薄,故明朝建立初期的社會並不穩定。朱元璋為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就下令:凡是犯了罪的人,如果家中放有《大誥》的就減輕罪罰。他的方法雖然在現在人看來有些簡單輕率,但是,正是他的這種方法成了最有效推廣法律的策略,正是這種方法使得中華大地再次恢復秩序。

陳友諒、張士誠都比朱元璋厲害;那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當了皇帝?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朱元璋雖是農民出身,但是,他歷經重重磨難,從他出生到他登基為帝的這段時間,他當過農民、做過和尚、當過小兵,筆者認為:正是這些經歷讓他明白了社會的形式,百姓所需,這也正是他能夠統一中華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