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么罪?

奶瓶VS主义


答:这是一道悟空问答题,出题的是网友,我负责回答,我的回答没有题目,请看官注意了,免得又说我没有历史常识,乱起题目。

出题的网友说“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三天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没有错,《旧唐书·魏征传》里确实记载有李世民说的一段话,大意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说魏征“死后三天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这就不符合历史了——砸墓碑的事有,但不是“死后三天”干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是“死后三天”,不是“死后三天”,不是“死后三天”!

魏徵病死于贞观十六年(642),当时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亲自撰写碑文,并在碑石上书丹。

此外,还下旨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

次年二月,李世民又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的事,发生在侯君集和太子李承乾谋乱事败之后。

魏征是侯君集的同党,他在未死之前曾经极力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说二人均有宰相之材。李世民计听言从,拔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后又改任太子左庶子,侯君集则官至检校吏部尚书。哪承想,这两人无法无天,居然与太子李承乾密谋反!

退一万步说,就算魏征不是侯君集的同党,他也难辞荐人失当之责。

李世民于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后来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让李世民最终忍无可忍,做出毁碑不冷静行为的是,魏征讪君卖直!

魏征此人极有心计,这许多年来,但凡他写给皇帝的奏折都留有副本,并且在死前交给了史官褚遂良,恳求他录之国史。

魏征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明摆着:为自己博取身后好名声。

意思是说,贞观之治的得来,并不是皇帝有多了不起,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名叫魏征的能臣太厉害了。

魏征这么做,妥妥的是在压李世民抬自己。

老实说,太过分了。

李世民通过褚遂良核证了此事,一下子没控制住情绪,对已入黄土的魏征进行“推倒碑石”“磨灭碑文”的侮辱。

不过,贞观十八年初,李世民东征高丽失利,突然想起魏征劝自己不要轻易用兵的话,有些后悔,回朝后下令重加赏赐,抚慰魏征家人,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国公的爵位。并派人去祭奠魏征,将魏征的碑重新立好,也算是有始有终吧。


覃仕勇说史


魏征其实没有被鞭尸,是被推倒了墓碑但是为什么会被李世民推到墓碑?

其实魏征死后李世民还是很痛惜的。相反最开始没有推倒墓碑而是亲自给魏征写碑文。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于魏征的重视。至于推到墓碑那是之后的事情。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二 记载 魏徵去世后,“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太子举哀西华堂。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陪葬昭陵。将葬,其妻裴辞曰:"徵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徵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无涂车、刍灵。帝登苑西楼,望哭尽哀。晋王奉诏致祭。帝作文于碑,遂书之。又赐家封户九百……

由此可以看到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还是很可惜的。还给了文官中一个很高的谥号文贞。但是为什么会被推倒墓碑?这里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杜正论漏泄禁中语,以及侯君集谋反。这两个人都是魏征推荐的,可以说魏征是受到了牵连。第二个就是魏征把自己前前后后所有的谏言交给了史官起居郎褚遂良。这个可以说是想踩着李世民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但是这样有欺君的嫌疑。于是李世民发怒便推了自己给魏征写的墓碑。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魏征为何被李世民砸碑,这二位不是一直关系融洽,传为一时佳话吗?为何魏征刚死,唐太宗就翻脸了?

  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侯君集以谋反罪被论处,但凡与侯君集有关联的人都受到波及。魏征生前,曾经向唐太宗李世民推荐过侯君集,因此,唐太宗怀疑魏征早就与侯君集有关联,对魏征心生不满。

  其二,魏征将自己写给唐太宗的奏章给史官褚遂良看。

  身为大臣,本应当扬君父之善,隐君父之恶。

  像三国时期著名的谋主荀攸,一生建议无数,可是,流传于世的寥寥无几。大家都知道荀攸很厉害,却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厉害。荀攸在去世前,将所有自己写得奏章全部焚毁,将所有功劳都归于曹操。曹操得知,大为感动。

  魏征不但将自己的奏章留下来,并且拿给史官看,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要宣扬魏征本人多么厉害!自然,也就会暴露唐太宗种种不好。

  因此,唐太宗觉得魏征这个人不地道,有违两人一直的默契,故此将石碑砸掉。

  事实上,唐太宗没有做错,毕竟,他与魏征之间所谓的纳谏与进谏,更多的是一场戏。两人都是妥妥的影帝,一个借纳谏,赢得了千古仁君美名,一个借纳谏,赢得了千古直臣美名。

  清朝文豪袁枚评价魏征:才智之士,非贤臣也。...太宗有故纵魏征之心,博纳谏之名。魏征有挟制太宗之意,彰能谏之直。

  在袁枚看来,魏征性情绝非民间传说的那般耿介,人家是个百分百的聪明人。唐太宗是故意宽容魏征,魏征也是故意刁难、欺负唐太宗。大家都在演戏,还演得挺好,瞒过了大多数人。


叶之秋


以前一想到魏征,脑洞老师就想到直男这个词,因为史书里写了嘛:“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那会儿,对建设新型帝国主义社会完全没有经验,于是,数次把魏征叫卧室里,请教各种姿式的优劣。而魏征经验丰富,懂得各种模式,性子又很直,一直没有弯过。

可是,在数年前,脑洞老师看到蔡康永的一本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我突然明白过来,魏征其实跟蔡康永一样,也是弯的啊。

亲们知道,蔡康永是很会说话的一个人,你跟他聊天,无论聊什么难堪的话题,但说起来,总是那么轻松惬意,从来不会有争吵的时候。

魏征其实也是超会说话的一个人,他坚持跟李世民找碴十多年,批判过的话可以出一本砖头厚的书,可总是那么让人心悦诚服。被骂成狗了,还要点头点赞。

这两人,至少在说话艺术上,有一点相像。

比如蔡康永说:把说话好,是最划算的事。

蔡大师对口活的重要性给出了再没有更高的评价。

魏征就是这样干的,这位仁兄,打仗不会,管理也一般,经济更是外行。但人家就是口活好啊。

一开始,魏征还是一个小道士,颜值不高,学历为零,武力比豆腐还渣。

看看唐初那些牛人:房玄龄、杜如晦、李密、徐世勣,李靖等等,哪个不是特长生啊,咋一看,哪有他发挥的机会啊。可他就是口活好。

那年,魏征刚跟着瓦岗寨老大李密投靠唐朝,因为没啥门道,工作一直没安排,魏征一看,自己揽工程啊,他自我推荐到黎阳找到瓦岗寨老二徐世勣,吃了顿撸串就把徐世勣给说跪了。

玄武门闹腾之后,魏征跳槽到秦王府,又把原太子宫的人给说服了。

这就是天生的统战人才嘛。

到了后面,唐太宗说,我有二把刀,一把给最爱的房玄龄,一把给最亲的魏征。

拿着刀,魏征对“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这句话,简直不能同意再多了。

 

我们再举一个栗子,蔡康永说: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

丫的魏征就是这么干的啊。别被印象中的魏征骗了,以为魏征就是喜欢跟人抬杠,跟人说话一定要赢。

其实,情商高的人从来不抬杠,情商高的人往往是先认错的那位。

比如有一次,有人告了魏征一状,说魏征包庇亲戚。李世民很高兴,这丫的平时总挑我的毛病,可逮住他一回了,马上让主持纪律工作的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

查了一下,温彦博回来报告,说查不到。不过……

看,官场杀人刀就藏在这个但是后面。

“魏征既然是我大唐员工,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他没有避嫌,所以被人诽谤,所以也是要批评的。”

李世民很高兴,连连点头,说把这个文件发下去,让魏征反省一下。李世民还特地说:“以后,要注意点言行,再被人告就是你的问题啦。”

我被诽谤,也是我的错?

魏征大大方方承认了,我确实错了,我确实不注意言行。但是,我这是为国言行不当啊。

因为咱们当大臣的,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跟皇帝协调,要是只管自己的步调,那就没办法跟皇帝同步了啊。

哼,你牛,你检举我,你挑我刺,我先认下这个错,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打败你。

碰到指责,不如先承认错误,再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为自己辩解,这样,比直接的反驳往往更有效果。

李世民刚得意洋洋,现在一听,马上点头:我错了,老魏你说得对。

我们再举第三个栗子。

蔡康永说:不想交浅言深的话,应该避开地雷。

这不正是魏征干的事情吗?亲们通常以为魏征什么时候都敢谏,但其实,老魏也不碰雷区的。

到了晚年,李世民有点事情想拜托一下魏征:帮我照看一下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生了好几个儿子,都挺能折腾的,比如太子李承乾,经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魏征同志经常批判老板,但从来不批判老板的儿子。而且魏征也不想管太子的事情。

嫡位之争,这种事情历来就是五万伏电压的雷区,让老魏干,老魏没什么傻。况且,老魏门儿清,他跟李世民就是老板跟打工仔的关系。说交情深,那都是工作上的。论私交,其实浅得很。老魏才不会笨到去管老板家的家事。要请人管,你找你的玄武门班底去。

后面,有些大牛人管了,比如长孙无忌,比如褚遂良。

长孙无忌最后是用绳子把自己勒死的。褚遂良先是被贬到长沙,后又被贬到桂州,最后贬到了爱州,那个地方……反正已经到越南了。

还有很多口活高技能,魏征也玩得很转,比如这一条:

批评之前,永远先赞美一下,而且永远不要用第三者来打比方。

到了唐太宗的晚年,这位仁兄就开始有点放纵了。什么奢侈的事情也干起来了。这咋劝呢?要不,干脆横下一条心,说李二啊,最近我观察你跟商纣王差不多呢?你跟你UNCLE杨广一样呢。

那结局只有二个字:征,卒。

人家魏征才没那么直呢,人家是弯着说的。他说老板啊,我记得以前,您干得特别好,特别能听进去劝,什么奢华的东西也不太搞。最近就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这明明就是幼稚园老板忽悠小朋友的话嘛。

其实,在自尊面前,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孩子,你不能踩着对方的自尊,还让人家认同你。有时候,我们需要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把批评当成赞美来说。

说直话,说难成的话,说尖酸的话,这不是本事,这只是失态,按林语堂的话说,这只是破相。

但有时候,李二确实有点不省心,想赞美也找不到亮点,那咋办。

那就拐个弯说吧。

贞观十年,李世民修了一座高楼,领着魏征到楼上,说了一句话:“征,你看到了吗?”

魏征不理他。

李世民又问:“你再看,明明可以看到昭陵的”

昭陵埋着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

“哦,你说昭陵啊,那我早看到了,我还以为是献陵呢。”

献陵埋的是李世民的老爸李渊。

你老爸死了,你不去想,你老婆死了,你天天跑到楼上看?

这是魏征不多的干涉李世民的家事。

下了楼,李世民就让把楼给拆了。

你看,魏征说完之后,总要加一句:陛下怎么看呢?这就是艺术啊,亲们可以试一下!

那么,魏征这么弯,为什么还被称为直臣呢。

一开始的误会是来自这里。

玄武门结束之后,李世民找到魏征,准备开个批判大会,让魏征交待一下自己怎么站队的。

通常情况有二种,一种是死了不服,老子就是反你,咋地了,明朝的方孝儒就是这么答的,结果被团灭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服个软,认个错,表示自己眼瞎。求领导给个机会。

魏征走了第三条路,他说:太子要是按我说的去做,今天就不会仆街了。

咦,这跟第一条不是一样的嘛?

当然不同,第一,他承认了错误,他确实给太子出过主意。

第二,他没有指责李世民,说李世民谋杀兄长。

第三,他还批判了李世民的对手李建成,因为李建成不会用人嘛。言下之意,还是你李二会用人啊。

第四,他丫做自我检讨,还把自己夸了一通。

这一句话的水平,真绝了。

而且,明明这么弯,李世民还说他直:王器其直,无恨意。

魏征这么会混,那他就没犯过错。

事实证明,他还是犯过错的。他搞了一本材料,记录了他是怎么劝告李世民的,其实就是一本《魏征的说话之道》,然后拿给写皇帝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

这就不对啦,皇帝的小辫子,你抓抓就算了,还要登记在册,让皇帝的错误来表现你的说话之道。

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时,魏征已经翘辫子,但李二还是发了脾气,把魏征地下安居房的招牌墓碑给砸了。

看来,说话是一生的修为啊。

亲们,像魏征这样的人,都弯着说话了。现在的大佬们,也一个个练起了口活,毕竟,这是一个不会说段子的创业者不是一个好老板的时代。马云们都这么努力挤段子,咱也得努力啊。毕竟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就是一种干得好!


脑洞历史观


魏征死后三天被李世民鞭尸这个事是不存在的,不过李世民确实对魏征有不满,也有惩罚,这个惩罚被称为“停婚仆碑”。

贞观十七年(643)魏征病死之后,一开始李世民非常震悼伤心,辍朝五日,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同时下旨让文武百官一起出城送灵,并亲自为魏徵墓撰写碑文,生荣死哀,盛大得没话说。李世民还充满感情地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也就是把魏征比作让自己“明得失”的一面镜子,认为魏征去世使得自己少了一面镜子。

次月正好是李世民下旨将二十四功臣画像放置入凌烟阁的时间,魏征位列第三,排名非常靠前。

过不多久(并不是三天),李世民的态度就改变了,他取消了女儿衡山公主与魏征大儿子魏叔玉的婚约,这就是“停婚”,又下旨放倒了魏征墓碑(碑文就是前述李世民亲自撰写),这就是“仆碑”,两件事连起来就是所谓的“停婚仆碑”,其中隐含的意思就是既不给予与皇家联姻的荣耀,对魏征的生平也要取消正面褒奖重新评价。这已经是很重的惩罚了,不过,李世民再生气,也不至于要鞭尸魏征。

那么李世民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急剧的转弯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魏征曾经推荐过侯君集与杜正伦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特别是侯君集,魏征还建议把军队(诸卫兵马)交给他专门统辖,然而就在魏征去世的这年,侯君集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泄被处斩,李世民既怀疑魏征与侯君集是同党,也十分后怕——如果听从魏征的话把军权交给后来与太子一起谋反的侯君集,自己岂不是要步父亲李渊的后尘?

2、魏征还拿自己之前给李世民谏辞交给史官褚遂良,这无疑是准备让褚遂良写入历史之中,李世民觉得这有踩着皇帝抬高自己的嫌疑,同样也十分不满。

后来,李世民劳师远征高句丽,战况很不理想,痛心之余感叹“魏徵如果在,就不会让我有此行啊!”,于是便把魏征的家人召来,慰劳恩赐魏征的妻子儿子,用少牢祭祀他的墓,重新立墓碑,总之是重新恩礼有加。

李世民之所以消除了对魏征的误解,恢复了对魏征的好感,首先是想起魏征的劝谏都是出于忠心为自己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此外,我们分析李世民的心理,可能也还有这几点:

1、侯君集本身也是李世民自己认为有安定国家的大功并加以重用的臣僚(他排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十七位),魏征就算推荐错误但是显然并没有私心——之前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也称病推辞,李世民以商山四皓维护刘盈作为比喻,坚持要他出任此职调护太子,也就是说魏征与后来谋反的李承乾的关系是李世民坚决要求建立的——因而,魏征完全出于公心维护身为嫡长子的太子并推荐人才,并没有与李承乾、侯君集结党同谋的情况。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

2、魏征的谏诤次数众多、言辞激切、态度坚定,但是总体上来说,他还是很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的,从某种意义上,贞观期间的君明臣直是李世民与魏征共同配合一起创造的政治局面,这就是李世民说的“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的深意,在这其中,李世民虽然是接受谏诤者,但是形象同样很高大,而以魏征的智慧,他交给史官褚遂良的谏辞也不会是贬低李世民的。李世民之前得知消息的时候正好几件事赶在一起所以非常不悦,然而平静下来想通了魏征此举实际是维护提高自己形象的。

针对本问题的回答总结起来是这样的: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一度因为几个理由对他不满并给与了惩罚,但是最终还是化解了误会,又恢复了对魏征的好感与尊敬,而即使在李世民对魏征最生气的时候,他也没有真正认为魏征有罪。事实上,对于贞观之治以及李世民本人来说,魏征无疑都是有功无罪的,他与李世民一起,作为盛世的缔造者而彪炳青史、名垂竹帛。


谈古论金


要说唐太宗与魏征那可是千古君臣模范,一个虚怀若谷一个敢于谏言,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俩演的一场双赢的戏罢了。

急需挽回形象的太宗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但同时他也失去了一样宝贵的东西――良好的名声,他背负着“弑兄杀弟废父”的名声,换句话说就是执政的合法性。所以登基后唐太宗最心急的一件事就是重塑自己的形象,而他需要一个人与他唱一场双簧戏,此时没有人比曾经的敌人的心腹魏征更适合了。

一场双赢的戏

魏征帮助唐太宗的方法就是直言谏仪。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代很多皇帝面对那些忠言逆耳都表现出一种极度反感的样子,有的甚至还把敢于直谏的大臣斩首。而唐太宗面对魏征的直谏,很多时候,魏征都是直接冒犯龙颜,唐太宗也很少生气。因此,唐太宗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扬。

但实际上,唐太宗和魏征只是演了一场戏给众人看。魏征的直言,唐太宗的纳谏,都是有意为之。唐太宗知道,魏征的冒犯龙颜,是在挽回自己的名誉。而魏征也揣测到了唐太宗的心思,所以才会肆无忌惮的提意见。最终,唐太宗、魏征都收获了良好的名誉,完成了一场双赢的戏。这两位仁兄要在现代不获奥斯卡影帝那真是说不过去了。

唐太宗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他还查看了起居注,这可是开了先河,因为之前的君王是没有看过起居注的。当然他不仅仅是看看而已,顺便“指点迷津”也是意料之中,以至于玄武门之变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论。


死后难逃一劫的魏征

魏征死后李世民非常难过地对身边的人说:“魏征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现在他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可是在魏征死后不久,一切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魏征死前曾秘密推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先后犯罪,侯君集更是参与谋反被斩首,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后来,唐太宗又得知魏征曾把谏书给记录历史的褚遂良观看,更加怀疑了,心里很不高兴,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两年后,太宗征高丽无功而还,后悔出兵,顿时想起魏征,再度为其立碑。究竟这次立碑是出于真心,还是政治作秀,恐怕只有太宗自己知道了。不管怎样,此举为两人的关系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明君直臣”的形象流传千余年。


雁城流浪僧


事实上在魏征刚刚过世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还是非常心痛的。最开始没有推倒墓碑而是亲自给魏征写碑文,并且说下了那段流传千古的名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由此可见魏征在其心中的地位,当然魏征直言不讳的特点多多少少是留在李世民心中的一个梗,最终让他做出了怒砸魏征墓碑的举动,不仅如此,他还取消了魏征长子与自己女儿的婚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停婚仆碑”。造成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由此惩罚的事件主要有以下三件:

1 侯君集的谋反

侯君集作为魏征直接推荐给李世民的著名将领,曾经参与了讨平突厥和征讨高昌国的战役,凭借着自己的赫赫战功,侯君集最终官封右卫大将军。

然而由于侯君集的性格较为孤傲,加之在后期疑似参与废太子李承乾的谋反阴谋,唐太宗在本想饶侯君集一死的情况下,最终因为群臣的劝谏,而将侯君集处死。自己推荐的人最终参与谋反,确实怪不得李世民心生怨念。

2、杜正伦泄露禁中语

杜正伦也是魏征推荐给李世民的人才,官至南阳县侯。后来因为泄露禁中语,而被唐太宗贬谪。

而这件事的细节是这样的,唐太宗在嘱托杜正伦好好教育太子李承乾时曾对他说:李承乾经常会与一些游手好闲的人过于亲密,这导致他没什么好名声,你在平日里要好好劝劝他。

然而当杜正伦苦心规劝之时,李承乾却表示的漠不关心,以致最终忍无可忍的杜正伦告诉了太宗嘱托给他的话。

而后李承乾到唐太宗面前抗辩,使唐太宗知道了杜正伦泄露禁中语的问题。加之朝中一些与杜正伦不和的官员,污告其结党营私。最终杜正伦被唐太宗贬谪远方。

其实从侯、杜两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由魏征推荐给唐太宗的人才,在富有才干的同时,其性格也与魏征类似,具有刚正不阿,孤傲不与人亲近的性格,在行事风格上并不会见风使舵,这导致了其在朝中并没有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僚,反而树敌很多,遇到错误的时候,容易被众官员落井下石。

3、将进谏辞交与史官

魏征在晚年曾经将自己劝谏皇帝的奏折,暗中交给了史官褚遂良。这种行为是希望史官可以真实地记录自己对皇帝的劝诫,从而使后世知道,他是一个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的贤臣。而这一行为却令唐太宗感到不满,毕竟有一些贬低皇帝抬高自己的嫌疑。

以上的这几件事情,确实对魏征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有所影响。当然,这并不影响唐太宗和魏征这一对君臣之间流芳百世的好名声。在晚年征高丽时,李世民还曾对部下感叹,如果有魏征在,我们也不会像这般狼狈。


小小嬴政


题主是有多不了解历史啊?魏征死后三天就被李世民鞭尸?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啊!

魏征也可以说是生荣死哀,死了以后追赠一个好的谥号还不算,李世民还把自己女儿赐婚他的儿子,还亲自给他书写碑文。

仅是书写碑文,刻在碑上,然后一个揭碑仪式加上去,也要几个月,题主莫非以为这个是今天的豆腐渣工程不成?

魏征本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官居太子洗马,为李建成夺嫡立下了许多功劳。

其中征战刘黑闼反叛时,李渊本一如往常想派李世民平叛,没有想李建成竟然请战,大喜之余同意了,其实全是魏征的主意。

而且,据《唐史》记载,在魏征坚壁清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全被李建成采纳以后,刘贼匪无法可想。唐军以较小伤亡取得了大胜。

李世民夺嫡取胜,对魏征同志进行政治审查,问魏征同志:“为何挑拨我们兄弟关系,怂恿太子害我?”魏征同志悲壮地一笑:“太子要是听我的,你李世民有几颗脑袋?”说了好几个让李建成对付李世民的建议。李世民听完,头上的冷汗直流,确实如此啊!

不过出人意料,李世民还是赦免了魏征,后来甚至重用了魏征,太贱了!

李世民,长孙皇后,魏征之间故事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魏征死后,李世民痛哭,并赐婚他儿子,并亲自为他书写碑文。

几年后,又掀了他的墓碑,也是有的。

这一切和魏征生前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都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有关,好巧不巧,李世民怀疑魏征也是李承乾一党,因此命人砸了他的墓碑,鞭尸是没有的。

但是,李世民后来征高丽失败,劳民伤财,损兵折将,绝望之余,悲从中来,李世民大哭,想起了魏征“要是魏征还活着,绝对会谏阻我不让我犯这种错误!”

于是,李世民又为魏征平反,修好了墓碑,并封其子为国公!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李世民不愧为“千古一帝”!




南雷霆峰


魏征是李世民时期著名的宰相。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敢于逆龙鳞,不给皇帝留一点颜面,皇帝对他是又恨又怕,毕竟魏征说的是正确的,李世民对他很是容忍。

魏征死后,陪葬昭陵,并承诺将公主嫁其子。魏征死,李世民说,我失去一面镜子。这时有人进谗言,说魏征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奏折收集起来,准备流传后世。李世民震怒,认为魏征拿皇帝的过失,为自己沽名钓誉。下令将魏征的墓砸毁,悔婚。

同为宰相的马周与魏征的做法恰恰相反,马周进谏方式很委婉,李世民很容易接受,对于马周李世民很是喜欢。马周临死前将上奏的折子,集中起来统统烧毁,一切顾及皇帝的脸面。比较一下,谁优谁劣,谁好谁坏,一读便知吧!加关注互粉交流!





鲤波说史


首先必须更正一点,魏征没有在死后第三天被李世民鞭尸,这件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李世民虽然在魏征死后,对魏征的态度有所改观,但并没有将魏征鞭尸。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他辅佐李世民治理天下,为开创贞观盛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李世民曾称魏征为一面镜子,认为他能够指点自己的过错,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贤臣。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但就在魏征死后一个多月,李世民就下旨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的婚事。

这件事并不是说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蓄意报复,而是因为一名叫侯君集的人,牵扯进了太子谋反案,此人正是魏征举荐的官员。


唐朝律法规定,被举荐之人犯法,举荐者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李世民此时也怀疑魏征在生前可能鼓动过太子谋反,毕竟魏征曾经当过太子太师,他和太子的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李世民才下令取消了两家的婚约,之后还下旨将魏征的墓碑推倒。墓碑上的碑文曾是李世民亲手所写,李世民此时觉得魏征配不上这样的荣誉。

但李世民也只是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并不是在其死后第三天被李世民鞭尸。

后来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失败,又怀念起魏征的好处,因此说到:

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于是,李世民又下旨重新修缮魏征的坟墓。李世民对魏征还是比较认可的,鞭尸一事纯属虚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