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李白和毛主席都填过《忆秦娥》这首词,

一个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仙,

一个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主席,

千古相逢,又会演绎怎样的神奇?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忆秦娥·箫声咽》相传为李白所作。

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气象千古。

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词: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

清冷的明月啊,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

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月下箫声凄咽,当年梦断不堪回首。

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

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将境界开阔起来,

由悲而壮,仅仅一句,道出所有的感受,又不动声色,无限感慨。

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如滚滚江水东逝。

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怪不得王国维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李白的《忆秦娥》一出,顿时艳光四射,熠熠生辉了起来。

《忆秦娥》也马上变成了一个词牌名,之后依托这个词牌名,诞生了大量的佳作。

如贺铸《忆秦娥·晓朦胧》,范成大的《秦楼月·楼阴缺》,还有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等。

相比之下,唯有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独领风骚。

我们看下主席的这首词。

忆秦娥.娄山关

近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

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颜色如血。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毛主席的这首词绝对是他所有词中第一流的作品。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举行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同时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不久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负责指挥红军作战。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经娄山关北上,一反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娄山关和遵义经过激战,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重占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最大胜利。

战斗结束,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的山顶,时值夕阳西下,受任于危难之际,重返中央领导岗位的毛泽东,望着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悲壮、苍凉、凝重的但又不乏战斗豪情的词章。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李白词有种“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苍凉,

有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慨叹。

主席词则不同,

有种“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壮阔,

有种“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豪情,

又不乏“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自信!

他和李白的词都超越了一时、一地、一事的限制,不同的是李白让人顿生古往今来人世代谢的苍茫之悲;

毛主席则是充满了豪放的气势,乐观的精神,给人鼓舞,给人力量,让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

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创作《忆秦娥》这首词的时候,估计怎么也想不到他的那首凄婉哀绝的词,还有这种写法的吧?

主席就是有这种超凡的能力,能化悲凉为火树银花,能化绝望为漫天激情,化“西风残照”为“苍山如海”!

一个是前无古人,一个是后无来者,

千古相逢,世界为之惊艳!

当李白的《忆秦娥》遇见毛主席:千古相逢,谁人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