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李白《忆秦娥》前无古人,毛泽东《忆秦娥》后无来者,谁第一?

“忆秦娥”这个词牌,源于诗仙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淮月”,也就是说,李白算是“忆秦娥”的鼻祖。李白的这首词,地位之高,有人用了八个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前,这地位一直无人撼动。但是,当时序转到公元1957年1月时,八个字的评价只能有一半是对的,“前无古人”依然正确,“后无来者”已被打破,这来者就是伟人毛泽东。就在这一年,《忆秦娥 娄山关》横空出世了。

李白《忆秦娥》前无古人,毛泽东《忆秦娥》后无来者,谁第一?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李白的这首《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诗词作品最怕翻译,一翻译,韵味就丢失了许多,不再是原汁原味。但是,体验在各自的心里,不说出来又不好交流,所以笔者只能从俗,还是用这样的笨方法来跟大家一起欣赏这首传诵千古的佳作。

玉箫呜咽,如泣如诉!秦娥从梦中惊醒,窗外的天空,挂着一弦清冷的残月。在这轮清冷的残月之下,是那年复一年青翠的杨柳,现在,又该是一片葱绿了吧?在那杨柳堆烟的灞陵桥上,洒泪而别的人,如今在哪,何日归来?

李白《忆秦娥》前无古人,毛泽东《忆秦娥》后无来者,谁第一?

又到冷落凄凉的秋节了,不知多少次登上乐游原,极目远眺,通往咸阳的古道之上,车马络绎不绝,却等不来心上人的一丝音讯!西风吹起多少愁绪,也吹走了夕阳的热度,只留下丝丝清冷,汉家陵寝宫阙莽莽苍苍,透出无限凄凉!

李白这首词确实不是浪得虚名,经得起千百年的岁月打磨。开头一句“箫声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凄凉悲怆的基调就已经出来了,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意境之中。及至结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把秦娥个人的悲凉融进了历史兴衰,将秦娥的情感推向极致。真乃大手笔!

李白《忆秦娥》前无古人,毛泽东《忆秦娥》后无来者,谁第一?

不过,自负的李白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千年之后,一个胸怀天下的伟人,在战争的余暇中,随便一写,一首《忆秦娥》便横空出世,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他这首词“后无来者”的定论,不但有了来者,而且,直接就是超越的节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李白是“箫声咽”,营造悲凉氛围。伟人是“西风烈”,气势如虹。在这猎猎西风中,大雁发出声声低沉的鸣叫。清冷的月光之下,严霜遍地,天凉好个秋!

月色清冷,晨霜更冷,杂乱的马蹄声踏破这清晨的宁静,低沉的军号声响起来,苍凉悠远,在山谷间回荡,经久不息。

李白《忆秦娥》前无古人,毛泽东《忆秦娥》后无来者,谁第一?

娄山关,不是坚硬如铁不可跨越吗?而今我们从头跨越,直接把你踩在脚下。放眼望去,群山绵延,如海涛般起伏。西方的残阳,一片血红。

李白有“箫声咽”,毛泽东有“西风烈”;李白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毛泽东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可谓是平分秋色。但是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给人以振奋,将词从上片的沉郁一下子转向了激昂,上下阕产生强烈对比。而李白的“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就显得缺少了气势,平淡了许多。这就是伟人这首词胜出的所在。

李白《忆秦娥》前无古人,毛泽东《忆秦娥》后无来者,谁第一?

人,总是会遇到悲苦困顿之时,此时的人心是悲凉的,但,是从这“悲凉”走向失望走向颓唐,还是从这“悲凉”中看到希望,走向昂扬,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李白这首词带给读者的是前者,伟人毛泽东这首词带给读者的是后者。李白的词如果说输了,就输在这一点上。

这也难怪,李白的词,抒发的是秦娥的闺怨;伟人毛泽东的词,抒发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李白的词,是从秦娥这个第三人称来着笔的,而毛泽东的词,是自己亲身体验。

这两首词,都是我的最爱,但如果一定要PK一下,我认为伟人毛泽东的词比李白的词要胜一筹。不知朋友们对这两首“忆秦娥”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