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本文出自王春喜的报告文学集《心路》一书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引子

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共辉县,自古以来艺术家辈出,书画家更是层出不穷。

马龙老师,在辉县普通百姓中间一提到书法几乎人人皆知他的字写得好,耳熟能详的名子,通过口碑相传,认识不认识的都会点赞。

近年来,笔者采访的书法家不少,在采访辉县的一些书法家时,经常会有人提到马龙老师,由此可见,马龙老师在辉县书法领域可谓德高望重。据辉县书协周明新主席说,他没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马龙老师的名字。愚钝的笔者最开始也是从别人口中,以及他为学校、企业、景区题写的匾牌、书名的落款上知道辉县有这么一位叫马龙的书法家。因此,笔者心中一直有个愿望:有机会采访一下马龙老师。

2017年的几次文化活动现场,笔者和同在现场的马龙老师进行了交流,如同其他人所言,马老师真的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曾经有中央、省市媒体要采访他,都被他婉言推谢了,他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是,也没有做什么。通过几次沟通,2018年1月19日下午,笔者与马龙老师相约来到了他家,马老师出门相迎,进屋就坐,马老师斟上一杯白开水,和笔者聊了起来。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受家风熏陶苦习书画

马龙老师,字雨田,书房名曰“德馨斋”,男,汉族,一九四一年一月生于辉县赵固村。

刘禹锡的陋室铭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马龙老师取“德馨”为斋号。和其他书法名家不同,马龙老师简陋的书房,就在堂屋正间东南角支一个案台,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案台毡布墨痕印满,日日有功,不难想象。

在农村出生的孩子,耕田以养家糊口,耕作之余读诗书、习礼仪,日出日落而耕读传家。

赵固有着悠久的书画传统,早在春秋赵国时期,这里就有了书画文明的踪迹。一九五一年,赵固出土了战国时期的1470多件文物,其中一件珍宝“燕乐射猎图案刻纹铜鉴”轰动了中国考古界和学术界,表明当时辉县赵固在文化经济上的繁荣程度。明清时期,赵固出现了最原始的书画协会和书画展示形式。赵固马希爵为康熙年间官至加二级都察院左检都御史,马龙老师为嫡传脉系。共城历史上的“白陉故道”途径赵固设立驿站。到了清末民初,赵固书画出现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局面。新中国诞生后,新一代书画家把赵固书画事业推向了新的高潮,赵固,这个书画名乡自古以来,家家户户习书绘画蔚然成风。2003年赵固乡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艺术书画之乡”,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艺术书画之乡的内涵和称谓,乃马龙老师家乡祖辈民众及其现代他们这一辈人最有分量的荣誉。马龙老师也为之付出了不少心血。

马龙老师生长在赵固这样一片艺术沃土上,虽自幼家境贫寒,但是承续书香世家之家风,受身为教师的父亲从小潜移默化感染书画艺术。聪慧有心的马老师,则自幼酷爱书法,凡见得书画名家作品,必如获至宝,一遍遍临摹练习直至形神兼具。马老师毕生信奉一代宗师柳公权的观点:“人正则笔正”。其书品、人品皆被百姓赞叹。

在马老师年少时所处的特殊时代,其心智不受时局影响,遵循父亲殷殷教诲,刻苦努力,潜心专研书画艺术,为日后成为百姓爱戴的书画艺术家夯实了扎实的根基。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影响辉县书画三代人

马老师中学毕业后,有幸进入教师行列,先后在完小、高中、师范任教。身为人师,严于仪表,堂堂正正,不误人子弟,倾心授业。在学校马老师主要教授音乐课,兼授书画。一步步走来,马龙老师的书画作品和人品波及辉县境内以及新乡区域。

教书育人二十余载的马老师后告别教师队伍,进入辉县印刷厂从事广告装潢设计。但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书画艺术方面,马老师力求进取,精益求精。其砚台上镌刻的自勉语:“马耕铁砚,龙吟墨海”。足以说明马老师对书画艺术的毅力和信心。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书画艺术在民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6年辉县书法家协会成立,马老师自然成为教授书法的主力军。先后多次被邀请到赵固乡、胡桥乡、辉县市工商局、农机局、电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城内完小、赵固中心校、辉县师范、大块村、百泉农专、辉县电视台“墨缘”栏目讲授书法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辉县人对书法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越来越多。2013年7月27日,辉县市被中书协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而马龙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2016年辉县书协年终总结时,书协主席周明新就曾评价:“马龙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会员,马龙的书画影响传承了辉县三代人。”原辉县一中副校长赵志敏在1978年辉县的一次书展上风趣地赞扬马龙老师说:“你写的‘龙马精神’最好写成‘马龙精神’”!

交流中得知,临近春节,马老师正在积极排练南太行书画院的春节座谈节目,听说近80岁的马老师还演了小品,获得好评。艺术都是相通的,一位书画家不应该只会本行,更应该多才多艺。马龙老师不但教语文、教音乐,还喜欢舞蹈、军号、京剧。当然最擅长的还是能书擅画,真可谓是多面手。

马老师的作品细细品读倍感传统功力深厚,笔到之处,神韵兼备,浑然天成,不同于那种有描摹痕迹的小家之作,凸显其“技”之娴熟,“道”之老成的特点,以及“新”与“法”的升华。而就马老师的书法作品而言,诸体皆工。擅长行、隶。其行楷书起于趟孟頫的三门记,熔于祭侄稿等,作品风格或典雅端庄,或轻盈秀丽,或婉畅奔放,追求了多种表现手法。其隶书植根于张迁,宏逸于经石峪金刚经和嵩山灵庙等,风格浑朴拙重,不泛古穆之气。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德艺双馨口碑美名扬

位于辉县苏门山龙亭东下侧,有明末志士彭了凡之墓。宣统戊戍年,夏峰先生孙奇逢题碑“饿夫”。1928年冯玉祥将军率部驻军百泉,十分敬佩彭志士的抗清精神,冯将军随后题了“民族精神”四个大字,镌刻石碑立于墓前(碑石每块高1.46米,宽1.06 米,厚0.26 米,字大1米阴刻)。抗战爆发后的一天,冯玉祥将军把部队集合于墓前训话:“发扬民族精神,英勇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以激励全军将士。

文革时这四个字中的“精神”二字石刻被毁,残断碎石字迹全非。一九九二年重修百泉时,辉县棉麻公司李经理去邀请马龙老师。李经理一进门就风趣地说:“马老师,咱光有民族没有精神了啊,我是请你补写‘精神’二字的。”当时大家找遍了新乡博物馆及所有的文物资料,但都没有找到“民族精神”四个字的影迹。最后马老师认真看了冯玉祥写的“民族”二字,笔墨备上,挥笔写下了“精神”二字,围观的同志一致赞扬:补的好!补的妙!

从此“民族精神”四块碑刻又在饿夫墓前矗立起来,从字体、刀法、石材等真可谓马(马龙)冯(冯玉祥)浑然一体。仰慕者赞不绝口,传成佳话:我们是一个既有民族又有精神的大中华。

1992年有一次辉县举行书画展,作品都在市委西墙外橱窗展出,马龙老师的作品排在前面。展出过程中,马老师也到现场观看展出。

马老师来到自己的参展作品前,看到几个农民模样的人背对着他的作品在议论。其中一位说:“辉县写字的啊,就数马龙写得好了,咋不见他的字参加展览呢?”

马老师在旁边笑不作声,这时候旁边一位参观者说话了:“你认识马龙吗?”

前者说:“我当然认识了,县西的,这个人大概有80多岁吧!”,而马老师当时只有51岁,就站在旁边听着。

后者说:“你认识他的人,不认识他的字吗?你看看,你后面这幅字就是马龙写的。”

当大家都转身去看马龙老师的作品时,马老师已经离开了现场!

有一年春节前,辉县书协书法家一起到峪河镇某村为百姓义写春联,广播里说马龙也来了,百姓纷纷慕名而来,现场好不热闹。

在现场有村民闲聊:“听说马龙也来了?”

“他岁数不小了,他不会来。”

“喏,那不是桌上放他的名牌呢。”

“那是假的,骗人的…”

而马龙老师,真的就在现场正为百姓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呢。

事后一同前去的书法家惊呼:“马老师,都说你有名吧,没想到来到峪河,老百姓也都知道你!”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古稀之年仍闻鸡起舞

悉数这几十年来,冬去春来,寒来暑往,马龙老师,持之以恒,默默耕耘,如今古稀之年,他依然每天闻鸡起舞,挥毫泼墨醉心于书画!

马龙老师不肆张扬,他说“搞书画艺术,不能空浮虚名,自我张扬,自身的功底要扎实,只有这样才能拿得出门,展得出手,让老百姓喜欢,让专业大家认可,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他的学生们一个个都雀跃艺坛的时候,熟知他的朋友和崇拜者也一再对他说:“马老师,过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变了呀,酒香也怕巷子深呀,该张扬的时候,咱也得稍张扬下!”

马老师经常会说:“咱的酒没那么香,不值得张扬!”

在辉县,最为老百姓熟知的当数马老师为各个单位、厂矿企业题写的门头字号。2017年马老师把自己多年来曾经为工、矿、商、学、医、楼、堂、馆厅、庭院、园、庙、观、禅、院、山石、摩崖、碑、匾、坊、寺等的题字汇集成《马龙墨痕》,光题字就约一万多字,和之前结集的《马龙书画》成为马老师书画作品的缩影。

据了解,题字过去叫榜书(又叫署书)这种书法艺术形式从秦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匾额从国门关隘、帝都、城楼、皇家宫殿、功德、宅第到寺宇庙观、学府、馆厅、名山大川、摩崖石刻及园林景观、厂矿商号、及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匾额大都悬挂门首或高瞻仰目的位置,可谓是传世之作。最初多是请当时当地书家高手书丹,榜书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至真之大美,将书法艺术推到了境界之极致。最早是真、篆,现在发展到隶、行、草。

马老师说:“榜书题写,要根据具体的实际环境,对象,因地制宜,运用不同的书体。并不是所有的书法名家,所有的字体,所有的书写风格都适合于榜书题字,并非字大就是榜书。如古稀寺院要以端重庄严为上;名胜古迹以苍厚朴实为上;风景秀丽之处则以研美飘逸为上;名山大川,雄伟开阔之地,则以气势磅礴为上;书写对联易遒劲苍古,忌流利而不庄;题写招牌宜丰腴雄伟,雅俗共赏,忌纤细而软弱。那些姿媚取态矫揉造作,平庸粗俗,纤细软弱者,皆非榜书。同时还要考虑到牌匾的横竪、大小比例,章法布局,计划使用什么材质,什么工艺,什么背景色彩,放大后的效果等。总之,题写榜书或要纤巧,工整,优美流畅;或刚直质朴,端壮大方;或大气磅礴雄强奔放,题字既是书法艺术里又一种表现形式,又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书法的真高境界,是中国书法艺术至真之大美,要认真、慎重,功力用尽,自然是实至名归。”

天道酬勤,一份耕耘自有一份收获。这些年来,马龙老师的书画作品在社会上受到广泛承认并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当年他设计的“当阳”烟盒获中南局六省一等奖,1984年书法作品在河南省首届书法大赛中受到好评,1986年书画作品“墨虎”、“隶书条幅”由新乡市博物馆收藏,1998年美术作品 “归根”获省三等奖,1999年美术作品“高山流水”获豫北六市书画作品联展二等奖,1991年作品陈毅诗意画获省花鸟画展三等奖,1990年美术作品《墨梅》获省二等奖,1992年装饰画“国策”获省首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金杯奖。近几年,作品曾被日本、南韩、马来西亚等国际友人收藏。2017年书写的“寿”和“福”被当代中国美术家书画院收藏。

马老师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辉县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辉县市老年书法顾问,辉县电视台“墨缘”栏目顾问,辉县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后记

畅谈中,天色已晚。

马老师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和别人畅谈这么久。笔者也感觉马老师平易近人,低调、风趣幽默、远博,旷达远怀,倾心交流起来,也能侃侃而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作者感到,马龙老师之所以能在辉县百姓中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正是因为他几十年来始终深入生活,扎根辉县人民群众中,用书画艺术惠及于民的结果。

马龙,不愧是辉县一位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马龙——辉县德艺双馨的书画家

王春喜,字献文,笔名一兵,稻田书屋主人,1973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当过兵,做过记者,出过书,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签约作家。出版有《在路上蓦然回首》《心路》《稻田书屋记》《大槐树底下》等。作为70后,感觉丰富的人生经历就是一笔丰厚的人生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