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學習二胡的識譜教學及訓練

識譜教學是學習二胡的基礎課目。它包括兩個方面的技能:聽音及視唱。

聽音訓練主要在於音高與節奏的辨別與模仿。在學習二胡過程中,音的高低及音準是最重要的。特別是音的準確性與先天的聽覺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決定後天的訓練,只有經過嚴格的音準訓練之 ,才能使學生確立準確的音高、長短和強弱等概念。達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目的,二胡也就拉得又快又好。

音準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五音不全”有其一定的頑固性,要解決這個問題,訓練的時間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1、要加強七個唱名的教學,先從五聲音階開始,再引入半音關係,先進行五度音程,三度音程,再進行二度音程的訓練,特別是半音關係,要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表象認識,再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2、要加強練耳的訓練,練耳是訓練音準的手段。其方法是聽音訓練,聽音練習是由聽旋律、音程逐步過渡到聽樂句。採用的方法有模唱、聽辨和聽記。在教學實踐中,一般先給學生一些和諧的五度、三度音程,讓其聽琴模唱,在適應音高的概念基礎上,再進行八度音程的練習。

節奏是旋律的骨幹,如果節奏不準確,就會使音樂支離破碎,二胡永遠也拉不好。

節奏的訓練方法主要是教師在教學生曲譜時邊唱邊以手掌拍擊各種不同的節奏,由學生來聽辨模仿。一般以兩小節四小節為宜,節奏訓練的內容不宜太複雜,也應由簡到繁,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後,可發展到更多小節乃至全曲,內容也可不斷增加難度。三連音的節奏是較難掌握的一種,學生在視唱時易唱成前八後十六分音符或前十六後八分音符的節奏,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這兩種節奏與三連音比較區別,讓學生多聽多練以辨正誤。

視唱練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通過系統地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的視唱練習,使學生對樂譜的音高、節拍、節奏、速度和強弱具有正確的靈敏的反應。要達到這一程度,唯有不斷地勤學苦練。

在視唱練習時,開始可根據琴一起去唱,最好是鍵盤樂器,當音唱準後,不宜過多地依賴樂器,以利自我獨立鍛鍊音準的感覺和概念。練習時應注意保持氣息平穩、自然,聲音舒展流暢。應以中旨中弱的音量進行抑揚頓挫的練習。節奏的強弱對比,是反映音樂生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視唱練習的過程是訓練學生對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過程,也是對下一步拉好曲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