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金融風險源頭在高槓杆 去槓桿是長期任務

新京報訊(記者 張思源 陳鵬)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10月26日在京召開的2019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針對經濟下滑環境下,在金融結構調整、管理金融風險、未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進一步對外開放等問題上發表見解。李揚認為,應當發揮投資的關健性作用,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

在金融結構調整方面,李揚建議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具體來看,從三方面進行發力。首先,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

李扬:金融风险源头在高杠杆 去杠杆是长期任务

其次,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 把好市場入口和市場出口兩道關,加強對交易的全程監管。

再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產品,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

在管理金融風險方面,李揚指出可以從三方面發力,一是,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做好金融業綜合統計,健全及時反映風險波動的信息系統,完善信息發佈管理規則。健全信用懲戒機制。二是,做到“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結算機制,適時動態監管線上線下、國際國內的資金流向流量,將所有資金流動都置於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視野之內。三是,金融風險的源頭在高槓杆,因此,去槓桿是我們的長期任務。

此外,李楊在進一步對外開放上認為,根據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和我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改革開放措施,著力提高三方面能力: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 陳鵬 編輯 歐陽怡然 校對 郭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