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姚萇是個什麼樣的人? (單選)
0人
0%
亂世梟雄
0人
0%
奸詐小人
0人
0%
普通人
<button>投票/<button>

從東晉永和八年(352年)到昇平元年(357年),羌族姚氏接連失去兩位領袖——姚弋仲、姚襄。於是帶領羌族走向復興的重擔就落到了姚弋仲的另一個兒子——姚萇手上。

一、姚萇其人

姚萇與鮮卑慕容垂號稱前秦覆滅後的北方雙雄,前者建立後秦,後者復興大燕建立了後燕,兩位亂世驕雄踩著苻堅大帝的屍體,平分了北方。然而這兩位一時的梟雄在後世的評價上卻兩極分化,說起慕容垂,歷來讚歎其忠義無雙、文武雙全、足智多謀,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閃耀的一顆明星。而說起姚萇,更多的人則認為其是一個

反覆無常的奸詐小人。當年苻堅兵敗先去投奔慕容垂,手下都勸慕容垂趁機殺了苻堅,復興燕國,然而慕容垂認為苻堅對自己有大恩,因此不僅拒絕這一提議,還將手上的部隊全部送給苻堅,護送他回長安。

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姚襄戰死

反觀姚萇,姚萇一生精於謀略,擅長用兵,指揮作戰機智靈活,往往能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同時也非常注重收撫人心,網羅傑出人才為其效力,所以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他曾經是前秦的將軍,深得前秦皇帝苻堅的信任,但他在叛離前秦後,恩將仇報,在五將山(今陝西西安西北)殘忍殺害苻堅,還將其屍體挖出,進行鞭屍,在歷史上留下了惡名和罵名。姚萇被當時的人稱為老狐狸,正是這樣一隻老狐狸,完成了父兄都沒有完成的偉業——建國稱帝。在他的手上羌人迎來了歷史的巔峰,他的作為或許令人不齒,但他的行為處事更符合亂世之中一般人的作為,比起高大上的慕容垂,或許姚萇更接地氣。而要了解這位後秦的開國皇帝,還是讓我們回到他的早年。

二、東方不亮西方亮

姚萇是姚弋仲的二十四子,姚弋仲作為羌族領袖與之聯姻的部落眾多,相傳姚弋仲有四十二個兒子,史書不載姚萇的母親是誰,想來並不受姚弋仲寵愛,因此這樣一個排在中後段有沒受寵母親加持的兒子自然難得到父親的寵愛。

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晉書·姚萇載記》關於這位開國皇帝少年時期的記載僅僅是"少聰哲,多權略,廓落任率,不修行業,諸兄皆奇之。"只是兄長們欣賞是沒用的,作為當家人的父親要是不喜歡,一切都是白搭。唐修《晉書》的資料來源,就是南北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史料,可見姚萇後來即使當上皇帝,也沒有編排幾個父親從小喜歡的段子,要不然以《晉書》一貫的風格,有這種段子,肯定得收入,以顯示帝王從小與眾不同,由此足以證明姚萇在姚弋仲那裡確實是不得寵。

對比隔壁的慕容垂,從小父親就誇讚"能興吾家者,必是此兒"。像羌族還有鮮卑族這種部落制政權,如果得不到首領的器重,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使不出來。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對姚萇的早年,史書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我們今人也無從得知。

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姚萇在史書上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已經二十多歲了,那時他已經成為一名驍勇的戰將。雖然不得父親的寵愛,但幸運的是,姚氏第二代當主姚襄很喜歡這個弟弟,而這也是姚襄能發跡的原因。

這裡有一個小問題需要說明一下,雖然姚襄是姚萇的哥哥,但是根據《晉書》記載,昇平元年(357年)姚襄戰死,時年27歲,那麼往上推,姚襄就應該是公元331年出生的,而《晉書·姚萇載記》記載:"以太元八年(392年)死,時年六十四歲",這樣算來姚萇就是公元330年出生的了,哥哥比弟弟年齡還小,這就有矛盾了,況且姚襄是姚弋仲第五子,而姚萇是第24子,按理來說二人歲數應該相差很大。因此邱敏曾在《後秦姚氏兄弟生年獻疑》中認為,《晉書》在編寫時可能是抄錯了,將姚襄死時的37歲誤寫為了27歲,當然這並沒有過多的佐證,這裡簡單提一下。

說回姚萇,姚襄之所以看重姚萇,正是因為這個弟弟老成持重、足智多謀,因此經常與他共商大事,比起這些更令姚襄感動的是這位弟弟

忠心耿耿,姚襄當年兵敗時,姚萇將自己的戰馬獻給哥哥,助其逃命,這一來兄弟二人的羈絆又加深了一層。此後姚萇終於從哥哥嘴裡聽到了那一句慕容垂曾經得到的誇獎。

《晉書·姚萇載記》:(姚襄)旦謂將佐曰:"吾夢如此,此兒志度不恆,或能大起吾族。"

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在姚襄的支持下,姚萇越來越受重用,地位也在一天天提高,終於成為了姚氏集團的

二把手。本來是想跟著哥哥打拼的,沒想到與前秦一戰,姚襄就此戰死,姚襄死後,姚萇就被推舉成為首領,姚萇在危難之際成為領袖,而他上臺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是該繼續與前秦交戰,為兄長報仇;還是舉眾投降前秦,保存有生力量?

思來想去,老成持重的姚萇認為此時的前秦已經勢大,加上剛剛得勝、士氣大振,此時再與之交戰,無異以卵擊石,因此姚萇和謀士權翼最後率眾投降到前秦龍驤將軍苻堅麾下。

三、取信苻堅

就這樣姚萇作為一個降將還是被擊敗的降將來到前秦,按理來說是沒什麼出頭機會的了,畢竟此時的前秦人才濟濟,用誰也不會用這個降將啊。但有時候奇蹟就是這樣發生了。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前秦眾臣因為對皇帝苻生(苻生的所作所為其實有加強皇權的成分在裡面,但觸犯到貴族利益)極度不滿,因此團結在苻生的堂弟苻堅的麾下,鼓動其發動政變,最終政變成功,苻堅一方殺死苻生,苻堅登基稱

天王,成為前秦的最高統治者。

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苻生

這是前秦內部的權力轉移,他跟姚萇又有什麼關係呢。確實沒有史料證明姚萇參與了苻堅的政變。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姚襄曾經的部下薛贊權翼曾極力勸說苻堅先下手為強。

《晉書·苻生載記》:贊、翼說堅曰:"今主上昏虐,天下離心。有德者昌,無德受殃,天之道也。神器業重,不可令他人取之,願君王行湯武之事,以順天人之心。

薛贊和權翼曾經是姚襄的部下,與姚萇關係密切,因此說姚萇對苻堅的政變毫不知情是不可能的,即使姚萇不是政變集團的核心,一定也參與了政變。正是從龍有功才使得日後苻堅對其另眼相待。

苻堅繼立後,改元永興。此時,前秦的東邊是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西邊是橫跨涼州和西域的前涼,它的南方是剛剛滅掉成漢的東晉,而夾在中間的前秦疆域大致僅有關中和隴右一帶,單純以實力來說並不是很強。

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這種情況下剛剛即位的苻堅必須要發奮圖強,進行改革,增強國家實力。同時由於北方胡人部落、政權特別多,因此苻堅採取懷柔政策,重用各族將領,以期能將這些實力為己所用。作為較早投降苻堅的羌族姚萇,這時就成為苻堅對外宣傳的廣告,從而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參考資料:《晉書》、《後秦史》(俄瓊卓瑪)、《資治通鑑》

後秦史:後秦開國皇帝姚襄的初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