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者遇上新能源汽車真正的阻礙是什麼?

快發展導致低保值

雖然電動車和燃油車在本質上都可以看作是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的消費品,但跟燃油車的發展已經到達一定瓶頸所不同的是,電動車目前仍處於萌芽階段,三電技術的發展完全符合“摩爾定律”,不需要太長時間,剛誕生不久的一項技術便有可能被新技術所取代。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小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相對而言在實車宣傳、交付以及銷售網絡佈局都比較迅速的一個品牌,而旗下的小鵬G3也作為一款售價並不虛高的純電動SUV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在第一款小鵬G3上市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小鵬汽車便對小鵬G3的NEDC理論續航里程作了明顯的升級,從當初的300公里左右續航直接提升到500公里級別,而且官方指導價不升反降。

當消費者遇上新能源汽車真正的阻礙是什麼?

這也側面說明了一個事實:純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技術實際上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任何目前現有產品形式的壽命或許都不會在市場上“存活”太多時間,這就會導致產品的新舊迭代速度相當快,也進一步對純電汽車的保值率有負面的影響。試想,或許一臺兩年前20萬身價的電動車,續航能力才200km,放到今天,就算賣你2萬可能都得再三考慮,因為當今隨便一臺電動車續航能力都超過300km

還有另外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目前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單價普遍不便宜,而且有一定使用壽命。這一兩年初嘗新能源車甜頭的消費者開始陸續出現電池效率低下甚至故障的問題,回廠一問一組電池居然要賣8、9萬,佔了車價的大概2/3強,當場嚇得寶寶不知道是要修、要賣,還是乾脆把車報廢了…。因此,很多人也擔心如果買一臺二手電動車用沒兩年電池就壞,那簡直就虧大發了!

當消費者遇上新能源汽車真正的阻礙是什麼?

市場規模尚未成型

市場規模要分開兩個層面而言:

一:新能源的市場發展目前看似十分具有朝氣,在有購車指標壓力的城市與地區,新能源汽車帶著政策扶持這一塊“通關文牒”,市場確實正在不斷地壯大,但是放眼全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尚且不能跟燃油 , 車型完全持平,特別是上車牌不需要搖號且充電條件不充裕的城市,售價更貴、使用環境更嚴苛的新能源 汽車難以成為汽車剛需家庭的首要選擇。

在2018年一一項較為權威數據顯示, 截止至2018年6月份,全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99萬輛,而同期的燃油車保有量為3.19億輛,保有量的懸殊之大,也是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普遍不高的關鍵原因所在。

當消費者遇上新能源汽車真正的阻礙是什麼?

二:由於較少的產品保有量,新能源汽車的衍生市場也尚未形成體系,例如後市場的維修和新能源二手車的估價體系等等。跟燃油車現如今有相對完善的二手車估值程序和流程所不同的是,二手新能源車目前能評估的項目並不多,大部分僅限於車型年限和里程數,但實際里程數的參考只有電腦記錄,無法像燃油車那般可以根據部件損耗、發動機實際工況等等準確判斷出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因此出於風險和市場尚未成熟的考慮,二手車商基本都會壓低新能源車型的收購價格,甚至是避而遠之。

關於這一點,筆者也實地探訪了本地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二手車行,發現有新能源車車源的很少,而且基本上以PHEV插電混動式居多,究其原因在於有燃油機的插電混動會更有市場,而純電車型基本難見身影。

關注未來俱樂部FFC,更多精彩好看的車聞資訊等你來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