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非常有用,但是,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新里程碑,它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的東西的新興科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什麼賦予我們的生活意義和目的,我們如何能夠超越生存走向蓬勃發展。傳統的心理學關注的是心境障礙及其治療。相反,積極心理學則是一個探索普通人如何變得更快樂、更充實的領域。

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非常有用,但是,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但是,積極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是協同工作的,而不是替代它。已故的克里斯多佛.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是該領域的開拓者,他認為,積極心理學運動建立在三條格言的基礎上:

  • 第一條格言。生活中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 第二條格言。生活中不僅僅是缺少有問題的東西,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
  • 第三條格言。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的詮釋,而不是簡單地站在一邊或在床頭翻來覆去的混亂理論。

在積極心理學中,重點在於意義,而不僅僅是短暫的幸福和溫暖而模糊的感覺。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常常被認為是積極心理學教父,他描述了通往幸福的三種途徑:愉快的生活(好萊塢對幸福的看法),美好的生活(關注於個人優勢)和有意義的生活(旨在實現更高的目標)。

塞利格曼解釋說,要成為一個幸運的個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學。我們應該努力爭取的是亞里士多德(Eristoimonia)形而上學的概念,而不是貪圖享樂主義。研究表明,追求美好而有意義的生活,總體上預示著更高的生活滿意度。

01

積極心理學發展史

即使不經常接觸心理學的人也肯定知道,心理學領域早已風靡一時。其中一小部分已經發展成為當今成熟的科學學科,有一大部分則完全消失了變成了歷史,還有一些則成為成熟的偽科學。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心理學發展的最重要領域之一就是“積極心理學”,這是一種吸引人的,無所不包的,但又是早期的運動,它旨在恢復人性的“積極”特徵,例如幸福,美德,個人長處。和利他主義在心理學領域的應有地位。許多積極心理學的擁護者認為,心理學領域過於關注精神疾病,而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不足。

儘管“積極心理學”一詞實際上是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64年提出的,但是,直到1998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成為美國心理學會(APA)主席之後,該術語及這個領域的思想才真正獲得發展。塞利格曼將發展積極心理學作為他擔任APA主席的重點工作,此後不久,這一領域就開始騰飛。此後,一些受歡迎的作家,例如《紐約時報》前作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在推動積極心理學的廣泛吸引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非常有用,但是,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積極心理學是否會發展成一門成熟合法的科學學科,還有待觀察。毫無疑問,但是,一些積極的心理學研究已被證明是有價值的,並且該領域的一些學者,對幸福與情緒的相關性和成因進行了嚴格、創造性和重要的工作。此外,積極心理學有助於突出一個關鍵點,即大眾心理學,它已經被忽略了太久了。比如,我們大多數人都稱讚傳統心理學家,但對大眾心理學家卻很少關注到。

1973年,明尼蘇達大學臨床心理學家保羅.米爾(Paul Meehl)嘲笑了他所謂的“旋轉玻璃理論”,即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精緻,脆弱,容易破碎的生物,需要用小手套小心的治療。

從那以後,有很多有思想的心理學研究人員表明,即使面對極端的創傷,大多數人也表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例如,即使面對令人恐懼的可怕事件,如戰爭,地震或洪水,大多數遭受創傷的人(大約70%或75%)並不都會發展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所以,心理學家懷疑,更好地理解韌性以及在面對壓力源時阻礙人們發展心理病理學的因素,將被證明是積極心理學更持久,更有價值的重要證據之一。

02

積極心理學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儘管積極心理學發展很迅速,也有證據表明它的價值。但是,仍然有一批心理學家還是對積極心理學表示出擔心。比如,積極心理學對所有人過於頻繁的暗示(從客觀上來講,積極心理學的一些觀點還沒有得到論證和認可),這種千篇一律的干預措施幾乎無濟於事,因為心理學必須尊重個體差異,一刀切的干預措施很少有幫助。例如在某些情況下,用積極心理學對遭受創傷影響的患者進行危機干預,還是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心理學家朱莉·諾雷姆(Julie Norem)在防禦悲觀主義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對“積極心理學適用於所有人”的假設產生了強烈的打擊,在她的著作《消極思維的積極力量》中這一點得到了很好的論證。如果你知道,在學校裡有人讓所有人都為自己的考試而擔心而瘋狂,但是,最終他們都在所有的考試中得了A+,那麼你可能認識了一個防禦性悲觀主義者。[ 防禦性悲觀主義是一種預測消極後果並採取相應防範措施的心理策略,也是一種成功的應對策略。]

對於防禦性悲觀主義者來說,擔心即將到來的挑戰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健康的應對策略,也可以幫助他們為逆境做準備。諾雷姆已經證明,當防禦性悲觀主義者被強迫去看生活的光明面而失去悲觀主義時,他們在工作上的表現就會直線下降。對於防禦性悲觀主義者來說,積極心理肯定也有消極心理的一面。

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非常有用,但是,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03

積極心理學的侷限性

就在上個星期,另一篇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有了更多的擔憂理由(當然,也許是我自己的防禦性悲觀主義的表現?)——這篇文章是關於一些積極心理學愛好者提出的不加批判的“強調積極”的生活方式。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喬安妮·伍德(Joanne Wood)和她的兩位同事決定對積極自我陳述的影響進行系統地研究。他們的研究涉及到當前流行又最愛歡迎的自助心理方式。現在,你可以快速瀏覽一下主流的購物網站,輸入”積極心理學“,你會發現很多書籍和產品都致力於日常的肯定。比如:積極心理能獲得幸福、積極自我肯定讓身心康復、積極心理釋放你的潛意識、積極肯定21天內改變幾乎任何事情……等等。但是,伍德和她的同事們想知道,這些積極的肯定一定是有效的嗎?

事實證明,答案並不是這麼簡單。積極心理學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即積極心理學對每個人都適用!這是一個錯誤的暗示,伍德說道

。例如,對於自尊心強的人來說,重複一個積極的自我陳述(比如“我是一個可愛的人”)會讓他們感覺更好一點,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而且,那些有高度自尊的人,很少需要重複積極的自我陳述,因為他們已經喜歡上了自己。

那麼,對於一些低自尊的參與者呢?伍德和他的同事發現,低自尊的人重複一次積極的自我陳述,實際上會讓他們感覺更糟。這可能是因為這樣做突顯了”他們對自己的感受“和”他們期望對自己的感受“之間的差異。很可能,這樣的一個積極的肯定會讓他們感覺到這是在提醒他們多麼不可愛。

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非常有用,但是,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因此,儘管積極心理學對我們中的一些人確實非常有用,但我們也要明白它也有其侷限性。對一些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採取一種純粹積極的態度可能會適得其反。正如我們心理學家再次艱難地瞭解到的那樣,"任何對人性一刀切的方法,如果忽略了個體差異,必定會失敗。"

所以,如果你的防禦性悲觀主義的朋友想在週末為週一早上的面試而發愁,那就讓他去做吧——只要他不做過頭就任由他吧。

斯科特·利利恩菲爾德. ”積極心理學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嗎?“


作者: 。以上內容部分引用於國外網站,如有翻譯錯誤或侵權,請聯繫作者修改刪除。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收藏好並轉發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一起受益!

健康心理諮詢,找心理學說!心理學說:普及健康心理學,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