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先說標題中問題的答案:《詩經·江有汜》“子之歸,不我過”中,“過”是探望的意思。詳情見相關詞條,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只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一個漢字:過。這個字,因為草書楷化在現代漢語裡簡化為“過”(詳見1986年《簡化字總表》),詳細解釋如下:

過(過)。這個字有四個讀音:

(一)guò。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過,度也。從辵,咼聲。”形聲字。許慎認為本義是“度”,即過去。但有爭議。吳善述《廣義校訂》:“過本經過之過,故從辵,許訓度也。度者過去之謂,故過水曰渡,字亦作度。經典言‘過我門’、‘過其門’者,乃過之本義。”因此,過的本義是經過。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字源》中所載過的字形發展)

《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有荷蕢(kuì)而過孔氏之門者。”孔子在衛國擊奏樂磬時,有個揹著草筐經過孔子門口的人。再比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其中的過,也用“經過”的本義。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

本義之外,過字的用法還有很多,舉常用的說說,比如:

(1)渡過。《廣雅·釋詁二》:“過,渡也。”《書·禹貢》:“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向北渡過降水,到達大陸澤。唐代司空圖《詩品·自然》:“幽入空山,過水採蘋。”也用此義。

(2)過去。曹操《精列》:“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不知不覺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時間匆匆地過去,來日不多了。這是曹操的感嘆。又比如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也用這個意思。

(3)去世(用於婉詞)。曹植《贈白馬王彪》:“存者忽復過,亡歿身自衰。”黃節注:“忽復過,謂須臾亦與任城王(已死去)同一往耳。”死者已成過去,存者身體漸衰,也難久長。近現代漢語也用,比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說是劉老爺接了家報,老太太過了。”現代漢語我們也說,某某某過世了。

(4)給予;遞給。《通雅·諺原》:“予亦謂之過。辰州人謂以物予人曰過。”給予也稱為過,辰州地方人拿物給別人叫過。唐代元稹《自述》:“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裡過茶湯。”元稹寫自己參加殿試時的情景,指宮人們親手遞茶湯。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元稹像)

(5)嚥下(酒或者飯)。《齊民要術·脯臘》:“(鯉魚脯)白如珂雪,味又絕倫,過飯下酒,極是珍美也。”《水滸全傳》第十六回:“眾客人道:‘就送這幾個棗子與你們過酒。”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智取生辰綱以棗下酒)

(6)用清水或熱水淘洗食物或食具。比如《紅樓夢》第五十一回:“然後才向茶桶上取了茶碗,先用溫水過了,向暖壺中倒了半碗茶,遞給寶玉吃了。”

(7)超過。《論語·公治長》:“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由這個人喜好勇超過我,(但)過於自信就沒有東西可汲取了。

(8)過分,太甚。《荀子·修身》:“怒不過奪,喜不過予。”發怒了不過分地處罰別人,高興了不過分地獎賞別人。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江有汜)

(9)探望,拜訪。《詩經·召南·江有汜》:“子之歸,不我過。”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稱:“過,謂過我而與俱也。”新人嫁來分兩頭,你不找我讓人愁。不我過,指不來探望我。(因為娶了新婦,舊人丟一邊。)又比如《史記·魏公子列傳》:“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用的也是這個意思。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場,希望您勞駕一下車馬載我去拜訪他。

(10)至,到達。比如唐代裴迪《竹裡館》:“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裴迪《竹裡館》)

(11)過失;過錯。《廣雅·釋詁三》:“過,誤也。”《字彙·辵部》:“過,失誤也。無心之失,謂之過。”比如《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人者,以民成之。”鄭玄注稱:“過,無本意也。”就是過失殺人。

也指錯誤地。《字彙·辵部》:“過,罪愆也。有心之過,謂之惡。”比如《戰國策·秦策二》:“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於陳軫,過聽於張儀。”結果楚國的土地和軍民不但被削弱了,而且差點被滅亡,這都是由於沒有有采用陳軫的計策,錯誤地聽信了張儀的花言巧語。

(12)失掉。《國語·周語上》:“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韋昭注稱:“過,失也。”

(13)責備。《廣雅·釋詁一》:“過,責也。”《九章·惜往日》:“信讒諛之渾濁兮,盛氣志而過之。”蔣驥注:“過,督責也。”聽信讒諛的夢囈鬼話,責備我罪狀怒氣沖天。

(14)轉移。比如過戶。《水滸全傳》第二十四回:“專在縣裡管些公事,與人放刀把濫,說事過錢,排陷官吏。”也指傳染。比如李漁《巧團圓·剖私》:“他身上有樁怪疾,常要過人。”現在某些地區的方言,也說傳染病叫病會過人。

(15)度過;過活。比如《小二黑結婚》十二:“我看小芹滿不錯,能跟咱二黑過得很好。”現代漢語也說:過日子。

(16)繼入、轉入、贅入。比如《紅樓夢》第四回:“(英蓮)後又聽見三日後才過門,他又轉有憂愁之態。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英蓮就是後來的香菱)

(17)也作量詞。遍,次。《素問·玉版論要》:“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逆行一過,不復不可數。”王冰注:“過,謂遍也。”現代漢語中,也這樣用,比如,讀一遍書,也稱:讀一過書。

(二)guō。這個讀音出自《廣韻》。三個用法:(1)澗名。《詩經·大雅·公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住在皇澗兩岸邊,面向過澗。

(2)古國名,在現在山東省掖縣稍西北近海處。

(3)用作姓氏。《風俗通》有載。

(三)guo。讀輕聲,有兩個用法:(1)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完畢。比如《紅樓夢》第十五回:“賈政帶著寶玉謝過了。”現代漢語也用,比如巴金《家》五:“第二天上午十點在家吃過早飯後,他便到公司去,一直到下午四點鐘才回家。”這個用法,口語也用。喝過,吃過等等。

(2)用在動詞之後,表示過去曾經有這樣的事情。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白莽並沒有這麼高慢,他曾經到過我的寓所來。”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木刻《魯迅與文學青年》)

(四)huò。讀音出自《集韻》。兩個用法:(1)車盛膏器。也作“輠”。《集韻·果韻》:“輠,筩也,車盛膏器,或作過。”就是輪軸處部承裝潤滑油的器物。(2)通“禍”。指災禍。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隨部》:“過,假借為禍。”比如《墨子·魯問》:“故大國之攻小國也,是交相賊也,過必反於國。”所以大國攻打小國,是互相殘害,災禍必定反及於本國。

過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36課:細說“過(過)”字

(過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36,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