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王懿荣在莱阳获赠戚继光宝刀

「人物档案」王懿荣在莱阳获赠戚继光宝刀

王懿荣(1845-1900年)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藏家、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戚继光(1528-1588年),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徐寿基,江苏武进人,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任莱阳县令,光绪二十四年复任莱阳县令。

这三个人的名字能够联系在一起,缘起于一把宝刀,而莱阳,就是这把宝刀重现锋芒之地,王懿荣有诗为证:“我今持节过莱阳,下马直上徐公堂,徐侯宝刀举相赠,知余团练兼御防。千金挂树生不惜,楚弓楚得千古奇。”

作为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慷慨报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王懿荣从小就十分仰慕这位“烟台老乡”,为搜求其遗著,曾苦苦搜觅十余年,最终刊刻使其传世。王懿荣在兴办团练抗倭之时,意外地在莱阳得到了戚继光宝刀,他深信这是冥冥之中戚继光对自己的激励。

这个故事,在王常师的《海蠡阁丛谈》中描述甚详。

戚家刀扬名中国军事史

作为战功卓著的武将,戚继光自然非常重视练兵,非常重视军械尤其是军刀的质量,他在《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里专门写道,锻造军刀“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刀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

在长期的作战实践中,戚继光发现传统的中国军刀在质量上不如日本的倭刀,便开始研究并且借鉴日本刀,试图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良。

在其要求下,将中国军刀刀身加长、宽度缩小,弧度加大,并在质量上严格把关,从而锻造出名噪一时的“戚家刀”。

在戚继光的努力和影响下,中国刀的使用和在战争中的地位达到了唐以后的又一个高峰。可以说,戚家军之所以能让敌人闻风丧胆,与他们手中锋利的戚家刀不无关系。

王懿荣搜书刻书纪先贤

「人物档案」王懿荣在莱阳获赠戚继光宝刀

作为戚继光的同乡,王懿荣对戚家军鸳鸯阵大败倭寇的故事从小就耳熟能详,对戚继光更是十分敬拜。

童年时,王懿荣就读遍了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等兵书。戚继光的传世著作,除这些兵书外,还有一部《止止堂集》,王懿荣几欲读之,想探知这位一代名将的内心世界,然苦苦搜寻,却一时难觅。

清光绪五年(1879),登州府编算《登州府志》,向戚继光族人征求此书仍未求得。王懿荣听说此事后,更留心搜求此书。

又过了三四年,当时王懿荣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得以阅览翰林院藏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懿荣终于在院藏书中找到了明刻本戚继光文集《止止堂集》。

那一刻,王懿荣欣喜若狂!为了从容研读,王懿荣专门雇人把此书抄了一部。

光绪十五年(1889),王懿荣在济南拜见山东巡抚张曜,席间谈及戚继光的丰功伟绩,又谈及自己寻访到的《止止堂集》。

巧的是,当时山东书局正征求珍稀文献以刊印传世。《止止堂集》作为重要的山东文献,岂能不刊刻传世!

张曜、王懿荣一拍即合,由王懿荣提供底本,张曜责成山东书局刊刻此书。为此,王懿荣撰写了《重刻明威武毅公<止止堂集>叙》,载于此书卷端,叙述了此书的刊刻经过。

从此,此书得以传世。

在莱阳喜获戚氏宝刀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燃烧到山东半岛,王懿荣向光绪皇帝表奏在烟台兴办团练的战略意义,获批回乡办理团练,为了解当时登州府的军备情况,王懿荣用半个月的时间考察了登州府所属十多个州县,可谓呕心沥血。

在巡视莱阳县时,巧遇一位熟人:县令徐寿基,恰是王懿荣中光绪庚辰年进土时的同年。

徐寿基,字宝桂,四川人,他曾在济南古玩市场上,花费重金淘到一把戚继光所造宝刀,刀上刻“万历十年登州戚氏”两行小字。

这是一代名将戚继光用过的宝刀,当是继光任葡镇总兵时铸造的。徐寿基对这把宝刀十分珍爱,真是珍若拱璧。

在科举时代,士人们无不格外重视同年等同学关系。

徐寿基知道王懿荣敬仰戚继光,更为其抗击倭寇的实际行动所感动,于是毅然割爱,把宝刀赠送给了王懿荣。

手抚戚继光宝刀,王懿荣心潮澎湃,回想起幼时聆听戚继光的故事,想到自己花费十余年时间搜寻戚继光遗著并刊刻行世,又想到如今奉旨返乡兴办团练以抗倭寇……这桩眼前事,与戚继光当年在登州练兵抗击倭寇是何其相似!

王懿荣相信,得到宝刀,这是上苍对自己素来敬仰戚继光的回报,是以此激励自己兴办团练抗倭。

念及此,王懿荣欣喜若狂,做长歌《成武毅公宝刀歌》一首,以感谢同年徐寿基。此歌云:“昔年曾刻《南塘集》,今朝喜得戚家刀”。戚继光字南塘,《南塘集》即指山东书局所刻《止止堂集》。

在描写了宝刀的锋利之后,王懿荣叙述了喜得宝刀的经过:

我今持节过莱阳,下马直上徐公堂。

徐侯宝刀举相赠,知余团练兼御防。

千金挂树生不惜,楚弓楚得千古奇。

尽管王懿荣一番雄心壮志,苦心兴办团练,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已无心反抗。

光绪二十年(1895),满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王懿荣壮志未酬,手抚戚继光宝刀,心如刀绞,忿然写下七绝《偶感》一首:

“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

怀抱宝刀以身殉国

「人物档案」王懿荣在莱阳获赠戚继光宝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

六月,侵略者长驱直入,攻破北京,在京的官员纷纷做鸟兽散。

王懿荣身负团练职责,既不能保驾扈从,又不忍坦然看着侵略军烧杀抢掠,于是,志在必死。

王懿荣让家人把院子里的井口凿大,以便危急时跳井殉国。王懿荣先是吞了金子,然后躺在书房里。

可是过了半天,翻来覆去地仍死不了。

想到多吞鸦片药膏也能致死,他就把门人送来的鸦片膏药全部吞了进去,可是等了片刻,尽管面色惨白,苦不堪言,却仍不能死。

正在这时,几个洋鬼子冲了进来。

王懿荣见状,提起戚继光宝刀就要自刎。那几个洋人知道王懿荣的学者身份,对其大义凛然的行为颇为感动,向王懿荣举起拇指表示钦佩,然后又向王懿荣鞠了一个躬,就退出了院子。

想到国家蒙辱,王懿荣已抱定必死之心,遂怀抱宝刀愤然跳井殉国,其夫人、儿媳之后也跟着跳并而亡。

王懿荣殉国后,仆人分散外逃,匪徒趁机奔入宅院大肆抢掠,把王懿荣所藏书籍古器物劫掠一空。

让入欣慰的是,唯独这把戚继光宝刀,因随王懿荣跳井殉国而得以保存。

此刀后归中国国家博物馆存藏,堪称国宝级文物,这把见证中国两代抗倭名人生命行迹的宝刀,如今静静地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供世人瞻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