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七絕·寒衣節》

青煙日落更黃昏,路火千堆處處痕。

寄與亡魂焚幣盡,冥途冷遠念家尊。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秋祭、鬼頭日、十月朝、祭祖節、燒衣節、授衣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這一天人們在祭祀時,會把冥衣焚化給祖先,謂之送寒衣。

在我國古代民間將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寒衣節最早的記載

據《禮記•月令》記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就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

因為農曆十月是入冬的時節,天子還會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獎賞為國捐軀者的英雄......已經死去的人怎麼受賞呢?就是要為他們“送寒衣”,上行下效,慢慢便形成了習俗。

不過,有關

民間於十月初一“燒獻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出現於文人的風土記述中。

寒衣節為何在十月初一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農曆十月也正是稻穀收穫進倉之際

,因此會舉行祭祀活動,稱為秋祭。

並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十月初一還被作為新年之首,《荊楚歲時記》記載:“十月朔日,俗謂之秦歲首。”所以有了十月朝、十月節這樣的稱謂。

十月初一還被視作冬季的首日,此後天氣便會逐漸寒冷,所以這天要“始服寒服”的禮俗也是自古相傳。即使在江南地區,為了禦寒,人們會加上冬衣,同時生起爐火,古人對開爐的第一天特別地珍重,舊時上海的“爐節”即由此而來。

就這樣,古人在豐收後的十月初一,也正好是“大年初一”的日子,天氣開始變冷的時節裡,給自己生爐火、穿冬衣的同時,怕在冥間的祖先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會把冥衣焚化給祖先,這就是“送寒衣”。

寒衣節的起源故事

和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一樣,寒衣節除了“正經”的發展歷程,還有一些很“玄乎”的傳說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1)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最後哭倒長城的故事:

傳說,孟姜女丈夫被抓到北方去修萬里長城後,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一天,江南飄著雪花,朔風陣陣,孟姜女心想丈夫的衣服應該早已磨破了,哪能敵得住塞外凜冽寒風,便決心給丈夫做身寒衣親自送去。

可她萬萬沒想到,等她長途跋涉到達長城腳下,才得知丈夫早已被活活累死,屍骨埋在了萬里長城底下。她悲憤劇加,邊哭邊雙手拍打城牆,一聲巨響,長城倒下,露出了丈夫骸骨......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孟姜女的故事傳到了長城內外,父老鄉親深受感動,便將農曆十月初一(孟姜女送寒衣這一天),定為“寒衣節”,每逢此節為逝去的親人燒紙、燒寒衣以祭奠。

(2)朱元璋“授衣”之禮

“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

自古十月初一這天,天子都會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來臨。

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為了顯示順應天時,也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

寒衣節那些快被人

遺忘的古老習俗

說到寒衣節的習俗,其實寒衣節跟清明節有類似的地方

:比如會在這一天準備祭祀的物品,以示孝敬。特別之處,是在這一天對於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

1、祭祖燒紙

(1)燒紙竟是古代商人的促銷伎倆?

傳說,蔡倫造紙成功後,他的大嫂想著有利可圖,便鼓動丈夫蔡莫去學,不料蔡莫工夫還沒學到家,就張羅著開了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質量低劣,無人問津......

為了解決這一屋子廢紙,蔡倫大嫂就出了個“餿”主意:“假死扮鬼嚇人,並宣揚紙在陰間是錢財、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言論,待丈夫把廢紙一燒,自己就活了過來,證明紙錢的功能。”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夫妻這出戏騙到了眾人,大家見紙錢竟有讓人死而復生的妙用,紛紛掏錢買紙去燒。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天,蔡莫家囤積的紙張就賣光了。由於慧娘還陽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後世的人們便都在這天上墳燒紙,祭奠死者。

(2)燒寒衣有講究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燒寒衣的時間有講究:必須在寒衣節或者提前燒。相傳若在十月初一以後的時間燒,死者會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褲子。

燒寒衣的地方有講究:祭拜時,要在地上先畫個圈,將五色紙、冥幣、寒衣等置於圈內,點火焚燒。注意不要把自己圈進來,西北角留個口,方便逝去的親人來拿錢拿衣服。

有的人家,還會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燒寒衣的時候也有講究:燒寒衣時一般會念一下某某來給你送錢了,而且凡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等物,都必須燒乾淨,只有這樣亡人才能使用。

在燒紙錢的時候,如果用棍子之類的拔起壓在下面燒不到的紙錢,注意這根棍子用完之後不要帶回家。

另外,寒衣節隨處可見的“圈”不要踩,以示對逝者的尊重。

其實從清朝開始,燒寒衣就有了簡化的趨勢,從燒固定樣式的寒衣到燒冥幣,逐漸模糊了寒衣節的節俗特色,使寒衣節逐漸變成了一般的“鬼節”,現如今的祭祀方式還是更推崇如今的文明祭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火災事故。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2、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

十月一,燒寒衣,寄託著對故人的懷念。同時,北方到了這一天後,會一天比一天冷。所以,人們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

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古代婦女們會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上。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

試穿一下棉衣,圖個吉利。人們也會把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時至今日,“寒衣節”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不過,希望大家通過這篇文章,瞭解到“寒衣節”是一個很獨特、“很溫暖”的鬼節~

知文化 | 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日 中國三大“鬼節”之寒衣節

科普文往期回顧

點擊下面鏈接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