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打罵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佔了幾條……

比打罵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佔了幾條……

上週末和二寶去公園玩,看見有一個男孩,在一旁低著頭哭泣、手抓著自己的衣角不說話,而孩子的媽媽在一旁一直指著孩子說:

“哭什麼哭,你還有臉哭?

“多大的人了,還尿褲子?

“你都不害羞,我都替你羞!

看到這裡,蜜絲懂大概瞭解了,孩子出來玩尿褲子了。

看到這兒,蜜絲懂想起了最近和朋友在交流過程中,聊到了的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

朋友說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可即便是這樣他都能接受,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父親的一次“冷暴力”。

朋友初中時一次考試失利,即便考砸了也還算優秀,可是一向對他要求嚴格的父親怎麼都接受不了,整個寒假沒對他說一句話。

要是撞見他出門玩,父親嘴上不說什麼,卻會輕蔑地看他一眼。

碰上親戚問成績,父親每次都會甩出一句:“你問他有沒有臉說。”

朋友嘆著氣說:“我當時寧願他狠狠打我一頓,也不要以那樣的方式折磨我。”

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傷害,這就是冷暴力。

毫無疑問,蜜絲懂在公園看到的小男孩和朋友都受到了父母的冷暴力。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法國作家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將冷暴力稱為“隱而不現卻真實存在的暴力”。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不再打罵孩子,這是一種好現象,但是卻有一部分家長將打罵轉移為隔離、反思、輕視、冷淡。

這種冷暴力正在深深的傷害孩子。

最關鍵的問題是,冷暴力會破壞孩子建立起來的愛和安全感,對父母的愛產生質疑,進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

這幾種最常見的冷暴力方式,有發生過在你身上麼?一起來看看。

生孩子的氣,不理孩子

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淘氣,犯錯後,爸爸媽媽怒氣未消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選擇故意拒絕應答孩子,以示懲罰。

父母這樣對待孩子,孩子可能意識不到爸爸媽媽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無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是由於父母的冷漠行為產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 家長正確做法:

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的對孩子說,因為你剛才的錯誤,我很生氣,需要自己冷靜一會,希望你也想一下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道歉獲得我的原諒,在獲得我的原諒之前,我需要自己待一會。

當孩子呼喚你的時候,不回應孩子

孩子喊父母的時候,父母們常常不秒回應。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因為工作忙、心裡有事情需要考慮、或僅僅是因為沒想那麼多,沒在意。但這就是冷暴力哦!

心理研究早就表明了:孩子對父母提出要求,需要父母在7秒之內做出回應,如果父母不回應,或回應的時間超過了7秒,孩子都會有挫敗感。

偶爾一次還罷了,這樣次數多了,孩子會覺得,原來對父母來說,自己並不重要呢。覺得自己沒得到愛,有挫敗感,日後心理健康,和人交往都會很受影響。

母換位思考,如果你有一件非常想和別人分享的事,別人沒有及時回應,我們是不是也有挫敗感呢。這就是你對孩子的冷暴力。經常忽視孩子,會讓他覺得,自己對媽媽來說,並不重要,會有挫敗感,日後和人交往都會很受影響。

◆ 家長正確做法:

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孩子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這樣回應:

“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 爸爸/媽媽有點手頭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嗎?”

能與孩子互動並積極回應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更積極,更聰明,學習能力更強。

因為孩子渴望得到關注是有學習慾望的表現,下次孩子叫自己的時候,一定要“秒回”!

心不在焉只顧玩手機

朋友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好不容易開始說話,到了六歲還口吃,朋友就送孩子去兒科醫院檢查了。

“醫生,我家孩子說話不好,是不是智商有問題啊?”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一系列檢查做下來,智商測試也做了,醫生說沒問題。

再問孩子是不是老人在帶,有的老人不愛陪孩子說話,可能會影響孩子語言發育。

小夫妻倆搖頭說沒有啊,然後是沉默,沉默的時候,媽媽有時候看看爸爸。

最後是孩子爸爸開口了:“醫生,孩子主要是我在帶。我帶孩子的時候,總是玩手機,也不怎麼和孩子說話,是不是也有影響啊?”

“是啊,當然有影響。”醫生說。

“你帶孩子,孩子玩自己的,你玩自己的,看起來是陪著孩子,這其實不是,孩子每次抬頭看你,你都在玩手機,孩子感覺不到你對他的關心和愛,因為你對手機,明顯比對孩子關注啊。

“這就是對孩子的冷暴力,效果比不陪孩子還糟糕呢,當然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智力發育和心理健康呢。

那些回到家,孩子在你們旁邊玩,而你們只知道玩手機的父母們你們知道嗎?這就是你們對孩子的第一個冷暴力。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會處於這種狀態,看著電視或低頭看著手機,看起來在陪伴孩子,實際上是心不在焉的應付孩子。

孩子會模仿這種心猿意馬的做事方式,導致專注力下降,並且會模仿這種與人相處的行為模式,從而形成不良的社交習慣,長大後會用這種模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 家長正確做法:

要麼不陪孩子,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質量的,全身心的陪伴。

如果確實暫時不能陪伴孩子,那麼就告訴孩子現在有點事情,稍後來陪他獲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犯錯後道歉,父母直接拒絕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父母怒氣沒有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還想繼續懲罰孩子的做法。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孩子就是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完美才是不正常的。而且孩子能夠認識錯誤,並且能夠做到道歉,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自尊心很強。

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給出積極響應,孩子對於自己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做法產生質疑,影響以後類似問題的處理,或者導致孩子過於沉浸在自責和內疚情緒中不能自拔,影響身心健康。

◆ 家長正確做法: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及時給出正面的響應,告訴孩子犯錯就改是很好的行為,能夠用勇於對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和道歉是非常棒的,對孩子做出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只回應孩子,卻不理解孩子的情緒

家長常常對孩子說“我知道了”,而不是去細心地聽孩子敘述整個事情的經過,這樣的表現,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就是不理解自己。

◆ 家長正確做法:

“是的,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們一起想想怎樣解決才好。

等你說完其實孩子已經感覺好多了。

如果家長只是幫寶寶解決問題,而不注意及時地回應寶寶的情緒,雖然也幫助到了孩子,但也是一種欠缺,並不是最高質量的回應,也是冷暴力的一種哦。

身為父母,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家庭冷暴力對每位家庭成員都是一種傷害。不論是夫妻間的冷暴力,還是和家長和孩子之間鬧彆扭過程中的冷暴力,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會因此變得對周圍的環境非常敏感,對家裡的氛圍異常警覺。

長期下去,孩子會變得敏感、冷漠、不自信,甚至將來潛移默化的用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家人。

比打骂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冷暴力!看看你占了几条……

我的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小時候被媽媽冷暴力的經歷。她描述道,“怎麼說呢,被父母冷暴力,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一把很鈍的刀在你身上不停地劃,不停地劃,不會流血,但是痛感卻很真實。”

她小學五年級的暑假,她媽媽讓她上輔導班,她表示不願意上輔導班之後,她媽媽基本上一個暑假沒理她。那個暑假她基本上沒開口說過話,很痛苦。她最後屈服了,寫了封信給她媽媽,說她知道錯了,她願意去上輔導班。而她這輩子都忘不了,她媽媽看到那封懺悔信時臉上得意的神情,成為她一輩子心頭的羞辱。

請爸爸媽媽們,改變自己日常中的冷暴力行為,陽光、積極、正面、專注地陪伴和引導孩子,讓每個孩子擁有更健康和快樂的童年。

#各位小仙女,你們有沒有對孩子使用過這些冷暴力呢?#下方評論區告訴蜜絲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