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岛素30年,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皮肤与健康人一样,这是我的经验

1988年9月13日,我由于多饮、多食、消瘦无力,被河北省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1型糖尿病,至此糖尿病成了我终身不离不弃的亲密"伴侣”。

我刚得病初期血糖高达331mg/dl(18.4mmol/L),尿糖4个+号,医生和我讲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不足,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

我当时就反对说:"我这么年轻,打针何年何月是个头啊?而且每天要打3针,不行,不行,我吃药行吧?”

医生看我这么强硬,最后说:"要不先吃降糖灵,优降糖每天3次,每次1片,配合饮食控制,先看看行不行。”就这样我开始了走上了降糖之路。

每天吃着降糖药,饮食只能吃绿豆面做的面条,或是用黄豆面、玉米面、白面混合在一起蒸的窝窝头,蔬菜可以多吃点,每天1个鸡蛋,2两肉加上适量豆制品,这就是我全天的食物。好可怜啊!

这样坚持了2个多月,结果呢?血糖不降反升,任凭我怎么吃药、控制饮食,血糖"岿然不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去住院接受胰岛素治疗。

打胰岛素30年,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皮肤与健康人一样,这是我的经验

2、胰岛素给了我"生”的希望

我住院接收胰岛素治疗时,用的是国产动物胰岛素。用的当天中午就出现了低血糖,我当时对低血糖的感受就是4个字:"非常难受”。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后,我就出院了。

出院后每天注射3针胰岛素,并且还得烧尿糖,查看尿液变化,3天2头要煮针头与针管进行消毒。

一直到1999年6月,由于我严重腹泻、双下肢无力、疲惫不堪、意识不清,家人将我送进了医院,查血糖23.8mml/L,尿糖4个+号,酮体4个+号,消酮症、降血糖、卧床休息成了我当时住院的全部。

从这开始我每天打4针胰岛素,3针动物胰岛素+1针诺和灵N,住院8天我深感生命的脆弱,是医生将我从生与死的边缘拉了回来,这次住院我结识了医院的康胜群主任,这为我今后血糖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打胰岛素30年,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皮肤与健康人一样,这是我的经验

3、用好胰岛素,发挥理想的降糖作用

几次住院及抢救使我深知糖尿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我开始参加河北省第三医院组织的大型公益讲座,聆听专家的讲解,并参加稳糖社区组织的糖尿病专题学习,最近几年网上和微信都有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我百看不厌,每天都在关注新的内容。

我学会了知识,也长了见识,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传播知识。我开始主动配合了解我病情的医生看病就诊,到现在我是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穿插使用,家中胰岛素泵,诺和笔3、诺和笔4全有。

到如今我用胰岛素已经有30个年头了,得病初期用的是动物胰岛素,每天要注射3次,那时候要三天两头煮针头进行消毒,由于知识的缺乏,我打针的部位就选择在两肢上臂,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到了夏天,太阳一晒皮肤很难受。

现在我用上了各种胰岛素笔,方便、快捷、安全、卫生。

注射前,我都要先把针盒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酒精棉棒摆好,核对好后,把手清洗干净准备注射胰岛素。

打胰岛素30年,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皮肤与健康人一样,这是我的经验

然后把诺和笔拿出,换上针头,排出空气,看到笔尖上有药物流出再选择要打的单位刻度,然后进行皮肤消毒,待酒精完全干后,我捏起皮肤采用45度角进针,注射完后多停留一会大约数数50下,后把针轻轻的拔出一点点再数数20下(一般是数10下——编者注),完后快速拔针,这样打针药水不会在拔针时带出。

用棉棒稍微压住针眼片刻,卸掉针头盖好笔帽,把针盒放在阴凉的地方。废弃的针头,我会把它弄弯曲后不能再使用,再放到针头收纳瓶中,集满后一同丢弃。

我每天要注射4次胰岛素,我把3针诺和锐基本上都注射在肚脐周围,晚上19:15长秀林注射在臀部或者是上臂及大腿外侧。我的爱人在武警部队原是一军医,我不好注射的部位都是他帮助我注射。

如果晚上注射长秀林(14个单位)药物多,打针时中间我会停顿一下然后再推针。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样打针药物不会流出,药物吸收的还好,皮肤没有硬结,可以说我的皮肤和正常人的皮肤是一样的。

现在我在主管医生的建议下用上了德谷胰岛素,它的药效能够维持在42小时,使我的血糖更加平稳了,而且还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将会伴随我终生,我想我应该与它真诚相伴,管理它、善待它,它给我的回报也很大,给了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出或晚出并发症,让我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