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3-6岁如何培养孩子性格和责任感

李玫瑾教授:3-6岁如何培养孩子性格和责任感



3-6岁也是性格啊,这个性格是重点,那什么是性格?我们知道,这是后天的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建立的关键期,

人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有第一次,比如说我要要一个东西,必须是父母来满足,那么怎么去要,

当一个孩子以哭闹的方式,父母给了满足,那这是一种性格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你能够说话了,你要说出来,说的时候我要告诉你,我为什么能够满足,为什么不能满足,

那么这个三岁上下说不行,以及我们做一系列的性格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要学会分享,就家庭的分享,包括食物,也包括家务,

你要告诉孩子,我上班很累,然后我现在回来,我想歇一会儿,你呢?

能不能帮我把拖鞋拿过来啊,然后再不行的话呢,我躺下,你给我倒杯水过来,

这个呢是首先要让他觉得,就是你也是弱的。你也需要照顾,我认为这个责任感是属于孩子要承担的,

就是他不担,就没有责任感,这个责任是属于,说的形象点,就是肩膀上有重量了,

这就叫责任了你没重量哪儿有责任,所以你不给他派活儿,他怎么能有责任感。

写在后面:

今天的内容,不由得想起之前的《正面管教》那本书里提到的一个概念(说道《正面管教》很惭愧,最近工作忙时间紧,断更了,抽时间还得继续写下去):

孩子不被重视,不被赋予责任和担当的时候,容易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没有价值,就容易迷失自己,逐渐放逐。。。

相反,当人,当孩子被重视,被赋予责任的时候,反倒是更有自信,更有力量了,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是不是如此?

当被别人信任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更驱使你取信于人;当被别人肯定你工作很出色的时候,你更像拼命做好工作,保证你在众人心中的“优秀”形象!

这种隐性的道理,却总是容易被大家忽视,而经常看到的家长的做法是:让孩子小时候少受点苦,长大之后该如何如何,太小的时候就多吃点,多玩玩,就好啊,他还是个孩子~

尤其是老人,这种观念尤甚,这也是为啥不提倡老人带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操作”,很容易把娃培养成宠溺的“定时炸弹”。

孩子不应该凌驾于家人之上,宠溺的家长都是把孩子看的太重,以娃为先,没有了自我。没有自我的付出,是不会得到尊重的,成人的道理如是,放在孩子身上也同样受用。

相反,在娃小的时候,培养他以你为先,以父母为先,为家人多做些事情,这娃长大一定错不了。亲身体会!

李玫瑾教授:3-6岁如何培养孩子性格和责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