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話證明自己看過並看懂了《易經》?

鳶尾洲國學志


相信看過《易經》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看懂的估計很少。班門弄斧,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主要從變化的思想方面來說一下自己的理解。

《周易》作為儒家的經典,六經之首,其中蘊涵著豐富哲學智慧和人文思想,變革、變化的思想便是其一。

易,有三層含義:簡易、變易和不易。簡易,簡單的陰陽符號,組合成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分別代表萬物類象,八卦又組合成六十四卦,包含了世界萬物的變化,用以解釋自然、人類和社會各項現象,處理各種關係。可謂是大道至簡。變易,陰陽變化無窮才孕育了大千世界。“物不可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終否,故受之以同人;物不可終遁,故受之以大壯。”等等。六十四卦循環往復,變動不居。告訴我們要抱陽守陰,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也不要因挫折而萎靡不振,事物是變化的、發展的。不易,事物變動的這一性質和規律是不變的。

“爻”中變的思想。爻是八卦的基本符號,分別為陰爻(--)和陽爻(—),代表事物的兩個方面。陰爻又分為老陰和少陰,陽爻分為老陽和少陽,代表變化的程度。陰陽是相互包含的,並不存在純陰和純陽,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區分只是含量的多少、作用的主導與被動。陰陽是相互轉變的,相互鬥爭的,哪一方勝利,就表現出哪一方面的性質多一些。

“卦”中變的思想。六根爻組成一個八卦符號,從下向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代表天地人。卦代表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初爻為事物的初始階段、起步階段,初露端倪,要厚積薄發,蓄勢而發,不可冒進;二、三、四代表中間階段,通過相互制約和鬥爭,不斷成長壯大或不斷走向弱小,要因時而進、因勢利導,抓住有利時機,利用有利的條件;五爻是鼎盛時期,事物已經發展到極端,九五至尊,飛龍在天。要注重德行,避免德不配位;上爻是變化時期,處在這個階段要小心謹慎,物極必反,事物要開始有所變化。一個卦是這樣,六十四卦也是不斷變化更替的。乾坤易之門,排在卦序之首。其後是屯(zhun)卦,是事物的萌芽狀態。六十三卦是“既濟”卦,有已經結束,目的已達的意思。但並沒有止步不前,六十四卦為“未濟”,事業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又開始了新的輪迴,但又不是簡單的重複,可以理解為曲折中前進螺旋式上升。

起“卦”解“卦”中變的思想。通過揲草、金錢和數字的起卦方法得到一個八卦符號作為本卦,代表預測事項的目前狀況。取二三四爻和三四五爻,再組成一個八卦符號作為互卦,代表預測事項發展的中間過程。根據變爻,又得到一個八卦符號作為變卦,代表預測事項發展的結果。本卦、互卦、變卦組成了周易預測的基本元素,缺一不可。通過八卦代表的物象和五行生剋等理論,根據事件的現狀來預測該事件的發展過程以及最終結果,同時根據變化對如何趨利避害給出建議,體現出人定勝天的思想,是對宿命論有力的打擊。其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我們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不到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灤河小馬


提問說要用一句話證明自己看懂了《易經》,太愚實在是做不到。要回答是否懂《易經》這個問題,需要用事實加以證明才行。用事實說話而非誇誇其談,太愚就免不了要大言不慚自吹自擂一番,——自兩漢以來,太愚之外,再沒有任何人讀懂過《易經》,不相信的,就往下看。

1,要讀懂《易經》,必須得知道什麼叫做“象”

《易經》(《周易》)都是“象”的結果。過去,人們不知道何為周易,以致於誤判三畫卦或六畫卦以為象,大謬也。

1)三畫卦和六畫卦雖然也能夠“象”(抽象或表象),但其手段是極其有限的。舉例。

三畫艮卦和三畫坤卦發生相蕩,其簡象為:

▅▅▅

▅ ▅

▅ ▅ 

▅ ▅ 

▅ ▅ 

▅ ▅

這是一個陽爻之下覆蓋著五個陰爻的重卦,習易的人都知道,這個重卦叫做山地剝卦。如太愚前文所說,這個卦之所以稱為剝卦,是因為它的上爻象表皮,五個陰爻象血肉。表皮者,可剝除也,是以為剝。這是用六畫卦以象之的結果。

又例如,三畫艮卦和三畫震卦發生相蕩,其簡象為:

▅▅▅ 

▅ ▅ 

▅ ▅

▅ ▅

▅ ▅

▅▅▅

這個六畫卦叫做山雷頤。之所以把它稱為頤卦,就與這個六畫簡象有關:這個重卦,上、下各有一個陽爻,就好像是人的上牙床和下牙床(或好像是上嘴唇和下嘴唇),中間有四個陰爻,就好像是嘴裡的牙齒,是以為頤(頤者,腮幫子也)。嘴巴的主要作用是吃飯,由此,頤又引申為吃飯,諸如大塊朵頤。

上述二例,均是通過六畫卦的簡象給重卦賦予卦名,由此獲得卦義,這說明六畫卦可以象之。

但六畫卦的表象手段十分有限,若僅僅依靠其簡象,則不能全部給64個重卦賦予卦義。例如,三畫離卦與三畫乾卦發生重疊,其簡象為:

▅▅▅

▅ ▅ 

▅▅▅

▅▅▅

▅▅▅

▅▅▅

這個重卦稱為火天大有。若三畫乾卦與三畫離卦發生重疊,其簡象為:

▅▅▅

▅▅▅ 

▅▅▅ 

▅▅▅

▅ ▅ 

▅▅▅

這個重卦卻稱為天火同人。為何二者的卦名不同?顯然,僅依靠這兩個重卦的簡象,不能對這個問題作出合理的解釋。

所以,六畫卦(或三畫卦)僅僅是“象”的一角,周易之“象”若僅限於此,則《易經》無解(甚至,中國的文字也無解)。比如說,若只依據山地剝卦的簡象,那麼,該卦的《卦辭》《爻辭》《象辭》《彖辭》均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山雷頤卦的情況也是如此,其他各重卦的情況也是如此。

既然《易經》(《周易》)各重卦的《卦辭》《爻辭》《象辭》《彖辭》都是“象”的結果,而六畫卦又不能涵蓋象的概念,那麼,到底什麼叫做象?

2)如太愚多次所說,周易之象,除了六畫卦(和三畫卦)之外,主要是指天盤旋轉一週,其天盤八卦和地盤八卦所構成的八個圖像——基本卦象,以及由具有連續關係的基本卦象所構成的連山象。八個基本卦象分別如下: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和連續關係的基本卦象所構成的圖像,稱為連山象。例如,圖8、圖l、圖2、圖3是相鄰和連續關係的基本卦象,就稱為圖8-圖1-圖2-圖3連山象。

以上這些內容在太愚的前文中多有論述,如今再次論及,目的是要使其深入人心,同時順便拆那些“先天八卦”論者的舞臺。

2,周易之“象”如何去表象和抽象

基本卦象和連山象具有豐富的表象能力,古人用它們來抽象概念和解釋一切。《周易》之中的《卦辭》《爻辭》《象辭》《彖辭》都是古人用這些卦象抽象出來的概念和演繹出來的文字的堆砌。一句話,解釋《周易》之中的概念,唯一的辦法是依靠周易模型演繹所產生的卦象。

例如,《山地剝卦·卦辭》說,“剝,不利有攸往”,其一,是指圖4的天盤不用旋轉(攸往),其地盤艮卦和天盤坤卦就相蕩成為山地剝卦;其二,圖4的地盤艮卦和天盤坤卦蕩成山地剝卦之後,其天盤若作旋轉(攸往),那麼,就好像是把山地剝卦中表象皮膚的那個上爻剝除,是為不利。

又例如,圖6的地盤坎卦和天盤兌卦發生相蕩而成為水澤節卦,為什麼把這個重卦稱為節卦呢?這當然是周易模型抽象出來的概念——象的結果。





各位請看,若沒有周易模型(的基本卦象及其所組成的連山象),單單依靠水澤節的簡象(從略),根本就無法解釋何以把坎兌相蕩稱為節。

古人用周易來解析概念,涉及方方面面。例如,雷火豐卦二爻雲,“豐其蔀,日中見鬥。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其中的“蔀”“鬥”,都是曆法概念。過去,由於周易模型失傳,人們對於周易與曆法的關係不明就裡,因而在解釋此爻時,對蔀的概念的理解出現錯誤,導致解釋偏離了卦義和爻義。







3,用卦象表象和抽象概念,結果是導致象形文字的產生

古人用周易模型來表象和抽象概念,必然想到要用符號來表示這些概念,最終的結果是導致象形漢文字的發明。

1)把八卦的對應概念演繹成字根文字,然後把這些不同的字根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組合,演繹成繁複的漢文字。上述已通過所舉諸例,對一部分文字作了演繹,下文也將介紹部分文字的演繹,故這部分內容在此不作詳細介紹。

2)在此要著重談談如何通過八卦的概念和卦象(的變化)來給文字賦予字義。

第一,以構成文字的字根的對應卦的基本概念給文字賦予字義。有多種表現形式,通過舉例來說明。

例一,美字,從大羊。《段注》雲,“羊大則肥美。”魚大就不肥美了?豬大更肥美呢!

兌為羊,乾為大(“大哉乾元”),故乾卦與兌卦進行概念組合,演繹出美字。

問題是,何以用乾為大、兌為羊以組成美字來表美的概念?

兌卦是最小之卦,兌卦是女性,所以,美字從“羊”,表小女孩;從大,表小女孩長大了。所以,長大了的女子,美也。

依然要問,為什麼從羊而非其他?羊諧陽,兌為金,乾為金,金之色為白,“一白遮九醜”,皮膚白晰的女子,美也。美字從羊從大,又隱白天,可見也,亦即美是視覺效果。簡言之,以皮膚白晰的女性之美表美的概念,且美是視覺的效果。

例二,詳字,從言從羊。兌為言,兌為羊,所以,這是用兌卦的兩個概念進行組合演繹成字。何以為詳?兌為金其色為白,兌卦是八卦之最小者。所以,用語言(文字)把最細微的東西說明白(清楚),是以為詳。

例三,褫字,從衣從廠從虎,許慎訓曰,“褫,奪衣也。”事實上,廠字是乙字的反寫,乙是乾卦的天干,所以,廠字指乾卦,在文字中可表示王法、法律。從衣,一是衣者可剝(奪)也,二是衣者柔軟也;以廠和虎組成虒字,錶王法具有不可阻擋的威力。所以,用強大的法律去剝奪,而被剝奪方無以抵抗,是為褫(所以,褫就不單單是奪衣這麼簡單了)。

例四,哀字,從衣從口,許慎訓曰,“哀,閔也。”什麼是“閔也”?《段注》雲,“閔,吊者在門也。”離開周易去訓詁,胡說八道是免不了的:難道在門外而吊就不是吊了?

哀字從衣,表衣服;從口,“兌為口”,又兌為金其色為白,所以,哀字表穿著白色的衣服,喪服是也;穿喪服必哭,哭必用口,故哀字從口。簡言之,穿著白色的喪服而痛哭謂之哀。

例五,杞字,從木從己。巽為木,離卦的天干為己,故用巽卦和離卦進行概念組合,演繹出杞字。但是,杞字從己的目的是什麼?離為火,其色為赤,而杞子之色為紅,故杞字從己,目的是表其色。

第二,以八卦的基本概念和這些概念在文字中的地位來給文字賦予字義。

例一,仁字,從亻從二,“天人合一”,故用乾卦表象人(亻);兌卦之數為二,所以,“仁”字實際是乾卦的概念與兌卦的概念進行組合演繹出來的文字。兌卦是八卦之中的小者,乾卦是八卦之中的大者王者,仁字把亻(王,大者)置於小者(二數)的前面,象大者在前為小者排除困難,是以為仁。此其一。仁字又表大者(亻)與小者(二數)平等,乃大者之仁。

例二,義字,乃羊(兌卦)在上,我(乾)在下。本來,我(乾)為君為上,兌(羊)為最小之卦乃下者,如今,以羊在上我在下以為義,乃是上者(我,乾)禮讓下者(兌,羊),是以為義。

第三,八卦的地位與字根組合,給文字賦予(多重)含義。例如,安字,乃是女在宀之下,故桂馥《交證》引《六書故》:“家室之內,女所安也。”純屬強詞奪理!難道男人就不得安於家室之內了嗎?

女者卑也下也,下者地也;宀者家也宅也。故安字表家宅置於地上,安置是也,此其一;其二,女為離卦,離卦在周易模型之中,處於頂部,乃最高位,天之位也。所以,家得天佑,乃安。

第四,天盤旋轉使本來居於後位之卦往前行進從而給文字賦予字義。例如,犯字,篆文寫為

,從犬從已(犯字右偏旁用篆文寫不出,在此用已字代替),其中,篆文“已”字表天盤乾卦變動與地盤乾卦的組合。那麼,何以為犯?圖1變為圖2,使本來居於後位的天盤乾卦向地盤艮卦(犬)之位行進,象進犯;這個圖變過程,又使天盤艮卦變動(為圖2)居於地盤乾卦的對宮,象艮卦(犬)進犯乾卦;再變為圖3,天盤乾卦進犯到艮卦之位,是為犯。

第五,通過卦位的變動和八卦在演繹象中的位置給文字賦予字義。例如,服字,篆文寫為

,從(舟)從(卩)從(又)。許慎訓曰,“服,用也。車右騑,所以舟旋。”《段注》:“馬部曰:‘騑,驂也,旁馬也。’古者夾轅曰服馬,其旁曰騑馬,此析言之。許意謂渾言皆得名服馬也。”太愚對這些大家真的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既析言之,又渾言之,真是“服”了!

以演繹象來說,天盤乾卦從圖1變為圖2再變為圖3演繹出

字(具體分解演繹從略),以天盤乾卦為(卩),地盤乾卦為(又),由此演繹出(服)字。

以字的結構來說,從舟,以舟的飄忽不定以喻人性不服(以卦位變動來表象);從卩,信符(官印)是也。以卩字加又,表手持官印。官印代表王法,故服字表手持官印,使不服者(舟)服也。

以演繹象來說,從圖1變為圖2再變為圖3的過程,天盤乾卦在卦圖的底部變動,表示服貼,是為服。

第六,用構字的某個特定卦的字根的對應概念給文字賦予字義。例如,童字,篆文寫為


,從

,從裡。這個文字可用多個不同之卦(象)來構字。用圖2來演繹:其一,離為日,乾為|,兌為二,則圖2的乾-兌與地盤離卦進行組合是為裡;天盤艮卦的天干為辛,再用弧線把這些卦連起來,故

;又以地盤艮卦為辛,再用弧線把地盤艮卦和上述已演繹出裡字之卦連起來,故

。其二,用圖2的坤卦與有關卦來構字:離為日,坤為土,故圖2的坤離相蕩是為裡;地盤艮卦為辛,用弧線把坤離相蕩和地盤艮卦連起來,故

;又,地盤坤、離相鄰,二者可以構成裡字,再與天盤艮卦(辛)進行組合,然後用弧線把這些卦連起來,故

字之中的字給這個文字賦予字義:辛是艮卦的天干,艮卦者,兒童也。

用艮卦相同的對應概念“辛”字與多個不同的卦的對應概念來組合演繹出多個相同的“童”字,由此給這個文字賦予讀音。

圖3亦可演繹多個童字,不詳述。

讀者諸君,看到了吧,若撇開八卦的基本概念去解字,往往是出力不討好,甚至會鬧笑話。

漢文字浩瀚如煙,而通過周易(八卦的概念)給文字賦予字義的方法和手段很繁複,古文字的書寫又涉及太多的手寫字符,況且本文是回答如何證明自己讀懂《易經》的問題,太愚認為上面這些表述都是一些非常具體的、沒有歧義的論述,已基本能夠證明太愚是懂《易經》的,故這篇短文就不全面介紹周易賦予文字字義的情況了。

本文的內容足以說明,唯有真正弄懂《周易》,才能探究到中國文化的根底,那些如雷灌耳的國學家們不可不察。

上述這些文字,足以粉碎漢文字的發明與周易無關的所謂既成定論——自然,那些個持此“定論”的袞袞諸公,個個都是位高權重者,現如今,要推翻此“定論”,只得太愚一人鼓與呼,所幸者已見大山之石微震。


太愚


“三易”,乃是《易經》的精髓,即是說: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的根本規律就是:變易;簡易;不易。





地球未來還是圓的


首先,我覺得《易經》這本書任何人都可以“看過”,但要說真正“看懂”,恐怕是要終其一生的事,更何況,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未必能“看懂”《易經》。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證明自己看過並“看懂”了《易經》,我覺得可以借用荀子的一句話:“善為易者不佔”,這句話出自《荀子·大略》,大概意思是說潛心研究《易經》的人不會熱衷於占卜。

其實在荀子之前,孔子已說過類似的話:“不佔而已矣”,出自於《論語·子路》,意思是對於那些沒有恆心的人,用不著去占卜就已經知道了。

說“善為易者不佔”,並非是說《易經》不能用來占卜,實際上“占卜”或者“預測”是《易經》的一個重要功能,但是,《易經》的價值和意義絕不是僅僅體現在“占卜”上,它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學著作,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

如果能夠理解“善為易者不佔”這句話,那麼我覺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自己看過並“看懂”了《易經》。


至善如水


用一句話可以證明我看過易經,但不代表我讀懂了這本書,易經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沒有它不能夠囊括的,“一陰一陽為之道”這句話可以代表我看過。至於悟出了多少,需要好多的詞語才能夠講清楚,而且還是博採眾家,文言文的晦澀讓我讀起來味同嚼蠟,可被某些翻譯成的白話又讓我痴迷,,,,




貔貅落寶


《易經》通篇就說了四個字,自作自受。

對於每一爻每一掛的說辭都是你要這樣做會如何何,你要是不這樣做又會如何如何。

就這麼簡單。

風水其實就是一個擺設藝,就是我們看著順眼不順眼,礙事不礙事。

算命更是胡扯,我們做的事我們比誰都清楚,倒黴催的才上掛攤呢?’

好好的修為自己,努力工作,積德向善,一切交給自然。

易經中有一卦,卦名"謙",其卦辭是:"謙:亨,君子有終。"

該卦,艮下坤上,名地山謙。艮為山,坤為地,山本應立於地之上,然而卻屈居於地之下,對於人來說,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者有謙,而不逾越,就是君子的善終。

顯示所有大圖

這句卦辭告訴我們:謙虛必然就能亨通。社交中,你只要有一種謙恭的態度,什麼事都好辦。因為謙裡面懷有一種對他人的尊敬,當然這裡的君子是與小人相比的,"有終"就是始終如一,只有始終如一的謙讓,才能謙亨,才會亨通。相反,有時候謙虛,有時候又不謙虛,會使人覺得反常,使人難以相信,這樣的謙虛,可能是為了某種目的,說明這個謙與他是若即若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守不住,因為沒有德來涵養,謙讓不也是一種德嗎?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唯有謙卦是六爻皆吉的一卦。如果我們在做事之前,卜得此卦,那麼我要恭喜你,你做什麼事都是吉祥順利的。

為人,我們要具備謙卦之德。古往今來,大德之人,必有謙德。困為謙卑,所以平易近人;因為謙和,所以受人愛戴;困為謙讓,所以有好人緣;人心繫於人緣,得人心者,猶如魚得水,處處有人幫,處處逢貴人,事事終得善終。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此話之意即是說明較大的幸運,都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

《易經》被儒家尊為,六經之道,被道家奉為,三玄之冠。《易經》有看過,然而真正能夠參得透,理得清這本書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易經》給人的定位,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等。《易經》的廣度和深度,都為世間罕見,影響之廣。

《易經》流傳千年,難免有各種各樣甚至互相矛盾的解讀。孔子就曾對其進行過解釋,之後,成為一部儒家經典,參透著儒家,仁義禮義信,的思想內容。

《易經》易看不易懂,數千年來,中國許多文人學士都將《易經》作為一部值得日日時時研讀的經典,研究並遵從其中的道理。孔子說,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唐代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相,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更不足以言知醫,宋人葉採也曾說,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可見《易經》對後世的吸引和影響。

《易經》很多人都愛看,但不一定懂,就像我,哈哈!!🐴🌺🌺



柴志er


我讀過易經,有些東西能看懂,有些東西看不懂。說易經包羅萬象我不這樣認為,世界上沒有一部書能夠解釋一切。

中國的某些人就喜歡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說的高深莫測,以此證明自己的博學,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忽悠人的。

易者,變易之道,交易之道。豈是一部書全能解釋清楚的?即使你專門研究易經也只能說似懂非懂,如果說自己全懂了,那絕對是騙人。





泰山124453211


最簡單的占卜,就是拋硬幣,兩個結果。

用八卦占卜,3爻×8=24個結果。比拋硬幣複雜點,但還不夠,用疊卦,八八六十四卦,

6爻×64=384種結果,這下滿意了吧,選擇夠多了吧。

拿一幅撲克牌,制定一套吉凶規則,然後搞點儀式感,用撲克牌也能占卜。

易經本來就是占卜,預測吉凶的,一開始好玩,玩多了就有有準的和不準的,皇家也在玩,這廣告很響,說不定真能預測準,不然呢,皇室怎麼會玩呢……

聰明的人看到了,你們老用這個來測吉凶,而平時又不多做好事,於是把“養德”等思想注入到易經中,叫為易作翼《易傳》,沒想到文學功底好,寫得還真不錯,而且大家也樂意從《易傳》中學習,好玩有趣。

事物總是在發展演變。


退出江湖


《周易》乾卦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前一句話是說,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奮進向上,從不鬆懈,永不停息。它告訴我們,即使顛沛流離,也要不屈不撓,頑強拼搏。

這後一句是說,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作為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這使我們感悟到:一時的不如意,不遂願不代表可以心灰意冷,可以止步不前。英雄無用武之地,誠然是那些不思追求,無能拼搏的懶漢懦夫的藉口。

哲人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其道理同樣表明,一個人的成功決不會是偶然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當然,滿足於現狀,甘願於平庸。沉醉於享樂,成功也只能是虛幻之景罷了。

因此,在我們的人生處於爬坡階段,拼力前行卻發現自己還難以突出重圍,頻頻失意的時候,緊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就能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很可能,奮力一搏,僅離我們一步之遙的成功就會攬入懷中。堅持那麼一點點,所想之物就會容載其中。





老孫遁世無悶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謂之易,變易是現像,不易是法則。

憑心而論我認為用一句來概括看過且看懂這一部哲學著作,是不可能的。當然我本人更不敢妄言看懂。

易經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位聖人集禮創作。是中華文化、中華上下幾千年學術思想的濫觴,對我國思想的形成影響源遠流長。易,博大精深,潔靜清微,彌綸萬有,變化多端。是哲學,是科學,是理學,是數學。

如果追尋易學的變易現像,我認為很容易沉惑其中,窮其一生未嘗有所得。所以關鍵是體悟其中的不易,變易之中的規則。佛家說:世事無常,成住壞空。可是也說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不空的因果就該是其中的那一點不易。

“把握本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覺得這才是先賢這部鉅著要告訴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