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臉!”5歲女兒對媽媽“出口成髒”,媽媽的做法令人稱讚

都說“童言無忌”,意思是有時候小孩子會說一些不那麼恰當的話,但是他們並沒有惡意,所以大人一般都不會放在心上。真的是這樣嗎?那麼小孩子為什麼會說那些罵人的話呢?

其實,小孩子小時候都有模仿心理,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學大人說話,但是由於他們不會分辨好壞全部吸收,就有可能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你不要臉!”5歲女兒對媽媽“出口成髒”,媽媽的做法令人稱讚

最近陳詩可憂愁了,因為她發現 5歲的女兒好像變成了一個小小“學人精”。比如昨天孩子他爸翹著“二郎腿”在沙發上玩手機,女兒就在一旁學著爸爸的動作,生硬地翹著一隻腿,那模樣怪好笑的。

本來陳詩也只是笑笑就過了,但是到了晚上給女兒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女兒笑嘻嘻地對她說:“媽媽,你不要臉!”陳詩聽到女兒這句話,腦袋都懵了,女兒為什麼會對她“罵狠話”呢?

“你不要臉!”5歲女兒對媽媽“出口成髒”,媽媽的做法令人稱讚

陳詩深深吸了一口氣,柔聲問女兒:“你從哪裡學來這樣的話?”女兒眨了眨眼睛說:“我聽見隔壁的阿姨對隔壁的奶奶這樣說的,媽媽,是什麼意思呀?”

看女兒只是覺得好玩 就學了這句話,但是並不理解是什麼意思。陳詩稍微放鬆了口氣,用緩和的語氣對她說:“這是一句不禮貌的話,如果你對別人說這句話,會傷害到別人的,剛剛媽媽的心裡就受傷了,所以,你以後不能說這樣的話。”女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你不要臉!”5歲女兒對媽媽“出口成髒”,媽媽的做法令人稱讚

於是,陳詩打算用這3種方法引導孩子,不讓她養成“出口成髒”的不良行為。

①多看書,用知識浸潤孩子的心靈。

首先挑選一些意義豐富的繪本對孩子進行心靈啟迪;其次挑選一些童話故事給孩子,儘量避免含有“暴力”情節,如大灰狼吃小紅帽等故事並不推薦;最重要的是教孩子誦讀經典,如《弟子規》,讓孩子從這些經典中學會道德仁義。

“你不要臉!”5歲女兒對媽媽“出口成髒”,媽媽的做法令人稱讚

②父母以身作則,修養孩子的品德。

孩子就像父母的鏡子,從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的言行舉止,也就是說父母如果道德品行優良,那孩子自然也是如此。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以身作則,以好習慣培育孩子的好習慣。

比如父母愛看書,那麼孩子也會跟著父母一起愛看書;父母對老人孝順,那麼將來孩子也會對父母孝順;父母待人及物有禮貌,孩子也會常常把“謝謝”掛在嘴邊。

“你不要臉!”5歲女兒對媽媽“出口成髒”,媽媽的做法令人稱讚

③父母採用恰當方式糾正孩子的言行。

因為孩子小時候喜歡模仿別人的話語或行為,父母要注意,當孩子說出不好的話語和做出不好的行為時,一定要跟她說明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有什麼後果。

父母要採用恰當的方式去糾正孩子的言行。倘若父母只是粗暴地制止孩子,卻不說明緣由,這樣反而激起“白熊效應”,也就是你越告訴孩子不要做,他就偏偏要做。

“你不要臉!”5歲女兒對媽媽“出口成髒”,媽媽的做法令人稱讚

​你的孩子喜歡模仿別人嗎?當孩子有不好的言行,你會如何引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