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鞍山岫岩皮影长这样!快来看看吧

岫岩皮影俗称"驴皮影",明清时传入岫岩,是深受民众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走出国门的鞍山岫岩皮影长这样!快来看看吧

皮影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与满族文化的不断融合、演变,在岫岩境内逐渐形成了南、北、中3派,分别以哨子河的赵连信、韭菜沟的方延栋、石灰窑子的赵德怀为班头,风格各异。

走出国门的鞍山岫岩皮影长这样!快来看看吧

1953年和1955年,县内皮影艺人参加全省影戏调演,先后获优秀表演奖。1979年黄花甸乡和偏岭乡艺人于高伟、汪福文,将原23.3公分高的小影人,改制为40公分高的大影人,雕刻美观大方,色彩清新,使皮影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创作革新又产生了一次突破。1984年全县有皮影10余箱,从影艺人60余名。

走出国门的鞍山岫岩皮影长这样!快来看看吧

近年来,岫岩皮影多次参赛获奖,曾两次获得辽宁省皮影调演一等奖,并走出国门,参加美国伊利诺斯州皮影影人展出,深受好评。岫岩皮影著名艺人石灰窑子乡孙崇林、黄花甸乡吕正业等仍活跃在表演舞台上,为丰富满乡民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做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