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指數近5年年均提高26.1

在日前舉辦的2019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園區轉型與發展”平行論壇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發佈了《中關村指數2019》。數據顯示,到2018年,中關村指數達218.4,比2017年提升17.5,近5年來年均提高26.1,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具體來看,2018年,中關村指數達218.4,比2017年提升17.5。其中,雙創生態指數高速增長,達到了422.2,位居第一;創新引領指數增長強勁,達223.2;開放協同指數和高質量發展指數快速增長,分別為173.7、155.9;宜居宜業指數平穩增長117.1。

進入新時代,中關村踏上新徵程。中關村努力在深化改革和開放合作上有新作為,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有新作為,成效顯著。

一是強化創新引領,原始創新策劃地作用凸顯。中關村形成了智力資源集聚,創新投入密集的發展格局。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及中關村有20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佔全國六成以上。科技部公佈的25家國家優秀類企業重點實驗室中,近四成集中在中關村。中關村不斷夯實創新根基,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2018年PCT專利申請4596件,同比增長25.8%,佔北京七成以上。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湧現出了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如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納米發電機,成功研製了“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千乘一號”衛星、高鐵列控技術等。

二是優化雙創生態,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中關村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彙集雙創人才,頂尖資本,雙創服務機構等創新要素。雙創人才高度匯聚。2018年,中關村136人入選高被引科學家,佔全國近三成;高層次人才佔全國的1/5。投資持續活躍。中關村企業2018年獲得的股權投資案例和金額分別佔全國1/4、1/3。中關村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2018年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3649.2億元,佔全國1/5;企業研發的燕房線全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巴士投入使用。2018年,12家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推動高校與在京技術合作2000項。在中關村,每天有90家科技企業誕生。

三是產業高度集聚,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2018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5.9萬億元,佔全國高新區1/6;實現增加值8330.6億元,佔北京市1/4,對北京市的經濟貢獻率,由2013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40%。中關村以科技創新引領科技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六大領域總收入佔比達到七成以上。中關村示範區形成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一批優勢產業,引領全國發展。目前,中關村擁有全國1/4的人工智能企業。2018年全球AI企業百強中,入選的中國企業有6家,5家來自中關村。中關村培育全國近半數工業互聯網企業,形成覆蓋網絡平臺安全的產業生態。

四是推進開放創新,協同發展格局加快形成。中關村在引進來方面持續發力,推動中關村國際青年創業平臺、中關村巴黎大區產業創新中心等國際性平臺落地。另一方面,企業國際拓展能力不斷提升,2018年企業在境外設立的研發中心或者分支機構達到880家,近5年增加了300多家;上市企業有1/5的收入來自海外。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研發的智能物流系統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用。中關村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擔當主力軍。近5年,中關村每年都有近六成的技術交易輻射到外省市。截至2018年,中關村企業累計在天津與河北設立的分公司、子公司超過7000家。中關村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打造高水平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

五是深化體制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北京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深入優化營商環境。2019年全球生活質量調查顯示,北京在我國的大陸城市排名第二。中關村加速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企業創新創業的潛能。2018年,中關村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通關便利化改革,為創新創業保駕護航。中關村有30多項試點政策推向全國。

據悉,為客觀全面評價中關村的發展,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連續12年開展中關村指數的研究,通過指數形勢反映了中關村的新動態、新特點、新趨勢。中關村指數指標體系設置了創新引領、雙創生態、高質量發展、開放協同、宜居宜業5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中關村指數以2013年為基期,基期數為100。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