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做手機是因為小米的崛起?“羅輯思維”再陷爭議

10月24日,得到APP的“羅輯思維”上線了一期名為“‘腰部企業’的風險何在?”的語音。在這條語音中,羅振宇對聽眾表述:梁寧(號稱為中關村第一才女)說華為是2014年進入手機市場的。原因是:小米的崛起讓華為看到了國產手機的前景和華為為了在未來信息生態中佔個位置。

華為做手機是因為小米的崛起?“羅輯思維”再陷爭議

這個觀點瞬間就在網上炸開了鍋,很多人都不相信華為是2014年才進入手機市場的。因此不管是羅振宇還是梁寧,都被很多網友指責為是信口開河。那麼華為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做手機的呢?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華為進入手機市場要明顯早於2014年。像是華為P系列的第一代產品P1是於2012年發佈,華為mate第一代是於2013年發佈。這兩個如今華為的當家旗艦系列的誕生日期都要早於2014年,連榮耀品牌的推出也要早於2014年,可想而知,這一期羅輯思維的論據錯的有多麼離譜。

華為做手機是因為小米的崛起?“羅輯思維”再陷爭議

而且華為成立手機部門更是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曾經的“中華酷聯”更是代表了一代國產手機的發展歷史。

值得注意的是,羅輯思維對於小米這家手機公司的推崇由來已久。在已經舉辦的數屆羅輯思維跨年演講中,小米和雷軍就曾多次被羅振宇提及,而且雙方也有共同舉辦發佈會(第二代小米MAX)的合作歷史。

華為做手機是因為小米的崛起?“羅輯思維”再陷爭議

之所以羅輯思維會採用一個錯誤的論據,可能就是源自於他們本身對小米和其商業模式的情感偏向。希望羅輯思維能借助這個事件重新審視一下自身在引用論據時的嚴謹性,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因為付費的知識更要對得起用戶。

但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華為手機後來的發展中,有很多商業舉措還是借鑑了小米的發展經驗。比如說線上營銷的方式、線上品牌商城的建立、生態佈局等等。正是廠商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啟發,才讓如今的國內手機市場誕生了眾多的優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