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兵器全集|专门配属骑兵部队的德国75毫米16 nA和18型野炮

二战兵器全集|专门配属骑兵部队的德国75毫米16 nA和18型野炮

19世纪末,当德国陆军开始列装新一代制式野炮时采用了77毫米口径,1896开始生产77毫米的C/96火炮,1916年开始生产改进的7.7-cm FK 16火炮。

1918年后德国对武器装备进行深层次研讨,其中一个结论是应当采用75毫米作为制式野炮口径。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军保留了大批老式FK 16系列火炮。德军将该型火炮进行现代化升级,炮管更换为75毫米口径,这就是后来的7.5-cm FK 16 nA火炮,nA后缀在德文中意为“新型火炮”。

二战兵器全集|专门配属骑兵部队的德国75毫米16 nA和18型野炮

更换新炮管的工作始于1934年,该批火炮均为马拉火炮,配属德军骑兵,德军骑兵部队一直保留到1945年,不过那时FK 16 nA火炮已经过时,不仅重且缺乏机动力,完全不能与骑兵相匹配。许多火炮已淘汰到训练部队或二线部队,不过二战结束时仍有许多在使用,其中一门颇负传奇色彩并因此而留名史册,该火炮部署于大西洋壁垒诺曼底附近,在诺曼底战役爆发当天阻挡了当面盟军装甲部队的挺进,在被盟军摧毁前至少击毁了10辆盟军坦克。

还在FK 16 nA火炮更换新炮管时,仍不断传来对新型骑兵用火炮的呼声,1930年到1931年间克虏伯和莱茵金属都在研发此类火炮,克虏伯的方案被选中,但直到1938年才服役,新型号即是7.5-cm leFK 18型野炮,这是一型现代化的火炮,分离式大架,大角度射界(十分有利于反坦克战),适用广泛的弹药,甚至可发射空心装药弹头的反坦克炮弹。本来认为该型火炮十分成功,但测试后发现射程稍小,炮架结构复杂,难于生产,因此产量不大,其后重点又转移到105毫米口径上。不过该型火炮的生产并未中断,主要用于外销换取外汇和提高政治影响力,其中不少销售到南美洲各国,到今天巴西仍在使用少量的7.5-cm leFK 18火炮。

参数

型号:FKlGnA

口径:75毫米

身管长度:2.70米

重量:行军状态2415公斤,作战状态1524公斤

射角:-9度~44度

射界:4度

炮口初速:662米/秒

射程:12.875公里

弹重:5.83公斤

参数

型号:leFK 18

口径:75毫米

身管长度:1.94米

重量:行军状态1324公斤,作战状态1120公斤

射角:-5度~45度

射界:30度

炮口初速:485米/秒

射程:9.425公里

弹重:5.83公斤


《二战兵器全集》系列如需分门别类系统查询,可关注同账户名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