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国经常入侵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为何很少听说向波斯扩张?

丁盼望


沙俄侵略成性,在欧洲站稳脚跟之后,对南方的扩张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它的南方主要是2个国家——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

沙俄跟奥斯曼的死磕,还是有点名气的,最要的战争就打满10次。最终奥斯曼被打出血,沙俄赢得黑海的出海口,还越过高加索山脉。事情还没结束,一战爆发双方又开打……

回到本题,沙俄跟波斯的关系如何呢?1个字“打”,早在彼得大帝的18世纪,沙俄就派兵夺取波斯在里海西岸、南岸的土地。后来,波斯诞生强悍的君王“纳迪尔沙”,跟沙俄签订《占贾协议》(1732年),沙皇被迫吐出吞下的战果。

进入19世纪初,沙俄的屁股又坐不住了,再次派兵攻打波斯,1804年,征服位于格鲁吉亚东南部的占贾汗国。

占贾汗国的汗王出自卡扎尔部落,跟波斯君王一样,有着强烈的亲波斯情节。时任波斯君王“法特赫·阿里”,手里握着1支精锐善战之旅,很快就出兵占贾汗国,并赶跑沙俄人。

没几年,沙俄就不行了,因为1812年拿破仑东征!好机会来了,奥斯曼、波斯这对冤家握手言和,准备给沙俄1个趁火打劫。沙俄全力对付拿破仑,自然在高加索地区的防御弱爆,没几下就被波斯人攻打进来。

沙皇亚历山大一看形势不妙,赶紧派出使者约奥斯曼人谈谈,以归还部分高加索领土为条件,换取奥斯曼人退出战场。

既然奥斯曼人安静了,那么沙皇就调出原本对峙的军队,集中到东边来对付波斯人。波斯人也不怕,反正你沙俄两线作战,我跟拿破仑一东一西耗死你。可惜,拿破仑那边败于沙俄的寒冬……

1812年10月拿破仑惨败东归,11月沙俄就开始报复波斯人,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率军偷袭波斯军队,防备不足的波斯军队崩溃。到1813年,沙俄的军队已经打到波斯重地大不里士,波斯人被迫签订《古利斯坦条约》,割让格鲁吉亚、巴库,并放弃海军在里海的航行权。

1年之后,沙俄又挑起事端,毫无斗志的波斯军队再次战败。1815年,两国再次交割土地,沙俄从波斯手里完全获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及里海沿岸的大片土地。

积弱积贫的波斯,彻底被打到在地,已经无力左右政局,只能看着英国、沙俄在伊朗高原角逐。英国人依托英属印度,从东边逐渐蚕食,而沙俄从北方狂暴而来。

1907年,英国、沙俄斗累了,双方没力气就同意划分势力范围。于是,1个条约下来,波斯就被两国瓜分,成为半殖民地。历史的后遗症还是挺重的,直到二战后的冷战时期,英国、苏联依然在这块土地上有着较强影响力。


子屠龙


波斯帝国在建立以后,同样经历了长期的扩张。我们先来看一下波斯帝国的扩张历程。

公元前563年, 波斯入侵依兰王国。

公元前563年——公元前561年,波斯帝国入侵小亚细亚

公元前561年——公元前531年,波斯帝国在居鲁士的带领下征服吕底亚、大夏、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在冈比西斯的带领下远征埃及

公元前518年,大流士入侵色雷斯

公元前518年后的两百年间,希波战争爆发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马其顿帝国,在压力山大的带领下灭亡波斯帝国。

从上面我们能看出,波斯帝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同样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扩张战争。那为何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沙皇俄国的扩张和侵略,而对波斯帝国却很少提及呢?

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一、\t地理位置

沙俄最初的核心是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位于东欧地区,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事情,很多都在影响整个世界。

而,俄罗斯的国家史就是一部不断地扩张历史。俄罗人噬土如命的性格在整个历史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横跨亚欧两大洲的俄罗斯,和我们国家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相接,而且,在历史上也是颇有渊源。

清朝时期,满清政府就和沙俄发生过多次战争。我们国家东北地区的很多土地,都是被划归到沙俄的版图当中,其中东北现在未有一寸出海口,即是“得益于”俄罗斯的扩张。

二、\t历史重要性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欧洲各国开启了辉煌模式,在世界上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同样,将自己的文化文明带到世界各地。我们现在依旧可以在世界很多国家看到具有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就是如此。

而历史上的西亚地区,从来就不是文明的中心,在重要性上自然要大打折扣。

沙皇俄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欧洲并非是一个一流国家,但是因为其扩张的特性和后来苏联的强大,让其影响力远远大于历史上的波斯帝国。

三、\t时间的因素

波斯帝国强大的时期大概都是在公元前,距离现在已经是数千年的时间。时间已经掩盖了很多东西,也让人们忘记了很多内容。但是,再看一下俄罗斯的扩张史,大多数都是近现代。此时,对历史的记载更加的细致,又因为距离我们当今更加近,所以也就了解的更加多了。

综上所述,我们对俄罗斯的扩张史更加了解就是在时间上更近,和我们国家渊源更深,还有就是近邻的位置。虽然这个近邻,并不是一个友好的近邻。


Crazy历史


波斯故地就是现今的伊朗,位于亚洲西部,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已经有埃兰、米底等古文明出现。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米底王国的统治,建立波斯帝国,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进入了帝国时代。

从公元前550年开始,伊朗地区依次出现了波斯帝国、塞琉西王国、安息王朝、萨珊王朝、萨曼王朝、突厥王朝、伊利汗国、帖木儿帝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萨菲王朝、阿夫沙尔王朝、恺加王朝、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在以上所列朝代中,和沙俄直接发生关系的是萨菲、阿夫沙尔、恺加这三个王朝。

萨菲王朝(1501年—1722年),白羊王朝时期,一个名叫萨菲的什叶派教团在波斯西北部活动频繁,这个教团的成员大多数是土克曼人和阿塞拜疆人。他们的首领是古波斯帝国贵族后裔,趁白羊王朝动乱之机于1502年推翻其统治,建立萨法维帝国。此时,阿塞拜疆在萨法维帝国版图之内。1722年,萨法维帝国首都伊斯法汗被阿富汗人马赫穆德攻破,帝国灭亡。

阿夫沙尔王朝(1736年—1796年),1736年,来自波斯霍拉桑地区的突厥部落首领纳迪尔率军把阿富汗人逐出波斯,以马什哈德为首都建立阿夫沙尔王朝。此时沙皇俄国是叶卡特林娜二世女皇执政,她屡次征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同普鲁士王国三次瓜分波兰。波斯地处沙俄和土耳其之间,深受战火波及。格鲁吉亚地区和阿塞拜疆地区在沙俄势力的浸润下,产生了脱离波斯的倾向,形势岌岌可危。

恺加王朝(1779年—1921年),恺加王朝由突厥人于1779年建立,定都德黑兰。王朝初期,正值西方列强在全世界开拓殖民地,他们也加紧了在伊朗的争夺。1801年,沙俄正式兼并格鲁吉亚;英国同伊朗的三次战争导致伊朗割地赔款并承认阿富汗斯坦独立。此后,法国、奥地利、美国相继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19世纪下半叶,英、俄攫取了在伊朗采矿、筑路、设立银行、训练军队的特权。1907年,英、俄两国相互勾结,在伊朗划分了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缓冲区。此时,伊朗虽然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已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作为西亚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波斯在近代饱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其中尤其受沙俄侵略时间最长、伤害最深。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波斯丢失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大片领土,版图面积由波斯帝国时期的近700万平方公里缩减至如今的165万平方公里,其遭遇令世人惋惜。








棒槌袄袄


第一次是俄罗斯-波斯战争(1722-1723),又被俄罗斯史学界称作彼得大帝的波斯战役,是俄罗斯帝国和伊朗萨菲王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同萨菲王朝签订了圣彼得堡条约 (1723),萨菲王朝割让北高加索、南高加索与北伊朗地区,包括杰尔宾特(南达吉斯坦州)、巴库及其附近城市和吉兰省、希尔凡、马赞德兰省、戈尔甘四个省份给俄罗斯。在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名义上的边界是捷列克河,在其南方,达吉斯坦汗国是波斯名义上的封臣。战争爆发的借口是1721年俄罗斯的几个商人在波斯境内列兹金人在萨菲治下的伊朗城市沙马基发动叛乱而死亡,俄罗斯指责萨菲王朝没有遵照先前签订的贸易协定而大举出兵。其中,俄罗斯士兵: 61,039人,哥萨克: 22,000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联军: 40,000人。虽然奥斯曼帝国站在了萨菲王朝一边,但是实力悬殊并且波斯内乱四起无力抵抗,最终波斯失败。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后波斯被均由土库曼人建立的阿夫沙尔王朝、桑德王朝和卡扎尔王朝统治。

第二次在1779年至1925年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罗斯帝国和东面以英属印度为基地的不列颠帝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不列颠帝国势力范围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罗斯帝国势力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最终,英俄为了防堵德国势力深入中东,1907年协议瓜分波斯,俄国控有北部,英国占有南部,仅留中间作为缓冲区,仍由卡加王朝治理。

第三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今土耳其)、不列颠帝国(今英国)和德意志帝国(今德国)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不列颠帝国驻军控制。1925年12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由于波斯是英国和俄罗斯的角力场,所以在一直保持着“量波斯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态度。俄罗斯虽然有扩张到伊朗高原的野心,但也无意直接冲撞大英帝国,所以在波斯国内保持着英国和俄罗斯的力量均势,才保留下来波斯这个国家。

(内容多来自维基百科)





带卫科穆宁


按照20世纪40年代最终成型的地缘政治学说(新世界岛理论和边缘地带理论),要想成为世界霸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成为海陆兼备的“边缘地带”。占据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想要获得一个稳定不受限制的出海口,只能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张(分别对应中国、西欧、印度)顺着这个思路就可以把近三百年来俄罗斯对外战争史梳理一遍了。

彼得大帝时代:主要向西欧扩张。作为最强游牧民族蒙古人的继承者,俄罗斯人其实是知道将欧亚大陆西边缘地带完全征服的难度(从未有人成功过)。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罗斯国力的强盛和与西欧主流文化相异的东正教传统让俄罗斯做出最后的尝试。通过与瑞典的四次北方战争,俄罗斯终于获得了西欧(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但其代价之巨大最终迫使俄国人放弃了向西前进的打算。

叶卡捷琳娜大帝-尼古拉二世:向东/南:作为俄罗斯唯二的大帝,叶卡清醒的认识到向西欧夺取出海口的难度。除了参与瓜分波兰外叶卡再无向西的大动作,转而向东向南。重用哥萨克人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以及屡次与奥斯曼帝国的大战。直至尼古拉一世时代,俄罗斯的对外策略基本上延续了叶卡的思路,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沙俄向南扩张的失败。原因无他,英国人抢先一步拿下并整合了印度(南边缘地带)。印度成为了英国日不落帝国霸业的战略后方,才有了“英王王冠上的宝石”的美誉。而1904年的日俄战争更是标志着沙俄远东扩张的终结。没有办法获得出海口最终压垮了沙俄

苏联时代:向南:中华民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和美国的扶持令苏联人向东亚扩张彻底失去法理。而本朝的建立更是彻底终结了苏联人向欧亚大陆东边缘地带扩张的势头。自赫鲁晓夫起,苏联人做出了向南的最后努力,苏联打了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企图经阿富汗延伸地缘影响力,从中获得南亚的海军基地。阿富汗的失败毫无疑问敲响了苏联的丧钟,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在历史上俄罗斯对三个方向都做过努力,只可惜(庆幸?)都失败了


万魔始源


俄罗斯从伊凡四世开始,不断对外进行疯狂扩张,除了掠夺土地之外,俄罗斯更是对夺取稳定出海口而情有独钟,北方战争、沙俄-奥斯曼战争均于此有关,沙俄和波斯帝国之间围绕里海,同样发生过多次争夺。

第一回合:从沙俄彼得一世,到波斯纳迪尔沙

1721年,彼得大帝在结束北方战争,夺取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和里加湾等土地后,开始将目光转向里海。因担心土耳其势力向里海发展,逐向波斯开战。

彼得大帝

1722年至1723年,彼得大帝先后出兵攻占德尔本特、巴库和雷什特第三城市,而土耳其因担心俄罗斯势力南下威胁自己,于是也发动了对波斯西北部格鲁吉亚的进攻,夺取了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

根据1723年9月12日签订的圣彼得堡条约,俄罗斯将获得德尔本特和雷什特城之间里海沿岸地区的控制权,但奥斯曼帝国拒绝承认,后经双方磋商,沙俄和奥斯曼帝国于1924年签订了君士坦丁堡条约,土耳其和沙俄最终平分波斯北部和西北地区。于是,沙俄便从波斯手中夺取了里海西岸、南岸的土地。

从奴隶到皇帝的纳迪尔沙

然而很快,波斯阿夫沙尔王朝也出现了一位极为强悍的大帝,那就是奴隶出身的纳迪尔沙。波斯军队在他的统帅下,东征西讨,先后大败奥斯曼帝国和印度莫卧儿王朝。在纳迪尔沙的统治下,沙俄不得不放弃对高加索地区的渗透。

1932年,纳迪尔沙和沙俄签订《占贾协议》,沙俄又被迫奉还了此前夺去的里海西岸、南岸沿海地区。

第二回合:亚历山大大帝攻占占贾,法特赫·阿里的反击

亚历山大一世继位之后,再度将目光投向了高加索地区。1804年,通过血腥的战争,俄罗斯征服了位于格鲁吉亚东南部的占贾汗国,并进行了残暴的屠城,7000多名居民惨遭屠杀,另有至少6000个家庭逃难至波斯本土。

而此时统治波斯的乃是卡扎尔王朝,其建立者就是历史上唯一的阉人皇帝阿迦汗,其被刺杀后,他的侄子法特赫·阿里继承汗位。在法特赫的太子阿巴斯·米尔扎的推动下,波斯军队实现了现代化,从而使波斯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因占贾汗国的大汗与波斯王一样出身于卡扎尔部落,因而具有强烈的亲波斯立场,在沙俄攻占占贾汗国之后,法特赫·阿里便想效仿纳迪尔沙,再次从沙俄手里夺回占贾。

1811年,拿破仑准备大举进攻俄罗斯,亚历山大只得于童年夏天开始从高加索撤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拿破仑。法特赫·阿里认为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便和老对手奥斯曼帝国握手言和。奥斯曼帝国此时也已经被沙俄夺去了不少土地,他们自然也想趁机夺回曾经失去的土地。

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

1812年初,波斯军队趁机进攻卡拉巴赫地区剩余的俄国驻军,波斯军队在英国顾问的指挥下,采取现代化战术,沙俄军队被波斯人打的损失惨重,甚至一度出现整支俄国军队投降的情形。然而由于同年夏天拿破仑入侵俄国,兵锋直指莫斯科,亚历山大大帝根本无暇顾及波斯。

第三回合:沙俄的报复,波斯惨遭战败

1812年9月14日,面对强悍的拿破仑大军,沙俄放火烧掉了莫斯科,将空城留给了拿破仑。这使法特赫·阿里认为俄罗斯大势已去,于是继续放心收复国土。面对两线作战,亚历山大只得秘密和奥斯曼帝国签订合约,以归还部分高加索领土为条件,使得奥斯曼人退出了和波斯人的联盟。失去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之后,亚历山大将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从土耳其前线调到东方。

拿破仑·波拿巴

1812年10月31日,拿破仑撤出莫斯科12天后,沙俄的报复突然来临,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率领军队偷袭波斯大军,大意的波斯军队损失惨重,开始全面崩溃。此后,俄军猛攻英国工程师席间的连科兰要塞,俄国人在付出伤亡三分之二的代价后,终于将其攻克,伤亡惨重的俄国人胜利后愤怒的杀死了要塞中残存的4000名波斯士兵。

1813年,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又率军深入塔雷什地区北部的连科兰地区,对波斯重镇大不里士发起进攻。因前次战役的失败,再加上拿破仑已经被流放,丧失了战斗意志的波斯人最终投降,被迫签订了《古利斯坦条约》,将格鲁吉亚和巴库割让给沙俄,伊朗海军也丧失了在里海的航行权,而俄罗斯海军则拥有了在里海各港口停泊的权力。

俄罗斯如今仍然占据着北高加索

此后直到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沙俄和东面的大英帝国(以英属印度为基地)不断蚕食,英国占据了巴林、阿富汗斯坦的一部分,而沙俄则占据了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

​直到如今,俄罗斯仍然牢牢控制着北高加索地区。


落英缤纷57730343


地理位置和俄罗斯的战略方向决定的。

先看一下伊朗和俄罗斯附近地形图。伊朗西北紧邻土耳其,然后是黑海,北面是高加索山脉,往东就是里海,在往东是里海和伊朗高原。伊朗的地形易守难攻。

俄罗斯重点是寻找欧洲出海口,为此几代人不断发动战争,不断扩张。彼得大帝打通波罗的海后,下一目标就是黑海地中海出海口,为此与奥斯曼土耳其发动旷日持久的十次以上大规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俄罗斯胜的多一些,从奥斯曼手中得到了克里米亚等地。

波斯历史上被外族征服过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四世纪被亚历山大征服,第二次是公元五世纪被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征服,第三次是公元十三世纪被蒙古征服。

整体上波斯人擅长经商,并不好战。唯一的亮点是公元前大流士时代,当时波斯处于鼎盛时期,以巴格达为首都,统治地域广袤,东至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小亚细亚,并曾两次远征希腊。




历史爱好者666


俄罗斯抢的都是英法不要的边角料。核心利益带英法不让俄罗斯抢。和奥斯曼抢克里米亚。触动英法利益,英法直接出兵干涉。黄俄罗斯计划,英法不爽,但是俄罗斯并没有越过势力范围的红线。于是就支持日本给俄国一点颜色。而波斯湾纯粹是英国的生命线,俄罗斯碰都不能碰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