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當地教育部門:將糾正偏差

中新網南京10月30日電(記者 申冉)30日晚,就日前引發社會普遍關注的自媒體文章《南京家長已瘋》一文,南京市教育局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佈回應文章,稱近期該市確實開展了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但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教育部門將及時糾正偏差。”

今年9月份開學以來,江蘇部分城市的中小學生家長感受到學校“不同尋常”的“動作”:不佈置筆頭作業,沒有“慣例”的各類單元測試、周測試、月測試,不允許帶作業到學校批改,要求學生不透露自己的課外培訓項目等。

這些“動作”令不少家長感到焦急,特別是面臨小升初和中考的家長,紛紛向教育部門發出質疑,也導致了《南京家長已瘋》這樣的網文獲得“刷屏”轉發。

據當地教育專家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此次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中,一些學校的“頻繁組織各類考試和測驗”是查處重點之一,其中違規現象主要體現在:有的縣(市、區)違反“區域嚴禁組織統一考試”的規定,搞各種統考統測;學校組織的統一考試超出規定次數,統考科目偏多;學校和老師安排的所謂月考、單元考和周練次數和科目偏多,有的甚至公佈考試結果及排名。

教育界認為,這種頻繁密集的考試嚴重背離了鞏固複習知識和教學診斷與反饋的初衷,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但對於不少習慣“大考小考月月考”的家長和學生來說,突如其來的“急凍療法”卻令他們深感不適應和不安,不少家長激動地發信給教育部門,擔心沒有考試無法準確瞭解學生對學科的掌握程度。

對此,30日晚間,南京市教育局通過“南京教育發佈”官方公眾號發佈文章,回應了南京市部分家長對近期教育部門“減負”行為的誤解和焦慮。

在文章中,教育部門確認,為進一步發展素質教育,創造更好育人環境,按照上級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該市開展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重點是對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等工作進行督查。

文章坦陳,目前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

對此,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各區各校進一步認識規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的意義:開展違規辦學行為的整改和督查,是為了促進學校更好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更好健康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南京市教育局希望,教育系統準確理解工作要求,糾正違規考試、違規排名、超前超標教學等不規範辦學行為;符合教學規律的作業、考試、教育評價應繼續堅持,並不斷提高其針對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課業負擔減下去的同時,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要開齊開足體育課、藝術課、勞動課、心理健康課、社會實踐課等,努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要規範執行上級要求,防止和糾正執行簡單化、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持續推進規範化辦學;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質量觀,通過家委會、家長會和社會宣傳等途徑,廣泛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

南京市教育局表示,對於督查整治中發生的偏差,要及時糾正,確保義務教育規範有序發展。

當天,記者也從江蘇省教育部門瞭解到,今年以來,該省確實將教育專項治理工作重點放在了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上:一方面,2017年10月,江蘇省教育廳就已經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學校管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意見》,從十個方面明確提出了30條減負細化要求;另外一方面,今年4月開始,該省推進了以整治義務教育學校違規招生入學為重點的專項治理工作,受到民眾關注,並切實對社會上的“擇校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該省還正在逐步建設推進“名師空中課堂”系統,調集2000位“名特優”教師組成名師團隊,遴選出7000多件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力爭今年11月底基本覆蓋江蘇省所有中小學師生,早日構建起服務全省中小學生的優質課程資源供給體系和個性化學習輔導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