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军事能力在三国属于几线?

酒鬼小小小儿


作为一方统帅,周瑜的军事能力在三国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在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和北宋立庙的七十二名将中,周瑜都榜上有名,仅此就足以佐证其军事才能之非凡,代表三国兵家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硬要说到他的不足之处,那么在战略眼光上他不及于鲁肃,也是事实,但暇终不掩瑜。



曲有误,周郎顾。

能精音律者,气度总是不俗。对于周瑜来说,音律只是他身为世家子弟的必修,谦虚宽容,恢廓大气才是他应有的风度。

曾和他共事的江东老臣程普有感而发:(和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而周瑜正是凭着自己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少年时便与孙策成为至交朋友。

公元191年,孙坚死后,周瑜襄助孙策征战江东,达四年之久。后来周瑜回到居巢任居巢长,得于结识鲁肃,两人携手于公元198年回归吴郡,为孙策所器重。

值得一书的是,孙策拜他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军征讨荆州,在攻破皖城之时,竟意外见到了桥公之女,容颜之美,倾国倾城。于是孙策自娶大乔,周瑜遂得小乔青睐,方才有了后世的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然而,大乔的命运显然不及小乔,不到两年,孙策便遇刺身亡。临死之前,将军国大事托付孙权。

当时江东形势严竣,孙权初立,未能服众,周瑜带兵从巴丘赶来奔丧,对孙权事臣子之礼,迅速稳定局势,并为孙权所倚重,同长史张昭共掌军政大权。

自此,周瑜完成了自己从士家子弟到一方统帅的完美蜕变,等待他的,将是三国战争史上最华美的一页篇章,那就是:



赤璧之战。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战。天下三分由此拉开大幕。

时间是在公元208年的秋天,秋风肃杀,曹操率军自北而下,先吞荆州,进而俯视江东。江东朝野一片混乱。

当时江东集团内部分主战主和两派,各持观点,僵持不下。孙权问计鲁肃,鲁肃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召回远在鄱阳练兵的周瑜,希望能用他的声望来定夺大计。

周瑜显然胸有成竹,一回孙权身边,便为孙权分析了敌我态势。他首先认定曹军连年征战,必然疲惫不堪,北人南来,定会水土不服。加之不擅水战,又有马超韩遂在关西为患,是以曹军虽众,犹不可怕。接着又对曹军的兵力作进一步分析,认为曹操号称百万,即使加上荆州降军,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二十三四万。

他甚至向孙权立下军令状,只需精兵三万,就可破曹。

这口气之大,换作任何一个人说出,孙权都会觉得狂妾。唯有周瑜说出来的话,孙权深言不疑。

这种信任是完全建立在周瑜对江东孙氏的忠诚之上的,而且历年的征战表明,周瑜在军事方面确有超乎常人的天赋。于是,孙权决心一战。

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悬殊,曹操用于此战的兵力约为二十三四万,孙刘联盟中孙权出兵三万,刘备仅为两千,双方实力占比几达八倍之多。

整个战役分成三个部分进行:乌林之战,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

乌林之战是曹操和孙刘联盟的首战,也是一场遭遇战。由于曹军将士水土不服,又不习水性,甫一接触便被周瑜击溃。在这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同盟军的士气。

随之而来的,便是曹操据江北而守,周瑜在南岸设营。两军隔江对峙。周瑜命黄盖以诈降为名,对曹营实施火攻之计。曹操船舰尽毁,兵力伤亡惨重,只得退回南郡。

周瑜乘胜追击,至南郡和曹营大将曹仁隔江相对。双方战斗激烈,互有攻守,周瑜亲临一线督战,被飞箭所伤,却依然帶伤不退,激励将士奋勇杀敌,致使曹仁只能舍弃南郡,退回北方。赤壁之战遂以孙刘同盟的大胜而告一段落。



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一战。作为胜利之师的统帅,周瑜仅凭此战就足以让他傲视三国群雄,留名青史之上。

可以这样说,周瑜其实就是为赤壁之战而生的。当赤壁之战结束未久,周瑜也为他的人生黯然谢幕


煮茶道史


周郎小二乳秀未甘,岂能和我西蜀平分秋色,他只不过是占据了地势条件,江浙民富兵强,我西川地贫人稀,老夫是白手起家,尔等是富二代,什么东西都是捡现成的,我等三兄弟是从桃园三结义一步步凭劳力挣钱,艰苦朴素,从一穷二百到西川安家立业,挣了几亩田地,养了几十万家丁,从西川到汉中东到荆州,南到贵阳,真是苦了老夫,人的命,天注定,就算败家子丢了我的一片家原,我也无话可说,尔等周郎祖上都富豪,将广兵多,加上南鱼米丰盛,单凭硬干,能干个老夫不,人比人,气死人,从孙老爷的家中拿了好多钱财,挣下一份家业,所以说,周郎,你还是靠别人过日子,自己挣的才算,只是老夫失算,被尔等抢了荆州,退回白帝城,天命如此,没办法,就这样,下集再分享。


巫山飞哥


如果谈这个问题,就要排除《三国演义》的干扰,什么“三气周瑜”,什么“赔了夫人又折兵”,什么度量狭小嫉妒心强“要置诸葛亮于死地”等等,把个少年得志、意气风发、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都督弄得面目全非了。

周瑜十六岁时,即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就自带兵马,辎重给小霸王孙策开疆拓土,这一点孙策念念不忘,认可周瑜给了自己很大的助力,这时的功绩不谈,单是十六岁能带五、六百名兵就可知不同凡响,自古英雄出少年印证在周嘟嘟身上了。



由于跟随孙策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成为孙策的重点培养和提拔对象;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11日,“沙羡大决战”中,24岁的周瑜率部与程普、黄盖等部作为主力跟随孙策进行强攻,终于打败了黄祖;这个时候,周瑜在临阵指挥上已可以与能征惯战的孙坚旧将老将相提并论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而亡,周瑜不忘初心,牢记嘱托,率军回吴郡抱来孙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尽心尽力辅助孙权,为主尽忠,在开疆拓土方面蹶功至伟,这期间,周瑜作为东吴武将之首,已震慑四方,美名远扬了。

然后就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就是力主孙权联刘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当时曹军号称80万,实际应该在20多万,而孙、刘联军方面,直接参战的就是周瑜所部3万多人作为主力,织席贩履之徒刘备只有2千多人。


所以赤壁之战真正的指挥者应该是周瑜,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不再赘述,单说周瑜打赢了这场战役就相当了不起,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军事地位,所以,个人认为,排除三国演义的干扰,真实的周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军事能力排在第一位!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线!

协同孙策,攻无不克

与孙策一起携手作战的时候,《三国志》上记载是这样的:

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皆拔之,全都攻克,没有打不下的城池。

随即这两兄弟又渡江攻打秣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同样是轻松攻克,然后又顺江东下,拿下曲阿,赶走了刘繇。

这还没完,后来孙策完全脱离袁术自立后,两人再接再厉,又攻下了皖城,虏获了有国色的大小乔。可以说,此时的孙郎和周郎,尤其是孙郎,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只要他俩联手,在江东这片土地上,就没有攻不下的城池,打不败的敌人。

这种恐怖的攻击力,不能说全都是因为孙策。周瑜的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一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否则孙策就不会对周瑜的到来,如此高兴了:

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赤壁之战,扬名立万

事实上,在赤壁之战前,周瑜还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这一战,他把黄祖派来的部将邓龙活捉,并遣送到了吴郡,听候吴候孙权处置。

可以说,周瑜的领兵作战能力,经过这几年的锤炼,已经到了炉火澄清的地步。正好,曹操来了,两位当世用兵的绝顶高手,迎来了一场巅峰对决。

1.公元208年,曹操挥兵南下,荆州幼主刘琮不战而降,兵锋直指东吴。

当然了,曹操的初衷是追击刘备,然而万万没想到,在追击的江面上,遭遇东吴训练有素的水军,曹军大败,退回长江北岸的乌林。

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这一场遭遇战,曹操没有任何防备,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孙刘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结盟,而且周瑜率领的水军,又是如此的训练有素。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曹操使用铁索连环计,然后周瑜采纳了黄盖的计策,决定对曹军使用火攻。于是,曹军大败,吴军完胜。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2.我们看到的是赤壁之战的经过和结果,事实上,早在两军交战前,周瑜就看破了曹操的意图,并且浑然不举,坚定地认为曹军必败无疑。

当时东吴很多大臣都主张投降曹操,但是周瑜强烈反对:

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周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绝对不投降曹贼,借着,指出了能够打败曹军的关键所在: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周瑜说,曹军此来有四大弱点。第一,曹操有后顾之忧,至少马超张鲁等还没有完全平定,许都也未必安稳。第二,曹军擅长陆地作战,厉害的是骑兵,水军根本不占优势。第三,我国最厉害的就是水军,何况又是以逸待劳。第四,现在是寒冬季节,北方人来南方肯定水土不服,一定会染上疾病,战斗力急剧下降。

这样的前瞻性,关羽没有、张飞没有,要有的话,后来的陆逊可能有。曹操也有,但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下子没有想到。

亢龙有悔,英年早逝

周瑜的一辈子顺风顺水,出生望族,年少聪慧,有兄孙策,迎娶小乔,赤壁大捷,无往不胜。只可惜最后在攻打曹仁的时候,不幸被箭矢射中,重伤不愈又强行迎战,病根难除。最后英年早逝,只有36岁。

所以羽扇纶巾的周瑜,其军事能力绝对是一线水准,甚至是超一线!


李杜文


如果把一位将领的军事能力划成几线,那么东吴大都督周瑜毫无疑问是三国时期军事能力最强的一线中人。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公元175年出生在一个颇具势力的江南士族家庭。

周瑜的叔祖父周景曾任东汉太尉,父亲是洛阳令,后死于董卓之乱。孙坚起兵讨伐董卓时,周瑜刚从洛阳迁居至庐江舒城。他与孙坚子孙策同龄,两人是儿时的玩伴,私交甚笃,后来周瑜任中护军兼江夏太守时,率部攻克皖城(今安徽潜山),得乔(也称桥)公二女,一称大乔,一称小乔,都是江东闻名的绝色女子。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二人成了连襟。

孙策被许贡家客刺死后,周瑜受孙策遗命全力辅佐其年轻的弟弟孙权,经过几年的东征西讨,相继平定了割据今日江、浙、赣、皖一带的地方势力,成为威名赫赫的东吴年青统帅。

208年,曹操削平北方后,亲率十五、六万大军,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南征荆州刘表,此时,刘表已在惊恐中病亡,次子刘琮继任父职,无谋无勇的他迫于曹军的兵威,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的刘备,被曹军击溃后南逃,在当阳长坂(湖北当阳境内)被曹军最精锐的“虎豹骑”追上,因寡不敌众,败退夏口(今汉口)。

彼时,曹操连连获胜,志骄意满, 以为其觊觎已久的东吴地区(今长江下游)唾手可得。

曹操夺取荆州,得到了七、八万荆州水军与上千艨艟战船,声势大振,于是挥师顺江东下,想一举歼灭刘备、孙权。

为了恐吓孙权,他修书一封命人送去,扬言即将统八十万大军,准备踏平东吴,企图迫使孙权投降。

孙权在柴桑(江西九江)接到战书后,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以张昭为代表的大部分文臣认为曹军势大,不可抵御,主张投降,好歹还能做个一方诸侯;只有鲁肃坚决反对,力主抵抗。刘备的使者诸葛亮向孙权分析了敌我态势,耐心说服孙权联手抗曹。

孙权不甘心降曹,但觉得曹操兵多将广,难以抗拒,对举兵抗曹还下不了决心,为此,急召统军在外的周瑜商定大计。

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星夜赶到柴桑,态度坚定的支持鲁肃,坚决主战。

周瑜的理由是:(一)、北方还没有全部平定,盘踞关西的韩遂、马超对曹操身后的威胁甚大,因此曹军难以持久作战。

(二)、曹军大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的降军实乃为形势所逼,未必真心降服,军心不稳。

(三)、现在天气奇寒,曹军远来,战马缺乏饲草,天时对曹不利。

就凭此三点,大可与曹操决一死战。

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大体与周瑜不谋而合,于是孙权力排众议,决意联合刘备,共同抵抗咄咄逼人的曹魏大军。

孙权任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去和刘备协力御曹。

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曹军大约15、6万,加上荆州降军7、8万,共计二十余万。刘备实力不济,麾下水陆合兵不过万人,刘琦手下的江夏军,也在一万左右。周瑜、程普的吴军,按《三国志》的记载,大约有3万左右。孙、刘联合起来,也不过五万之众。双方的兵力对比,大约一比五。论实力,可谓众寡悬殊。

但在地利以及军队的长处上说,孙、刘联军明显有便宜可占,因为周瑜足智多谋,吴军擅长水战,而黄盖又献上火攻之计,于是可以取长补短,以寡胜众。

当周瑜率三万吴军抵达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时,望眼欲穿的刘备欣喜若狂的说:“孙将军决定迎战曹操,真乃英明决策!不知贵军来了几多兵马”?周瑜答:“三万”。刘备说:“可惜人少了些”。周瑜信心满满的说:“这么多已足够了,请使君看我打败曹操”。联军会师后,继续溯江西上,在赤壁(今湖北嘉鱼长江一侧,还有武昌县西赤矶山一说)与曹军前锋遭遇,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联军牛刀小试,获得胜利。

曹操见初战失利,就引军退驻长江北岸的乌林,与驻军赤壁的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果如周瑜所料,曹军将士千里跋涉来到南方,水土不服,疟疾、腹泻等疾病迅速在军中流行开来;北方人大都不谙水性,经受不住长江上风浪的颠簸,士卒体质迅速下降,士气低落。

为减轻晕船,曹操祭出昏招:命部队用铁索将战船链起来,上面铺上木板,以增强船只平稳度,降低风疾浪涌时战船摇摆的幅度。

曹军用铁链将战船连接起来,被周瑜部将黄盖发现了,觉得这是一个破敌的大好机会。周瑜采纳了黄盖提出来的火攻之策。周瑜派黄盖诈降曹操,骗取其信任后带着十艘战船,船上满载浸了油的干柴草,趁东风呼呼大作时突然向曹军船阵发起火攻。因战船被铁链绞在一起,情急之下无法解开,火借风势,吞噬一切,曹操的数万水军瞬间灰飞烟灭。

而此时的曹军陆师主力正闹瘟疫,战斗力下降,在孙、刘联军的夹攻下,大败亏输,死伤惨重,曹操不得不搜罗残兵败将退回北方去了。

据记载,曹操逃到江陵时曾清点人数,发现损失惨重,兵力死伤已经超过一大半。周瑜指挥联军水陆并进,衔枚急追,很快抵达江陵城下。曹操心情沮丧,无力再战,只好留曹仁、徐晃守江陵,自率残部仓惶北去。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周瑜是这一大战役的总指挥。他以联军五万之众,一举击溃曹操的近三十万大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周瑜面对强敌,冷静沉着,客观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长、短之处,及时发现并抓住了曹操所犯的致命错误,巧妙地利用敌军的弱点,扬长避短,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之策焚烧敌船,遂使联军的弱势转化为优势。

赤壁之战后,周瑜指挥吴军乘势围攻江陵(南郡治所)。经一年苦战,周瑜带伤坚持,指挥若定,曹仁见守军伤亡很大,且上游的夷陵已被周瑜袭夺,只好放弃江陵北撤,吴军夺占了荆州之南郡,屡建奇功的周瑜被孙权任为南郡太守。

原先没有地盘、到处依附的刘备,乘赤壁大胜,一举占领了原属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之后,刘备要求孙权将周瑜占据的南郡借给他。鲁肃居然支持将南郡借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多树一个敌人,而且利用刘备在荆州为孙吴抵挡曹魏的进攻,实乃上上策。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意见,不但把南荆州借给了刘备,还把妹妹也嫁给了刘备。

周瑜却反对这样做。 他从江陵赶回京口,对孙权说:“如今曹操刚刚战败,还不可能马上进攻我们,请让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率军西上,攻取益州(四川),再攻占汉中,让孙瑜留守,和西北的马超相互声援。然后,我率军和将军一起攻夺襄阳,北击曹操,一举平定北方就大有希望了”。孙权同意了这个战略计划。于是周瑜返回江陵,雄心勃勃的准备西征。

从战略上看,周瑜灭刘备、夺益州的谋划具有两重性:当时刘备羽翼未丰,曹操新败,暂时无力南进,益州刘璋暗弱,防守空虚,时机确实难得,攻灭或兼并刘备、袭取益州都是可能实现的,但东吴的主要敌人是曹操,曹操虽遭挫败,但力量还是比东吴强得多。灭掉东吴,占据长江中下游是曹操的既定目标,一旦有机可乘,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再次大举南下。假如吴军西进,江东空虚,曹操肯定不会放弃这一绝佳时机,一定会出兵南下攻吴,吴军就会陷入两面挨打的不利境地。

周瑜的军事才能很高,善于出奇制胜,甚至堪称是三国名将中的翘楚,但他缺乏大局观,也就是说他缺乏战略眼光 。赤壁之战爆发前 ,他并未主动提出联刘抗曹,但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战后,他极力主张东吴单方面抗曹,明显在提防并排斥刘备。

与鲁肃、诸葛亮比,周瑜的军事业务能力或许还技高一筹,尤其在以奇用兵上,过于谨慎的诸葛亮还不如他,但比战略眼光,这位“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儒将可就有些逊色了。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率大军从江陵浩荡西进,开至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准备溯江西上取益州时,突患重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年仅36岁。周瑜一生是短暂的,但却有极高的建树。

他不仅是三国时文武兼具的一流军事家,而且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礼贤下士、才气纵横,只可惜天妒英才,否则还能建立更大的功业。由于小说《三国演义》水银泻地般的影响力,民间广泛流传“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个“性度恢廓,心胸豁达”之人,《三国志》载,老将程普自认资格老,对周瑜当大都督、总指挥不服气、还轻视他,多次语出不逊、冷嘲热讽,甚至还当众“凌辱”他,周瑜毫不计较,反而“折节容下”,虚心向老将请教,逐渐使性格桀骜的程普感动并叹服。后来,程普逢人便说:“与公瑾相处,如饮美酒,如沐春风, 不知不觉就使人陶醉了”。由此可见,周瑜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指挥家,具备心胸开阔、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如果把三国中的谋士按实力分等级,那周瑜只能拍第二等级,不是因为周瑜谋略不行 实在是因为第一梯队的这几个人太变态,确实比不过人家。

一流梯队

诸葛亮,卧龙孔明的军事谋略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什么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反正就是神机妙算就不多说了。

郭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天生我才郭奉孝,老天都嫉妒奉孝,郭嘉一生真正的算无遗策,只要他参与的谋划没有不准的,尤其会看人心,看人方面无人出其左右,喜欢根据各个对手的性格心理安排不同的战术,曹操早就把郭嘉看成可以托付全军重任的人,可惜本就身子不好,又用计太深,早早夭折,就是郭嘉死了,也已经帮曹操把赤壁之前的问题都盘算清楚,如果郭嘉没死,赤壁之战,输的可能就是吴蜀联军了。

庞统,卧龙凤雏,可以和诸葛亮并排,可见其谋略过人 但庞士元的才华只显露了一点,但已经让天下为之一振,赤壁能成其中就有庞统献的连环计,刘备入蜀也是庞统全力建议并第一执行,虽然不幸被流矢所杀,但是可以看出庞统的战略清晰,谋略迅捷,胆略超人。

以上这三人当属一流,其实周瑜即便在二流的队伍里也不算拔尖,属于二流中的中上等水平,他之前还有,司马懿,荀彧,贾诩等人,但是既生瑜何生亮,年纪轻轻做了吴国大都督,帮助两千兵马的孙策打下整个江东,也可见周瑜的军事实力还是相当强的,但是无奈碰上了诸葛亮这么个超级硬点子,败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后人只知孔明神机妙算,不知周郎的才高八斗。





进击的军火


答:让周瑜走上人生巅峰的是三国演义里记载的赤壁之战。若要讨论周瑜的军事能力,咱们先掰斥掰斥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最假的一次以弱胜强的战例。即便是小说笔法的记述,两边几十万大军,曹操二十万,周瑜五万,刘备一万,基本上没干过架,一阵东风吹来,就噼里啪啦得见输赢了。据史料,真正交手就一次,曹军先锋一部沿江南岸推进,遇吴军,战斗不利,曹操命撤回北岸。

其它就是两军隔岸观火,谁也没有侧击,分兵迂回。尤其曹军,二十余万也没分兵过江,或者沿江而下,就扎堆戳在那,等火烧。

从史料分析,曹操是因为军中传染病无法控制,丧失战斗力,自己举火烧了营寨撤退的,周瑜见江北起火,派兵尾追,双方根本没有干过架。

反正是敌人跑了,自己胜了。周瑜就让写手把战斗写的更生动些,报给孙权。

有一事可以证明吴军的战斗力。曹操留曹仁守荆州南边的南郡,周瑜在赤壁胜后,携高昂锐气,围曹仁一年多,苦战不能拿下南郡。后来曹仁觉得南郡这个突出部防守太费劲,自己扯了,周瑜就又取胜了。

一个曹仁都啃不动,能在赤壁打败曹操全军吗?

周瑜当年和孙策一起在江东那疙瘩子混时,确实干过几架,那都是和小混混,不能说明他战力值,后来遇到曹军,刘备军,在荆州地头火拼时,他基本没占过便宜。不过,他不走运的是,他碰到的都是硬茬,有关羽,张飞,赵云,曹仁等,确实没有软柿子让他捏。

所以,别光听小说里忽悠,拿实战说话,周瑜的军事能力顶多排二线。现实中他粉丝确实很多,是因为他还长得帅,会弹琴唱歌。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会点文艺,对提升领导美誉度很重要。






文史苦旅


方圆论坛观点!

周瑜的军事能力在三国还是属于一线水平的。很多人把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些人和周瑜对比。其实这么做对周瑜来说很不公平。因为周瑜和诸葛亮,庞统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领域的人才。诸葛亮庞统他们都是属于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这一类的参谋。而周瑜是统帅,属于武将。根本就是两个方向。你说不同的领域对比怎么可能公平。



孙策临死的时候给孙权的建议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就可以很明显的区别出来周瑜是属于武将行列。而张昭和诸葛亮是一类型的。文人谋士。至于周瑜的军事能力这个不用质疑,妥妥的一流统帅。甚至有人还曾说若非周瑜英年早逝,东汉末年的天下三分可能会变成天下两分。最经典的以弱胜强之战——赤壁之战就是由周瑜打出来的。


而且周瑜曾给孙权规划过发展战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如果真按照周瑜的策略实施的话,那就没诸葛亮什么事了。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策略也就成了无用之举。接下来很可能会变成东吴和魏两分天下。而想要实行周瑜的策略就必须先夺取荆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管在小说还是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出,周瑜心心念念的都是荆州,而且东吴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不善陆战。而且东吴表面上是由孙氏长官。但实际上都是世家大族控制的。而东吴世家守土有余,进取不足。也就是说他们比较喜欢偏居一隅,所以即使周瑜的策略再好,东吴没人支持那也是白搭。


而且我们透过历史可以看出,周瑜在战场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但是在智谋上和诸葛亮比还是差一点。所以周瑜多次想要暗算诸葛亮都没有成功。反而是自己费力不讨好。由于本身周瑜在阴谋诡计方面就比不过诸葛亮。导致之后周瑜和诸葛亮的交锋中周瑜屡屡挫败,这也让周瑜悲愤的说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呛之言。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要想评价三国时期军事能力,首先得知道啥是军事能力,这里不是出一个好主意一个奇谋就算军事能力,必须是实打实的作战能力,攻城略地,伏击战、歼灭战、遭遇战等等的指挥能力。出谋划策的参谋很重要,但是所有的计划都需要战将把计划转化为战争成果,否则都只停留在军事理论层面。

从这个角度

第一梯队的妥妥是陆逊、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算上主公的话加曹操。这些人都是出将入相,能文能武的全才。

第二梯队是曹仁、关羽、马超、五子良将、钟会、姜维、杨祜这些人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第三梯队是冲锋陷阵的勇将像吕布、张飞、太史慈、甘宁、高顺、黄忠、颜良文丑、夏侯家族。

第四梯队才能数得上郭嘉、法政、贾诩这些奇谋之士,他们的特点是能出奇谋,但不能领兵,在军队里永远没有决策权,所以军事能力真谈不上。

有两个例外是庞统和魏延,很难把他俩划分清楚在那个梯队,庞统是有军事能力的,但是从未单独领兵,而且打仗站得离城墙太近被碎砖砸死;魏延也是有大将能力的,但诸葛亮一直把他当成勇将留在身边不让他单独领兵分权。

人物不全,但大体梯队是没啥问题的,你要硬说郭嘉比诸葛亮军事能力更强,参谋比总司令还厉害我也无话好说,您高兴就好。大家都是图一乐。


一壶浊酒骂一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千载之后,人们想起周瑜,总是谈笑间覆灭曹操百万大军,羽扇纶巾的绝代儒将。就是在三国那个群星闪耀的年代,周瑜也必是最出彩的存在。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重臣谋士张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面对巨大压力,周瑜分析利弊:“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于是火烧赤壁,成鼎足之势,多年后孙权回忆周瑜:"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对人,与孙策年少相知,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对程普,推之以诚,使其若饮醇酒,不觉自醉。

对事,安守人臣本份,孙策亡而执节于孙权,护其威严。举贤纳能,推荐鲁肃,以成大业。

军事上,战必胜,攻必取,斩黄祖于江夏,破曹操于赤壁,驱曹仁于南郡,当世名将,谁人比之。

大局观上,建议俱近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徙刘备于吴,为筑宫室,以弱其心,结连马超,进则吞并曹操,弱则二分天下。

奈向英雄天妒,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周瑜在当时,那就是隔壁家孩子,干啥都有出息,长的帅(长壮有姿貌),会音乐(曲有误,周郎顾),老婆也娶得好,在后世,什么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人家都有份,同时代的又有几人呢?<strong>

周瑜军事能力绝对是超一线,英采风资,令人向往,就像孙权所说:“我想念公瑾,怎么会有尽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