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前农凯集团董事长 周正毅

周正毅,前农凯集团董事长。作为一个富豪,他有些过于张扬,开着上海滩第一辆法拉利跑车,扮着类似贝克汉姆的发型,自诩“上海首富”。从手表到皮带扣都镶钻包金,常混迹于娱乐报纸头条。

与此同时,他也有异常低调的一面,以至于即使亲朋密友也说不清他发家的详细经过。至于各家媒体,则在多年后仍津津乐道于有关他的种种传闻。

昔日风光无限的“周公子”如今身陷囹圄,2007年底他因行贿等罪名获刑16年。周正毅的衰败竟比暴富来得还要快,这位“上海首富”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在世人面前玩弄他所熟悉的“资本魔方”了。

周正毅案触发了上海自90年代经济重新起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整顿,全国范围内的行业政策重新检讨和整顿也由此加速。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出身市井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上海首富”,而后又突然成为阶下囚,并在银行业和地产界引发大震荡?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他被一些民营企业家称为价值掠夺者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他善于钻法治空隙,玩“空手道”游戏


01

好吃懒做


周正毅出身于工人家庭。周氏一家居住在被称为上海“下只角”的杨浦区,这里是上海的工厂密集地,像周正毅父亲周裕兴一样,居住在这里的产业工人,大约有两万户。

被称作“下只角”的杨浦区至今仍是这个大都会里较为落后的地区,棚户成片、河水发黑,曾是这里居民长时间的伤心记忆。

1961年,他出生于该区杨树浦路附近一间没有阳台的老式公房里,那是苏联人建造的二层楼房,原来上面住人,下面养马,后来它们被改建成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控江新村。

他们家虽不富裕,但也不至于清贫,他的父亲是上海电站辅机厂的生产科科长,所以养活家中几口还是力能所及的。他的母亲泼辣能干,在定海路开设小馄饨摊兼卖外烟补贴家用。

周正毅从小就调皮捣蛋,学业不佳,因此高中未毕业就辍学混社会了。官方资料显示:1978年,他拿出自己工作后所得积蓄在杨浦区开设小馄饨店,成为个体户小老板。实际情况却是:所谓小馄饨店,只是路边的小馄饨摊而已,而且他只是在帮母亲的生意。

当时,家里人希望他能够有一个正式的工作——周正毅是全家的中心,他的哥哥周正明插队江西,且已经在当地落户,而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在家中的地位自然没有他重要。

1982年,周正毅通过接班的方式进入了父亲退休前曾经担任过生产计划科科长的上海电站辅机厂,在成品仓库当搬运工。“周正毅是那种好吃懒做的人,他怎么可能做得好搬运工。”

一位曾在电站辅机厂与他共过事的知情者说,“他因为表现不好受到了处分。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他就离开了工厂。”

对于这一段历史,他很少对人提起。一则是因为不光彩,二则是因为这种子承父业循规蹈矩的历史也是对其通过“卖馄饨起家”体现出来的进取心的一种抹杀。

从工厂出来后,他开始在家里人开的烟纸店里站柜台,他做生意的天分也由此展露。

当时,烟纸店主要经营“良友”、“KENT”之类的外烟,同时,他还出售南方批发进来的小装饰品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有人至今还清楚记得,他从市区倒腾来一批印有外文字母的广告衫叫卖。但这种小生意实在无法满足他的壮志雄心,他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出路。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虽然没念过几年书,但他在场面上“吃得开”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他擅长利用从银行贷款炒股和炒期货来获利


02

投机倒把


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海掀起了赴日本潮流,周正毅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

当年,因为日本首相访华,受赠了“章光101”生发水,回去使用效果特别好,由此“章光101”风靡了日本的大街小巷,价格一下子暴增了30多倍,周正毅看到了它的的商机。

虽受过单位纪律处分,也没有国外的邀请函,但是他通过父亲的关系,还是成功办到了护照。1985年,他关掉烟纸店,以读书的名义去日本闯荡。

对于这段历史,他没有否认,而是承认去日本挣钱的方法是:带货到日本去卖。

官方的说法是,因为倒卖“章光101”,他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对此,当年熟悉周正毅的人不以为然:他可能带过去一点货去卖,但是真正让他赚到钱的却是帮人去日本。当年,他在日本并未久留,而是又前往阿根廷寻找机会。

很快,他又到了深圳,在那里重操旧业,把大陆人弄到香港去。“一个人可以挣好几万块。”

这毕竟是高风险的生意。据说,他甚至因此被警方拘押。“要不是通过朋友的疏通,他早就被判了。”

不过,他当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深圳闯荡时,他还在上海河南北路和塘沽路口交叉的一个五金店里租了个一米见方的柜台,以400元一个月的工资雇姐夫邵金宝卖他从东莞等地倒腾来的走私电子产品。

我们很难知道周正毅同时还在从事一些什么生意。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从不缺少发财的欲望或者说——“进取心”。

生于市井之间,成长于文革期间,没怎么读过书的周正毅当初结交的都是粗犷之辈。但这些人从来就没有把他视为己类。

“周正毅不是那种像我们这样打打杀杀的流氓,要是这样,也就混不到今天这样风光的场面了。”早年和他厮混在一起的一些杨浦人士告诉记者。

在他们看来,周正毅后来的成功在于他较早地离开杨浦,跑到城市的中心乃至上海以外的地方去混,靠脑子赚大钱;而他们自己则因为死守杨浦,靠体力挣小钱,所以至今还只是当地的小小生意人。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在他眼里,女人不仅是女人,还是挣钱机器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周正毅正是看中了毛玉萍身上具有绩优股一样的长期效应


03

银行界的“公共食堂”


在遇到毛玉萍之前,周正毅最多算得上一个混江湖的“地头蛇”,只会靠着投机倒把挣点小钱。

1989年,周正毅回到上海,在黄河路附近开了一家美通饭店,还在北京路上开店经营装修、建材生意。这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年纪相仿的毛玉萍。

毛玉萍是上海黄浦区人,据认识她的朋友形容,她精明能干,富人脉,有姿容。周正毅的崛起受益于毛玉萍最多。

90年代初,他们二人经营的均为实业,如餐馆、贸易、装潢等生意,一位旧相识说,他们二人是上海滩较早一批大“个体户”——当时,周正毅接到过一单费用达千万元的宾馆装修生意。

而毛玉萍于1992年首付80多万港元,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了香港北角海峰园一个价值400多万港元的单位。

到了1994年,他们二人在事业上都有了新的飞跃。周正毅关掉了美通饭店,在上海美食街黄河路买下一栋五层楼房,对原居民以50万元一户给予补偿,将旧房子拆掉重建并豪华装修,开设了当时颇为高档,并以毛玉萍姓氏为名的“阿毛炖品”。

这是一家5层楼豪华装修以炖品为特色的饭店,据说,58元一位的佛跳墙、22元一位的秘制炖鹿肉、188元一位的红烧大排翅是其招牌菜式。

很多上海人都记得这家炖品店当时给人留下的豪华印象,人们也必提及经常停在店门口的一辆红色法拉利跑车——据称这是上海第一辆法拉利,属周正毅所有。周正毅本人是饭店的董事长,总经理是毛玉萍之兄毛和平。

当时,周正毅对外声称开业以后生意颇好,一年能够有近千万的利润。这个数字遭到了黄河路上生意最好的饭店苔圣园老板的质疑:“苔圣园”的规模比“阿毛炖品”大三倍,一年才勉强有1000万元的利润,而“阿毛炖品”只是黄河路上的二流饭店。

这番言论想必是没有悟出其中门道。毛玉萍是个厉害的女子,了解她的人均承认,她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女子,她在上海结识的朋友黑白两道都有,其中不乏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生性好客的她经常招呼朋友到她的别墅开派对。

依靠装修豪华,加上背靠市政府,“阿毛炖品”经常会接待一些上海的达官显贵前来用餐。

比利润更重要的是,“阿毛炖品”加强了二人与银行界人士的交情。“阿毛炖品”2001年饭店的财务报表显示,其总资产达4000万元,当年开店费用也达千万之巨。

有消息人士说,这笔钱依赖的就是银行的放贷。在“阿毛炖品”鼎盛时期,这里几乎可以称为银行界的“公共饭堂”,常常可以见到银行业人士出入就餐。

“阿毛炖品”为二人积累了宝贵的银行资源,为日后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渠道。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上海人都记得这家炖品店当时给人留下的豪华印象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在香港时,最初关注他的是“狗仔队”,起因是一起巨款失窃案


04

他靠套利手法成为“上海首富”


仅凭这样的实业,周正毅不可能在短短几年膨胀成“上海首富”,捷径便是“炒股票”。

90年代中期,周正毅和毛玉萍利用二人前两年积累下来的银行资源,进军股市和房地产两个暴利行业。

1995年对周正毅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在房地产上,他收购了大量的烂尾楼,经过包装后再转手卖出去,轻轻松松拿到了投资额一倍的利润。

在股市上,当时很多国企都在排队上市,很多员工手里的股票还不能及时变现。而此时的周正毅采取了“蛇吞象”的手法,以个体户的名义收购了大量国企员工的股票。

据说当时,周正毅以2-3元的低价把国企员工手里的股票都收购了。总共收购了五六十家公司的股票,有的花费几十万,有的几百万,最高的像“福建九州”花了2000万。

等这些公司的股票成功上市后,周正毅赚了个盆满钵满。据说,“格力空调”从2块涨到了20多块。

凭借这两个行业的回报,周正毅很快就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物。

1997年,原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宝被调到了香港。随着刘金宝的调任,周正毅也将自己的投资版图迁移到了香港。

同年,亚洲金融风暴让香港股市一片低迷,连蓝筹股都跌得无人问津,周正毅和毛玉萍又一头扎进了香港股市,大量收购蓝筹股,并在随后的股市反弹中获利颇丰。

1998年后,周正毅转做铜期货,在上海期货界,周正毅在铜市的大手笔给人印象深刻。他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上海华亭进出口公司,专做铜的期市套利买卖。

知情人士说,尽管他在1993年左右就进入期市,但当初也只是做一些胶合板的投机。而真正的铜市套利,则是在1998年和随后的几年时间。

他在铜市的套利手法通常是两个市场(伦敦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套价,在伦敦买进,内地抛出,再推成现货,而其获利秘密就是中间的平仓。

1998至2000年这段时间,铜市套利回报相当丰厚,好的时候,回报率能在100%以上。200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资料显示:周正毅旗下的农凯集团是铜类交易中排名17位的会员,交易资金达到5.3亿元。

关于周正毅资金来源的一个普遍推理是:他从银行贷款炒股和炒期货,这也是与他后来的生意轨迹一脉相承的地方。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周正毅这人能说会道,嘴皮子功夫了得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当时,二人的衣着、住地、消费方式,都要以香港最昂贵价位为标准


05

立人设——跻身富豪行列


周正毅、毛玉萍于1997年在香港的“出场”,完全是一派横空出世的形象。

香港地产泡沫将破未破之际,周正毅以6200万港元的最高价购入香港湾仔会景阁西翼顶层复式豪宅。一个多月后,他再度花200多万港元购入英国极品房车宾利。

2年后,他又以8600万港元购入渣甸山白建时道81号900多平方米的独立大屋,与香港富商刘銮雄为邻,并花3000万港元豪华装修。

8600万港元的买价甚至超过一手业主于1997年楼价高峰时的购入价,令地产界哗然。

至2002年,“会景阁”市场价缩水至3000万港元左右,白建时道81号仅为5800万港元,无论是作投资或自住,均亏蚀严重。在香港,成名的捷径自是露富。

很快,两位“土豪”的举动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二人在香港商业界迅速蹿红,“上海首富”的名号也开始打响。

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首富”,这不得不让香港财经界疑虑。也许是为了树立形象,2002年,周正毅盛情邀请香港基金经理、媒体团来上海参观交流。

其间,他大谈其发家经历,并透露了大量所投资的产业,所谓的“周正毅拥有150亿资产,投资遍及金融、地产、珠宝”等等,就是从此会上传出的信息。

一位基金经理听完后疑惑地说,“他讲了那么多,我还是不明白,他是怎么样一下子发起来的。”

周正毅似乎并没有获得香港财经界更多的认同,或许是出身注定了他的结局。据称,向香港廉政公署举报的正是与他有合作的香港商人。

一名曾与周正毅共过事的商人说,周正毅这人能说会道,嘴皮子功夫了得,能跟你口若悬河地谈个把钟头,而且老板派头十足。只是在受用完他的大论后,细细一回想,便会觉出不少夸大之处,而且有时前后矛盾。

一位和他同年代的生意人回忆说,90年代中,除了“阿毛炖品”,周正毅还开了一家正艺室内装饰公司,做装饰生意,最多上千万资产,令他不解的是,他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一下子膨胀成“上海首富”。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他大手笔购入豪宅,在香港露富,企图进入富豪圈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这段“金屋藏娇”的风流史差点让他和毛玉萍的感情破裂


06

香港报纸娱乐版人物


毛玉萍凭借其出色的社交能力,结识了很多香港的上层人士,当时她的社交软件里晒的都是和一线港星的合照,其中包括关之琳、成龙、刘嘉玲等,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好朋友。

而周正毅更多的是在香港报纸娱乐版上露面,题材是与一些女明星的绯闻,其中他与杨恭如的绯闻更是在整个香港闹得沸沸扬扬。

这时,“上海首富”开始被人称为“周公子”,从此,他成为香港娱乐记者的焦点。

“这个事体对周正毅来说是一举两得,既满足了他好色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知名度。”周正毅的一个朋友说。

2002年,杨恭如被拍到与富商周正毅吃宵夜的照片流出,随后杨恭如突然搬家,以每月租金12万的价格,入住到香港半山豪宅的裕景花园,物质生活被媒体曝出开始富贵升华。

直到2003年,周正毅在上海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罪名入狱,失去资助的杨恭如开始依靠自己。

而周正毅这段“金屋藏娇”的风流史还差点让他和毛玉萍的感情破裂。

早前,杨恭如在香港意大利餐厅内,突然遭到一个女士的暴打耳光,杨恭如第三者的身份被媒体揭露出来,当时打人的那位女士怒骂杨恭如:“你敢搞我老公?”

对于当年此事,杨恭如几年来都沉默不言,直到多年后才坦承:自己当年确实做了第三者。

对于自己沦为第三者的问题,她说,最初时,对方也没讲过有老婆,后来发现自己是第三者时,觉得很糟糕很受伤。

回忆起这段“情妇”生涯时,她说:“我想我和周正毅的事情,应该是这个社会中很普通的一种,但因为我是公众人物,我就变成了犯错的那个,而且这其间的是非曲折外界根本不知道,我完全成了娱乐大众的工具。”

好在,毛玉萍最后还是和周正毅重归于好了。

虽然他竭力跻身主流富豪圈,但事实是:他只能占据娱乐版的头条,却成为不了财经版头条。

这种边缘富豪的状态令他倍感失落,直到2002年,他收购了盈荣和建联通这两家空壳香港上市公司,他才终于如愿以偿。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又给了周正毅一个机会。2000年,当时排富豪榜的胡润把周正毅排在了第94位,这位据称是上海第一位开法拉利跑车的富豪当时很不屑地说:“不止这么少!”

为此,他还亲自去找胡润论理。2001年时,周正毅的排名上升至第41位,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其为内地富豪第11位,但周仍不服气。

有当事人回忆说,周正毅话里话外表现出自己路子野,拿上海话说就是“蛮掼榔头的”。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在香港,他只能占据娱乐版的头条,却成为不了财经版头条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即使是周正毅的父母,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发迹的


07

触及天堂就是离地狱不远了


2001年,周正毅的事业算是真正到达了巅峰,他在内地和香港股市通吃,收购了两地的多家上市公司后,其公司员工超过了4000人。

建联通的收购正是周正毅资本运作上最漂亮的一个大手笔,也是后来案情引爆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为了拥有一个更得心应手的资金通道,也为了“找一个好的出身”(周正毅语),他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公司手中成功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以便真正打通其新式炒股流程的所有通道。

过程中,他通过先将要被收购的建联通抵押出去的方式从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手中获得21亿港元的贷款额度,他用其中的15亿完成了收购计划。

建联通手中有尚未动用的现金接近23亿港元,而几乎无银行负债。

完成收购后,建联通改名上海地产,而他也开始将上海收购的物业项目,逐一注入建联通,以套取这家上市公司手中的巨额现金。

此举既能够让他还清中银香港的贷款,还可以一并清还农凯在上海早年结欠的问题贷款。

这样他不单无债一身轻,手上还有一个上市公司壳。

周正毅为了使自己能够有钱进行收购——包括收购项目和上市公司,他所有的东西不管能否被抵押的都被抵押出去搞钱,有些资产甚至被反复抵押。

2003年,《新财富》再一次预估过周正毅的资产,结果是25.8亿。但几天后他出来澄清了自己的资产已达到400亿!巧的是,不管大家信不信,监管单位是信了!

他自称有400亿资产的第二天,就被监管部门传唤审讯了,同时遭到传唤的还有时任上海地产主席的毛玉萍。虽然,后来毛玉萍获准以1000万港元保释,但周正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同年5月,周正毅因涉嫌操纵证券交易、虚拟注册资本被正式逮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新华社也刊登了报道并揭露了周正毅的罪行:凭借旗下4家上市公司,周正毅构建了一条证券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圈钱无数。

他还用银行抵押贷款收购烂尾楼,通过上市公司来套现,将风险转嫁给银行。

服刑期间,周正毅买通了专职看守他的监狱干部俞金宝,以期获得减刑,甚至因此“可以在提篮桥监狱开董事会”。

周正毅出狱后三个月,俞金宝被双规。

2006年5月,周正毅刑满释放。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仅仅出来半年后,周正毅再一次以行贿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挪用资金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至此,一代上海滩传奇人物周正毅“陨落”。

周正毅的故事是当今转型中国商业社会的一幕悲喜剧:在其二十多年的创业生涯中,精力充沛、志存高远、善抓机会、果断出击的他再生动不过地诠释了“中国梦”。

但其投机性极强的典型“新富炒作模式”——与权势结盟,拿“充水”资产向制度尚不完善的银行套取资金,投身像房地产开发这样令人目炫的游戏,充分利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的空隙,在一个地方造势,然后在另一个地方买卖图利,从而一夜暴富——最终还是引火上身。

周正毅改变了周家“下只角”的生活。周裕兴夫妇一直到死,都为周正毅给他们带来的荣耀而骄傲。1995年,周母去世,上海交通路1941弄3号的邻居们至今还记得葬礼当时人声鼎沸的场面。

2003年初,周父去世,以奔驰开道的庞大豪华车队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不过,即使这两位至亲,也未必知道他们的小儿子——5个孩子中排行第四的周正毅——是如何发迹的。

周母只知道儿子在香港做大事,并经常在邻居面前夸赞儿子的孝顺——比如发钱让妹妹放下在上钢一厂的工作,专心服侍病中的母亲。

而周父则在老伴死了以后搬到了有专人专车为其服侍的西郊花园别墅65号,并被传竟以78岁高龄娶了一位年纪只有三十六七岁的新太太。

他的姐姐,则乐于向邻居们夸耀,“我阿弟老聪明的。公司里5000多个员工,脑子一个也不及他。”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周正毅:天堂与地狱只有一念之间

乳财传媒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