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摁下暫停鍵:只要有人投資120幀電影,我就繼續拍

李安摁下暫停鍵:只要有人投資120幀電影,我就繼續拍

每每面對媒體,李安臉上都是標誌性的笑容,溫文爾雅中帶著一絲靦腆。

但一旦談及電影,李安骨子裡的冒險精神便顯露無遺,從同性戀題材的《斷背山》到採用120幀技術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總是將自己推到一個危險的陌生方向,喜歡他的人為他的每一次冒險興奮不已,讀不懂的人則陷入迷茫與懷疑。

這一次同樣如此,李安帶著新片《雙子殺手》殺入國慶後檔期,但該片在北美首周票房僅為2050萬美元,反響平淡,爛番茄指數25%,IMDB 5.6分,進入“爛片”行列,也成為李安近10年評分最低的作品,上映10天全球票房僅1.2億美元。

不出意外的話,成本1.38億美元的燒錢大片,這次可能賠得有些慘。

所有這些營造的是《雙子殺手》面臨失敗的氛圍,而這背後需要探討的是,功成名就的李安是陷入技術執迷而倒退,還是電影產業真的需要120幀的技術革新?

痴迷技術的李安

談及技術,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導演是卡梅隆,從《終結者》《異形2》《深淵》到《泰坦尼克號》《阿凡達》,CG特效與3D技術的運用完成了一次次蛻變,尤其是科幻大片《阿凡達》的成功,幾乎改寫電影技術市場,助推3D電影的狂潮。

而文人氣質更濃郁的李安,在《臥虎藏龍》後陷入中年危機。這種危機曾被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概括為,“一個人一旦有過一流的經歷,就很難對二流的東西感興趣。”

看似中庸的李安是挑剔的,他曾說,“我已經看到了更清晰的電影,一旦看到它,就再不能假裝從來沒看到過。”於是,他花費4年時間帶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中90%通過動畫技術拍攝。2014年,李安開始著手技術試驗。

一般來說,電影技術最好考量的題材是科幻類,但李安選擇了戰爭題材——本·芳汀的《漫長的中場休息》,因為這部小說注重心理刻畫,而高幀數更能夠展現電影中的人物微表情與微技術。

李安摁下暂停键:只要有人投资120帧电影,我就继续拍

遺憾的是,帶著120幀技術創新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口碑和票房雙敗,爛番茄指數44%,全球票房也僅有3093萬美元,因此被美國《綜藝報》評為“2016年最賠錢的五部電影之一”。國外有些影評人很不客氣,認為高幀率的電影喪失了“電影感”。

對此,年過花甲的李安也有懷疑,但他更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有摁下暫停鍵,依舊嘗試用一種不同的、更新奇的方式來做夢,“我們追求的是下一個媒介,我們應該採取小步走還是冒著巨大飛躍的風險?對我來說,我寧願經歷痛苦和幻想破滅。”

3年之後,還是3D+4K+120幀的技術組合,打磨並有著完整呈現的《雙子殺手》殺入國慶後檔期,以往甚少接受專訪的李安幾天之內一口氣接受幾十家媒體採訪,但影片表現不佳,甚至有影評人認為,李安已江郎才盡。“《雙子殺手》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特工片,配不上這樣的高技術,而唯一能見到李安影子的,是故事中人與人、人與自己的關係,這是李安電影裡永恆的主題。”

120幀的爭議

有人問65歲的李安,還會拍攝嗎?他回答,只要有人投資(120幀電影),我就繼續拍,當然如果它不賣座,沒有人再投,我也沒辦法。

那投資人會投嗎?

“是李安導演,肯定會參與投資啊,而技術層面,還是會為故事服務,任何創新都需要一個歷程,一部兩部敗北,可以第三部第四部,有更好的內容支撐,我想不會一直這麼喪的。”曾聯繫過李安團隊的一位文旅產業基金負責人認為。

事實上,單純從技術層面,《雙子殺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尷尬的命運,畢竟,當時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夠放映這部電影的頂配版(120幀/3D/4K),為了照顧不同院線的放映能力,李安為這部電影製作了各種版本。

李安摁下暂停键:只要有人投资120帧电影,我就继续拍

而120幀意味著一個體系的革新。

在電影膠片比較昂貴的時期,為保證畫面的基本流暢度和成本的考慮,膠片時期沿用下來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格式——每秒24幀,而《霍比特人3》曾嘗試每秒48幀的技術拍攝。

“120幀解決移動鏡頭快速的動作、連貫性,以及人物細微表情及情感的表達。要實現這樣的速率,攝影機和雙機放映機都得專門定製,銀幕、音響也必須是最先進的,一套專門的調色軟件造價幾十萬美元。”資深電影製片人王璐認為,當一塊能放4K、120幀/秒的銀幕都極少的時候,很多人對新技術的抗拒更多是本能反應,而李安所期望的創新實際是一個體系的革新。

至於高幀率影廳能否會成為未來的投資熱點,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幾位投資人給出了相對統一的答案,認為主要是這種影廳成本很高,單是一套CINITY影院系統售價在550萬元左右,目前一些影廳升級沒太大問題,但核心還是需要爆款的影片來引領市場,對爆款而言,技術的運用應該還是工具與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