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湖北第三家科創板過會企業來了


捷報:湖北第三家科創板過會企業來了



今天,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召開了2019年第41次審議會議,嘉必優生物技術(武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必優”)首發獲通過。從受理到首發過會,嘉必優歷經了三輪問詢、186天。

嘉必優的主營業務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ARA、藻油DHA及SA、天然β-胡蘿蔔素等多個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嬰幼兒配方食品、膳食營養補充劑和健康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領域。達能、貝因美、伊利、飛鶴、蒙牛、君樂寶、湯臣倍健、安琪酵母等企業均是其客戶。

招股書顯示,此次嘉必優上市擬募集資金5.45億元,擬投入微生物油脂擴建二期工程、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微膠囊生產線擴建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本月,湖北公司捷報頻傳。嘉必優、興圖新科、科前生物均順利過會,昨日又新增1家科創板受理企業——路德環境。



ARA產業重要的開拓者和市場推動者


支點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科創板168家申報企業中,嘉必優是唯一一家食品製造業企業。

嘉必優的核心產品是ARA和DHA。ARA、DHA分別是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英文縮寫,兩者都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常被添加在嬰幼兒奶粉和健康食品中。

據披露信息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由1.9億元增長至2.86億元,淨利潤由0.46億元上漲至0.98億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13%,淨利潤同比增長49.71%,增長態勢良好。招股書稱,嘉必優是“ARA產業重要的開拓者和市場推動者”。


捷報:湖北第三家科創板過會企業來了

支點財經整理



嘉必優的創立與發展與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易德偉密不可分。

公開資料顯示,易德偉出生於1965年,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在該校科研處任副科長、代理科長。1991年,任職於國家教育委員會(現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規劃處,4年後下海經商。從高校到政府再到自主創業,易德偉的個人經歷十分豐富。

1999年,易德偉得知中科院有一項“發酵法生產花生四烯酸”技術,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內首創、國際領先”。他抓住良機,迅速引進該技術,和幾個合夥人一起創辦了武漢烯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烯王”)。

武漢烯王是中國第一家ARA研發生產企業。2004年,武漢烯王與嘉吉投資、嘉吉亞太共同投資設立嘉吉烯王生物工程(武漢)有限公司,該公司系嘉必優前身。後於2012年更名為“嘉必優生物技術(武漢)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嘉必優所處的行業蛋糕並不算大。根據國際諮詢機構Coherent Market Insights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ARA和藻油DHA的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嘉必優的營收約佔市場規模的9%。在有如此有限的市場空間保持一定佔有率,研發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出,嘉必優比較重視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公司共有技術研發人員77名,佔公司員工總數的21.88%。公司近年來產品豐富度明顯提升,逐步推出SA、β-胡蘿蔔素等新產品,目前在實驗室成功研製出蝦青素和EPA(二十碳五烯酸);擁有33項發明專利授權,另有102項專利正在申請中,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近三年平均研發費用率為6.4%。



與貝因美的“愛恨情仇”


此次是嘉必優第二次闖關,2017年衝刺創業板IPO折戟。彼時,發審委質疑嘉必優“對單一客戶是存在重大依賴”,此處提及的“單一客戶”指的是貝因美。

自2005年起,貝因美就一直是嘉必優的第一大客戶,歷年來,向貝因美所銷售的金額佔嘉必優營收比重多次超過40%。

2012年,貝因美因在嬰兒米粉中“違規添加豬骨粉”事件使其業績大受影響,營收從2013年的61億元滑落至2016年的28億元。

貝因美對嘉必優的業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受此次事件波及,嘉必優淨利潤從2013年的4670.2萬元降至2015年的3883.12萬元。直到2016年,嘉必優業績才出現了回暖。

為避免重蹈覆轍,自上次創業板闖關失敗的兩年時間裡,嘉必優努力開拓新客戶和新市場,解決單一客戶依賴問題。招股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貝因美已退居為嘉必優的第三大客戶,對其銷售收入為1605.95萬元,僅佔當期營收的10.92%。

雖然貝因美不再是第一大客戶,但仍給嘉必優帶來風險隱患。在嘉必優應收賬款前五名客戶中,貝因美應收賬款3年穩居榜首。截至今年上半年,對公司應收賬款累計金額增加至9039.95萬元。採購越來越少,欠款卻越來越多。

對此,嘉必優表示,已經對貝因美商業承兌匯票計提了壞賬準備。2018年末和2019年6月末,受貝因美經營管理、資金鍊緊張等因素影響,公司對其全部應收賬款單獨計提壞賬準備756.59萬元和244.15萬元。

支點財經記者注意到,貝因美當前情況確實不容樂觀,2016-2017年連續虧損,2018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2018年末扭虧為盈,順利摘帽。但今年前三季度再度虧損,淨利潤為-1.06億元。

如果不及時處理好貝因美帶來的潛在風險,不排除未來嘉必優會被其“拖下水”。


捷報:湖北第三家科創板過會企業來了



三成業績來自補償款


還有一大風險也頗值得關注。

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嘉必優營業外收入中來自於帝斯曼的補償款分別為2341.24萬元、2971.53萬元、3784.29萬元和2293.55 萬元,補償款稅後金額佔公司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 42.93%、38.51%、32.88%和30.72%,由此看出,嘉必優的業績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帝斯曼。

帝斯曼是全球最大的ARA供應商,總部設在荷蘭,也是嘉必優在全球範圍內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從2012年底開始,嘉必優就ARA專利的使用及海外市場的拓展與帝斯曼展開一系列的談判,並與當時的股東方嘉吉協商,由嘉吉在德國、荷蘭,由嘉必優在中國,啟動對帝斯曼相關專利無效的訴訟。

2015年1月,嘉必優與帝斯曼達成了《和解協議》《專利許可協議》《加工及供貨協議》,約定嘉必優停止所有針對帝斯曼專利無效的訴訟,帝斯曼同意不針對過往的專利侵權行為起訴嘉必優。同時,2015年至2023年,帝斯曼需向嘉必優採購定量的ARA 產品,若未達到協議約定的採購量,則差額由帝斯曼向嘉必優進行現金補償。

嘉必優坦言這一情況可能存在風險,在招股書中表示,2023年以後帝斯曼不再向公司採購或補償,公司營業收入將降低。如若公司在協議到期後無法開拓新市場,將會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

上述協議也制約了嘉必優在海外的發展。協議中約定在2023年前嘉必優不能在帝斯曼專利區內發展新的客戶,除了帝斯曼特別許可的客戶,不能向帝斯曼專利區(中國大陸除外)銷售ARA產品。

比如,嘉必優每年可以直接向某一國際客戶銷售50噸ARA產品,銷售地為中國、印尼、印度及其他帝斯曼非專利國家和地區;嘉必優向帝斯曼專利國家和地區(日本除外)的客戶銷售ARA產品,單個客戶銷售不超過10噸/年,合計不超過60噸/年。

嘉必優表示,未來三年,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國際供應鏈與客戶服務體系,充分整合國際市場的戰略合作資源,在全球ARA和藻油DHA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之前,佔領市場制高點,成為全球ARA市場的領導品牌和藻油DHA市場的主要供應商。


END

記者丨張帆

出品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支點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