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如果說,在人的一生求學之中,有什麼事是80、90、00後們共同經歷過的,“減負”無疑可以位列首位。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近日,多省市相繼落地相關政策,掀起了一片“中小學減負潮”。

在省級層面,就有浙江、雲南、寧夏、上海、廣東、河南、遼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多地政策落地;在地市層面,諸如廈門、邢臺、承德、以及南京,同樣出臺了具體舉措。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人意料。

10月29日,一篇《南京家長已瘋》的文章刷屏。將減負後的南京中小學學生家長的困境推向了公眾面前:減負後,好學生也變成了“學渣”。

一石激起千層浪!

10月30日,連人民日報微博也被驚動,深夜發文:減負就是製造學渣嗎?作業少了,放學早了,競賽排名取消了,這究竟是學生的福音還是家長的負擔?

看似簡單的“減負”,背後的不為人知,卻是驚人的沉重。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該減負了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2019年,中國青年報曾以一篇《誰搶走了孩子們的睡眠時間》,詳細描寫了當代中小學生的作業重負。

一位13歲學生的家長表示,平時的作業量就不說了,連元旦小長假這種假期作業量也巨大,孩子每天睡很晚,基本在晚上十一點以後才能睡。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表示,我們每5年做一次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可以用“每況愈下”這個詞來形容現在的情況。

事實上,“每況愈下”的,不止中小學生,還有一大批老父親老母親。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陪寫作業、按照老師規定批改作業,在最正常的“作業”一事上,近年來卻閃現著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

  • 深圳一名家長表示:幼兒園要養蠶,佈置了作業讓孩子都帶些桑葉,我急了半天,深圳市區去哪裡買這個,還好小區其他家長有經驗,介紹了一家專門賣桑葉的小攤,我問小攤老闆現在好多人買桑葉嗎,
    老闆白我一眼,說全是學生交作業的。
  • 中國青年報更是報道了一位“畫風清奇”的江蘇媽媽。這位媽媽本身不是學教育專業的,但在陪孩子做作業的多年鬥智鬥勇過程中,甚至精通了教育學,考出了教師資格證。

在種種“作業怪相”下,各地掀起的“中小學作業減負風潮”,似乎合情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這一陣風潮,力度之大,以往數十年的力度都不可及。

  • 比如,浙江擬出中小學生“減負33條”,其中一條是: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上10點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的,經家長簽字確認後,可以拒絕完成剩餘的作業,教師不得對有此類行為的學生進行懲戒。
  • 比如,南京正在推進的減負政策,具體落實有不許補課等。

猛地一看,挺好。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南京家長率先開啟強烈反對態勢,據財新網消息,已有南京家長公開向有關部門投訴此次減負政策。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我們孩子不考試了、不補課了、不做作業了、四點就放學玩了、啥都不會了,高考分數會為了我們孩子降下來嗎?

不會。

於是,問題來了。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和家長,怎麼辦?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快樂教育?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放眼全世界範圍,讀書從來都不易。

在電影、電視中推崇“快樂教育”的美國,事實上,也與快樂教育大相徑庭。

青年參考報曾揭示了一組真實的美國中小學生數據——

  • 美國青少年文學雜誌《Teenink》報道稱,美國中小學生每週除週末之外的典型“夜生活”就是:寫作業。英語、數學、科學、法語等等,寫作業寫到凌晨兩點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則載文披露,美國中小學生平均每週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從1981年的2個小時38分鐘,增加到2004年的3個小時58分鐘。
  • 美國國家教育數據中心2007年的統計更是顯示,美國中學生當年每天的作業時間高達6.8個小時。

被稱為“全美最佳中學”的惠特尼中學,流傳著“4、4、4”的法則。意思是:要想獲得最高分為4分的平均成績,學生得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了就喝4大杯拿鐵咖啡,以便有精神熬夜苦讀。

美國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惠特尼中學成長紀實》一書中披露,這所全美最佳中學的成功之道就是:做題。

惠特尼中學的成功有目共睹,學生以“進入常春藤”為目標,被哈佛、耶魯等名校錄取的學生數不斷創新高。

美國當然也有“混日子”的學校和老師。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就曾在自傳《成為》中披露,小學二年級,她進了一個混亂的班級,老師不重視上課和教育,學生每天都鬧哄哄地玩。只有米歇爾想離開,認真學習,為此,她的母親特地去學校爭取到了將她送入一個“拼命學習”的班級名額。米歇爾表示,這件小事改變了她的一生。正是有機會拼命苦讀、考上大學,她才知道,“沒有這個,進入社會後所有的機會都將對我說‘不’”。

除了以上的美國公立學校外,美國私立學校的“精英教育”也令全球稱讚。與人們想象中“喝個下午茶、搞個派對跳跳舞”不同的是,美國私立學校的嚴格,完全“不減負”。

《大西洋月刊》報道稱,平均年學費1萬美元的私立學校的中小學生,常年早起晚睡,比公立學校“更拼、更辛苦”。而中產階級及以上的美國家長們,也絲毫不反對“嚴格教育”。《曼哈頓家庭選擇私立學校指南》一書的作者維多利亞·高曼表示,她的兩個孩子都是紐約私立學校學生,

作業多一點沒什麼不對,在好學校讀書,多做題能讓他們更加出色。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造夢廠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放眼國內,在學習一事上,只要想努力,從來沒有做不到。

名不見經傳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小鎮,因為一所名為“毛坦廠中學”的學校,而聲名鵲起。圍繞毛坦廠中學,從媒體冠之以“亞洲最大高考加工廠”開始,“神話”和“爭議”就如影隨形。一年做完六千張試卷,堆起來超過一米高,讓這所中學令外界生畏。

紀錄片《高考》詳細記錄了這所中學的學生來源: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家長都是外出務工者,家境貧寒、條件艱苦,中學周圍扎堆了陪讀老人,被陪讀的孩子多是老人一手帶大的留守兒童。

然而,靠著此類生源,毛坦廠中學卻始終以“傲人成績”雄霸高考競賽場。

2018年,毛毯廠中學再次交出傲人成績單:一本錄取率為66%,本科錄取率為95.7%!與外界批評聲不同的是,該校學生對學校充滿感激。中國青年網採訪該校學生,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

“我們的毛坦廠中學不是高考加工廠,而是我們普通孩子的造夢廠!”

擲地有聲,發人深思。

白巖松對此共情表示:對於未來,只有靠自己的打拼,而讀書高考之路,也算其中的一種。

如果毛坦廠中學也“減負”,這些普通孩子的命運會怎樣?

2017年,胡潤研究院曾發佈了一份《社會大學英雄榜》。榜單顯示,2000多位資產達20億及以上的企業家中,有一半人沒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學歷。“讀書無用論”的聲音再次甚囂塵上。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細看之下會發現,在沒有學歷的這部分人裡,大部分都沒有趕上高考時代。比如,40後、50後富豪如宗慶後、陳麗華等,他們是第一代創業者,讀到大專或初高中,在當時國民學歷程度整體不高、學歷也未“通脹”的背景下,完全不能算低。而近年來,能一騎絕塵殺入榜單的“新貴”裡的企業家,“優秀學歷”幾乎已是定式。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如何平衡?

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學霸危機?

10月30日,在“南京減負”引起軒然大波之時,南京教育局及時作出回應。南京教育局表示,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要規範執行上級要求,防止和糾正執行簡單化、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持續推進規範化辦學。

減負道路,任重道遠。

“那一個個埋頭苦讀的身影,你看見的彷彿只有死氣沉沉,你看不見的是,隱藏在他們心裡,一個個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展翅高飛之夢。”

朋友們,你支持中小學生減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