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3天就面临“破发”!过半个股“腰斩”!科创板股为何大面积遭遇重挫?

万众瞩目的科创板登陆至今已三个多月了。与之前的中小板、创业板和大批次新股一样,科创板股票(下称“科创股”)上市后不出所料地踏上了漫漫的价值回归路。不过,之前的中小板、创业板和大批次新股上市后的跌势相比科创板来讲,可谓小巫见大巫。同花顺数据显示,若以上市后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计算,41家已上市的科创股中,区间跌幅“腰斩”(跌幅大于50%)的个股已达23家。其中,跌幅最大的是晶晨股份,上市不到3个月就跌去了66.69%。与此同时,伴随着股价大幅下跌,一些科创股的价格开始面临“破发”的危机了。具体来看,天准科技距离发行价已不足10%;杰普特、昊海生科上市仅3天就面临着“破发”的危险。

那么,科创股大面积暴跌,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科创板一旦有股票破发,会影响到A股市场哪些股票?什么时候可以抄底科创板呢?针对这类问题,上游新闻记者采访的富鼎资管经济学家李维夏与海通证券中山三路高级投顾张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A.科创股上市后暴跌与市盈率密切相关。A股市场从6124点见顶至今已12年之久,其中上海市场的市盈率已下降到了14倍,低于998点的水平,应该说是处于牛市的前夜。但科创股上市后最高市盈率几乎都在一两百倍的水平,而整个A股又处于熊市末期,那么其价值回归的风险堪比2004年中小板成立或者2008年8-9月上市新股的较高水平,短时间跌去百分之五六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B.科创股上市后暴跌与涨跌幅制度有一定联系。其实老股民都知道,当前在上海主板和深圳中小创市场上市的新股,23倍市盈率发行、上市当日44%的涨跌幅限制规则,是2014年以后才实施的。在此之前,新股上市首日根本没有发行市盈率和涨跌幅限制。而科创股的“游戏规则”,与2014年前的新股上市交易制度是比较类似的,除了“前五天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涨跌幅扩大为20%”外,其余的交易方式与2014年前新股的交易规则大同小异。因此,科创股与2014年前上市的IPO一样,只要受到资金追捧就“一步到位”,然后便是持续不断的回调。

C.科创股上市后暴跌是适应新环境的必经之路。A股上市的新股,绝大多数上市后股价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深幅的调整过程,因此很多市场人士指责这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包装后上市趁机套现所致。但我们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而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对公司治理能力高标准的严峻考验,股价下跌则是对公司治理能力的适应过程,也就是考验阶段。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好比一个学生在二线的学校读书,成绩拔尖,但现在我们要把他转到一线学校甚至一线学校中的最强学校学习,那么这个学生就必须去直面并解决新环境下的规章制度、课程难度、人际交往等诸多此前未曾遇到的难题,学习成绩相比原来学校大幅下降是大概率情形,但只要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自己便能得到升华——同样,一家公司上市后,也要直面资本市场制度规范和各方博弈带来的压力,股价大幅下跌在所难免,而只要扛住了这些压力,经受起了历史的检验,那么它就会成为一家优秀的公司,股价自然会长期走牛。对于这一点,历史上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优质品种,无不经历过这样的阵痛才成为了价值投资的典范。科创板公司主要以国内高新技术为核心,它们在经历新环境的千锤百炼后,最终肯定能实现价值投资。

D.科创为首的次新股若“破发”短长期利好但中期利空。早在2014年IPO以全新规则重启后,我们就曾指出,“破发”绝不会因此而消失,相反会在四五年后卷土重来,并且还很有可能出现“上市当天就破发”的情形。现在看来,2家科创股上市仅3天就逼近了发行价,基本上算是应验了我们的观点。科创股也是次新股群体的一部分,如果科创股破发,那这两年上市的次新股破发也会紧随而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新股次新股密集破发这一现象呢?同花顺数据综合最近15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当次新股破发出现于股市连续上涨时,则意味着股市进入了冲顶筑顶阶段;当次新股破发出现于股市连续下跌时,则意味着股市进入了赶底筑底阶段。就目前来讲,倘若科创股为首的次新股出现破发潮,短期而言有可能推动A股指数上行,但因今年春季行情至今很多个股积累了不少涨幅,故大盘指数在短线反弹后将面临中线大级别下挫,而随着指数大跌,越来越多的次新股从“破发”演变为“破净”或逼近“破净”时,它们的市盈率也基本上回到了十几二十倍、二三十倍的正常水平了,届时新一轮牛市也就诞生了。

E.最大跌幅逾90%的科创股有望成为未来的最牛股。过去2年时间我们梳理了历史上主要牛市和熊市主升浪表现最好的股票走势,发现大多数有着这样的特点,即2.5年内股价跌幅超过70%的小市值成长股,且区间跌幅超过70%用时越短,该股成为未来数年最赚钱股票的概率就越大。历史上2008年9月上市的川润股份和水晶光电就是很好的案例。科创股因其涨跌幅限制是20%,那理论上相对于见顶价格要跌去2个70%即跌幅90%以上,才有望成为未来牛市的最牛品种。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